曾搬上大荧幕:维克托·布特"战争之王"的末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1:03:04
2008年3月6日,在泰国曼谷五星级的索菲特酒店1420号房间里,两位从莫斯科来的商人正在跟4个客户谈生意。突然,全副武装的泰国警察破门而入,将两名俄罗斯人逮捕。
泰国警方的这次抓捕很快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因为被捕的两个人中,有一位是被联合国认定为仅次于本·拉丹的国际罪犯、全球最著名的军火走私商人维克托·布特。
今年41岁的布特可谓大名鼎鼎,他是俄罗斯的亿万富翁,也是国际刑事警察组织通缉的要犯。他的巨额财富来自于血腥的武器走私,上世纪90年代,从非洲到阿富汗,只要有战争的地方就能看见布特出售的武器。资料显示,仅在1997年7月到1998年9月间,布特就向非洲出售了价值1400万美元的军火。
布特的绰号有很多,英国前外交大臣彼得·海恩曾管他叫“禁运克星”和“死亡商人”;2005年,好莱坞一部根据布特生平改编的电影《战争之王》开始上映,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军火走私犯奥洛夫令人印象深刻,此后“战争之王”也成了布特的专有名词。
这次负责抓捕布特的主力是美国联邦缉毒局,那4个客户就是负责引蛇出洞的缉毒局特工,他们冒充成哥伦比亚最大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的成员和布特接头,希望布特把价值几百万美元的100枚地对空导弹和穿甲火箭弹运往哥伦比亚指定地点。双方进行了多次接触和谈判后,最终决定在曼谷达成交易。
和美国情报部门一样关注布特的还有好莱坞,以布特为原型的电影,除了《战争之王》,还有这部《死亡商人》。
3月6日,美国特工在泰国警方的协助下,对布特展开拉网抓捕行动,与布特一起被抓的,还有他的助手安德鲁·斯姆连。
2002年以后,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把布特列为通缉要犯,布特开始低调行事;而随着非洲大陆的局势渐渐平稳,阿富汗战争规模减小,布特的生意也越来越少,他只能躲在莫斯科“老巢”吃老本。这就是布特甘愿冒着极大风险,为了几百万美元“小生意”来到泰国的原因。
布特被捕后,替他喊冤的人也不少。“他本来是条小鱼,结果被描绘成一头蓝鲸。”布特的朋友理查德·奇查克利说。
前传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维克托·阿纳托利耶维奇·布特都是一个传奇人物,关于他的身世也有很多说法。
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文件(S/2001/363号),布特1967年1月13日生于前苏联城市杜尚别,即现在的塔吉克斯坦首都,俄罗斯人,曾在前苏联空军部队任职,官至少校。
但布特自己曾说过,他生于土库曼斯坦里海附近的一个小城。还有资料显示他是乌克兰血统,也有西方媒体说他是克格勃成员,他的岳父还是克格勃高官,克格勃背景使他进入军火走私圈子。
然而,布特本人坚决否认自己是克格勃,为了显示自己的清白,布特还曾向西方媒体出示了一份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其前身即为克格勃)的证明,证明称布特与克格勃毫无关联。不过,这份证明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
关于布特的青年时代,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他18岁时参加了前苏联空军,并在维捷布斯克军事基地担任导航员,后被送往莫斯科军事外国语学院学习外语,他能流利使用俄罗斯语、乌兹别克语、英语、葡萄牙语和法语等语言,据说还粗通中文。此外他还获得了经济学学位,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后来闯天下奠定了基础。
1989年,22岁的布特被派往非洲服役,他主要在莫桑比克的前苏军基地担任翻译工作。有媒体称,布特一直在内战的安哥拉工作直到1991年前苏联解体,但布特说他只是偶尔到过安哥拉。不管怎么说,在前苏联解体前,年轻的布特已经在非洲混了个“脸熟”。
1991年前苏联解体,布特所在的军事基地被撤销,已经成为少校的布特也失业了,但他很快转型成为商人。布特的“商人生涯”开始于1992年,那一年他才25岁。他当时在莫斯科花了12万美元买下3架前苏联退役的“安东诺夫”运输机,并开了一家飞机租赁公司。他的业务包括“湿租”(提供机组成员)和“干租”(只提供飞机),他的第一笔业务是从莫斯科飞往丹麦。
据布特说,他从没有任何投资人,但这无法解释,一个25岁的年轻退役军官怎么会在2002年拥有12万美元这样一笔巨款。这个问题一直是个谜。
1993年,布特把业务中心迁至阿联酋的沙迦,因为阿联酋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最主要的贸易和空中运输枢纽。当时刚刚赚了大钱的俄罗斯新贵热衷于去迪拜的免税商店购物,布特就抓住了这个商机,开展俄罗斯与阿联酋的空中运输业务。
很快,布特又发现了一个新商机,那就是原产非洲的剑兰在阿拉伯地区非常受欢迎,在阿联酋一支剑兰可以卖到100美元,而在原产地南非,每支成本价仅为2美元。布特来到了南非,当时他的一架运输机可以运20吨剑兰,“这比印钞票来钱还快。”布特当年的商业伙伴奇查克利说。
1996年,布特的空中运输公司已经是阿联酋160多个同类公司中最大的一个,其雇用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超过1000人,他当时的主要业务是南部和中部非洲地区,他的目标则是像理查德·布兰森那样创建一个类似维珍航空公司的客运公司。
1997年,布特在南非的彼得斯堡购买了一个废弃的机场,并建了一家冷冻仓库,用来储藏冷冻鸡肉。在南非,每公斤冷冻鸡肉只要1美元,但在尼日利亚,每公斤鸡肉的价格是10美元,他又成了一个卖鸡肉的商人。
但是后来人们知道,所谓的剑兰和冷冻鸡肉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布特真正的大生意是走私武器。
非洲与阿富汗
布特利用非洲来圆自己的发财梦,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在非洲的冷战结束了。本来非洲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但随着前苏联势力的撤出,平衡被打破,非洲一度陷入极度失控状态,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几乎每个国家都发生了内战。
非洲的内战需要武器,恰好前苏联解体后,大量武器散落在华约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这些足以武装百万大军的常规武器管理混乱,大量流入黑市。布特的优势是,他既熟悉非洲,又有前苏联的关系网,因此最适合做武器走私的中间商。
1999年夏天,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开始对刚果(金)、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非洲战乱地区的政府和民兵组织领导人进行电子侦察,美国的电话窃听系统、间谍卫星全面启动,英国的军情6处也提供了部分情报。结果美国的情报分析人员惊讶地发现,这些情报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名叫维克托·布特的人几乎与每一场冲突都有关!分析人员还发现,布特只与三件事有关:那就是运输机、钻石运输和武器运输。
据统计,布特公司的“触角”几乎伸到了非洲各地,其中包括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金)、赤道几内亚、肯尼亚、利比里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南非、苏丹、斯威士兰以及乌干达。比利时国际和平情报中心的约翰·佩莱曼是研究非法军火走私的专家,他认为“在非洲,稍微大一点的战争都能看到布特的身影,没有布特,非洲会太平许多”。
布特在非洲几乎无所不能。前利比里亚总统泰勒曾在一次战事中失利,他向布特紧急求援,结果布特很快就满足了泰勒的订单。在电影《战争之王》中就有主人公向战火纷飞的利比里亚运送武器的情节,相信是根据这段故事改编的。
利比里亚早就被联合国列为武器禁运国家,但布特亲口告诉过别人他突破联合国防线的秘密:他拥有合法的运送武器执照,只不过执照上的目的地是一个未被禁运的国家,然后再偷偷改变航线。当然这个执照是假的,只用5万美元就可以从一些腐败的官员手中买到。
布特在非洲的朋友很多,包括被推翻的前扎伊尔(现刚果(金))总统蒙博托、正在海牙受审的利比里亚前总统泰勒,以及2002年被击毙的安哥拉反政府领导人萨文比。当年蒙博托政权被推翻,蒙博托仓皇出逃,乘坐的就是布特的飞机。无论是政府还是叛军都不会为难布特,“他很狡猾,不会站在哪一方。布特的本领确实了得,走私武器比走私人口或者毒品困难得多,但他在这一行游刃有余。”曾经长期负责布特案件的美国官员沃罗斯基说。
一位曾经给布特“打过工”的飞行员介绍说,他们当时过的是“刀头舔血”的日子,他们的运输机经常要在枪林弹雨中起飞和降落,为了保证飞机不被流弹打坏,布特的飞机外壳都包了一层防护甲。这位飞行员介绍,他们每次飞行任务的酬劳是1万美元。尽管收入丰厚,但这位飞行员只干了几个月就溜之大吉了。
除了非洲,布特的另一个主要“客户”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内战不休的阿富汗。在非洲,布特的交易只认钱不认人,常常是交战双方都用他的武器。但在阿富汗,布特的策略开始发生变化。此前曾有报道称,布特跟塔利班以及“基地”组织关系密切,并为他们运送大量武器,但这种说法并未得到证实。布特本人称,他在阿富汗的业务仅限于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和被塔利班推翻的拉巴尼政府,他本人则跟被塔利班暗杀的北方联盟领袖马苏德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一直关注布特的美国情报部门也没有任何布特向塔利班卖武器的证据。
根据布特的说法,他早就认清了塔利班的真实面目,而拉巴尼和马苏德才代表了阿富汗的前途。“我跟拉巴尼政府有一个大合同,我一直在帮助他们。要知道,在塔利班占领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之前,我的飞机是跑道上最后起飞的飞机。”布特说。
美国和俄罗斯
在布特开始在非洲做生意后不久,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注意到他了。当时,大量关于布特的情报就被送到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反恐事务负责人理查德·克拉克的手中。为了调查布特并将其绳之以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跟至少7个国家的情报机构以及外交部门展开了合作,这些国家遍及4个大洲,包括英国、南非、比利时、阿联酋等布特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2000年,住在阿联酋沙迦的布特已经被阿联酋方面监控起来,只等美国方面下令就可抓捕布特。但美国方面犹豫了,他们希望顺着布特的线索抓到背后的“大鱼”。在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国家安全委员会得到了国务卿赖斯的指令,“盯住他,但别动他”。从某种意义上说,2001年的9·11事件暂时“救”了布特,此后赖斯命令国家安全委员会别再把工作重点放在武器走私以及布特的身上,因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但9·11事件仍是布特命运的转折点,美国的反恐战争开始了,非洲的局势开始缓和,布特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布特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说,“9·11那天之后,我成了仅次于奥萨马·本·拉丹的人。”
2002年,比利时政府向布特发出通缉令,这是第一个准备追究布特刑事责任的国家,不过他们指控的罪名不是走私武器,而是洗钱超过3亿美元和走私钻石。此后,南非、阿联酋等国家都把布特列为通缉犯。美国政府也没忘了他,2004年,美国财政部冻结了布特在美国的资产,2005年又冻结了与布特有牵连的30家公司和4个个人的账户。美国政府有关部门透露,因与布特生意往来而被冻结的资产超过60亿美元。
在成为通缉犯之后,布特开始逐渐减少了“国际运输”方面的业务,频频与西方媒体会面,不断地为自己的“清白”辩解。在此之前,布特虽然名声很大,但他非常善于隐藏自己,几乎没有媒体采访过这位大名鼎鼎的“死亡商人”。
2002年之后,CNN、《纽约时报》等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都得到专访他的机会,关于他的书《死亡商人:金钱、枪支、飞机和这个可能给世界制造战争的男人》也在美国出版。
不过,跟萨达姆、本·拉丹等曾被美国通缉的人不同,布特不需要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他可以大摇大摆地生活在莫斯科,并得到很好的保护。
由于布特的所有生意都是在俄罗斯境外进行的,他的公司也都在境外注册,因此尽管布特被国际通缉,但他没有违反俄罗斯法律,他也一直得到了俄罗斯政府的保护。
被全球通缉之后,布特一直辩解自己是替罪羊。有人指出,布特所谓“替罪羊”的辩解不无根据,因为在他的背后肯定存在一个巨大的武器走私网络,布特只不过是替这个网络出面办事的人。有媒体把矛头指向了俄罗斯官方,尽管没有证据,但布特与俄罗斯政府的关系确实不同寻常。
在阿富汗发生的一个故事可以证明布特跟俄罗斯政府之间的关系。
1995年8月,布特手下一架为拉巴尼政府运送武器的飞机被塔利班劫持,飞机和7名机组人员都被扣留在塔利班控制的坎大哈机场。一年后,这架飞机奇迹般地从坎大哈机场起飞,全部被扣人员逃离生天。这件传奇故事有很多版本,但布特本人给出的答案是,俄罗斯的特种部队对坎大哈机场发动了一次突袭,并救走了这架飞机的机组成员。
保护热带雨林、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
“死亡商人”的另一面
虽然被称为“死亡商人”和“战争之王”,但布特也不是只跟罪恶打交道。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甚至联合国都租用过他公司的运输机。他曾多次运送过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的物资。美国《洛杉矶时报》还透露说,在比利时和美国政府宣布对布特举行制裁两年半以后,布特仍在和美国合作,替美军向伊拉克空运物资。据这家报纸披露,根据和美国签署的合同,布特的航空公司共向伊拉克飞行了200次。
此外,据布特的老朋友、叙利亚裔美国人奇查克利称,布特还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和生态主义者,他的信念是保护热带雨林。布特则说,他在非洲工作了10年,他的飞机可以将货物运往非洲丛林的任何角落,他同时也用相机记录了他所见到的各种珍稀动植物,并研究了大量与世隔绝的非洲部落。他还喜欢文学,他的品位也很独特,喜欢拉美文学,特别是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和生于秘鲁的美国神秘主义作家卡洛斯·卡斯塔尼达。
对待非洲布特还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是西方国家的援助害了非洲,是西方国家破坏了非洲的社会和生态平衡,而且“你拿了人家的钱,就得听人家的话”。布特非常推崇非洲丛林中的矮人部落,因为他们完全与环境融为一体,既没有战争也没有艾滋病的困扰。
谈到理想,“我最想做的就是驾驶直升机飞到俄罗斯的北极圈内,为国家地理频道和探索频道拍摄野生动物的纪录片。”布特在2003年接受《纽约时报杂志》采访时这样说。
采访布特和奇查克利的记者发现,奇查克利的领带上印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标志,奇查克利解释说,这是布特送给他的,而布特曾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重要捐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