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小文章,为何引来老同事的 强 烈 共 鸣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22:02:31
一篇小文章,为何引来老同事的强烈共鸣
文/赵化鲁    2010-10-14
上午,同处一个办公室的老同事,推荐我看一篇文章。因为手头有事,我推托了一下,老同事非要我马上来读。她还说,文章自己已经抄在本上。什么样的文字,让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事如此共鸣?
这篇发表在2010年9月9日《中国教育报》的文章,题为《教师也需要一点闲暇》。作者薛瑞萍,是安徽某小学的一位教师。整篇文章,洋溢着知识女性的细腻和委婉,但一字一句又不乏思辨和敏锐。薛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而紧迫的话题:爱需要回流。她写到:以爱和付出为职业的人,格外需要得到关爱与温暖。你怎能期待一处从来只承受黑暗和寒冷冰冻三尺的所在,居然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你怎能期待一个终年辗转于监防、疲倦、被动的磨盘之下,终年挣扎于同行竞争、家长苛责、学生顽劣、挣扎于荆棘丛中的人,竟然可以而且一直可以付出有力的爱?薛老师富于激情和诗意的话语,道出了所有教书匠内心的郁结。
我们周遭,不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教育同行,但却的是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关爱。这份渴望,来自于教师的内心深处,它的满足要靠社会、家庭,也要靠学校内部。薛老师文末提出: 但愿所有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和我一起牢牢记得,悠悠万事,健康为大。法不孤起,弘之在人,身安则道隆。往最基本的事实说,这是我们和我们亲人的平凡幸福所系;往更朴实的道理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希望所在。她所说的“所有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是你,是我,是我们大家。
老同事的强烈共鸣,无保留地传递给了我。我也郑重地把这篇好文,推荐给看到我文字的亲爱的读者。
2010-10-14上午,沃城一隅
附原文:
教师也需要一点闲暇
教师是给人的成长提供帮助的职业。经过教师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温暖、自尊、自信、坚强、有力,对世界既充满热爱,又充满使之更加美好的深刻而持久的冲动,这就是所谓的人格教育,是一切理想教育的初衷和终极目标。
我喜欢浏览同行的帖子,但有一个习惯,读帖之前,总要先瞄一眼发帖时间。而我看见的时刻又多在夜间甚至深夜。就在下意识的一瞥中,心中油然而生一丝疼痛。于是,我更少跟帖,怕的是那些喜欢我的年轻人因此受了鼓励,愈发不知珍重地熬夜去阅读、思考、写作。忘记了自己一直在透支,一直在过度付出。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躺在床上,想着学生。”这话真实道出了如今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生活状态。教师是专门提供精神帮助与成长支持的行业,这类行业一方面需要从业者具有高度自觉的奉献意识,一方面需要从业者自身拥有充沛的力量——真真切切感觉到自己的尊严、自由、智慧、力量。一个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当他身心疲惫却动辄得咎的时候,当他被要求奉献再奉献,却绝少得到关爱、宽容与呵护的时候,如何可以品尝到职业荣耀的滋味,又如何可以给人以帮助、给人以力量?
在很多优秀教师那里,支撑他们强打精神的,是无处不在的客观压力,更是于不知不觉间内化到骨髓深处的职业道德。这当然不仅仅是教师的不幸。有多少个备受压抑的教师,就有多少个班的备受压抑的孩子。“闲暇出智慧”是古希腊人说的,实实在在是真理。
当我听见有位老师说江苏小学还有70个人的大班的时候,当我在某报上读到某地规定班主任必须手机24小时开机,以保证学生需要随叫随到的时候,我确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教师是给人的成长提供帮助的职业。经过教师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温暖、自尊、自信、坚强、有力,对世界既充满热爱,又充满使之更加美好的深刻而持久的冲动,这就是所谓的人格教育,是一切理想教育的初衷和终极目标。此目的一旦实现,外在的训练将变为内在的学习,外力的鞭策将变为自发的奋进。智力发展,只是健全人格的副产品。
爱需要回流。以爱和付出为职业的人,格外需要得到关爱与温暖。你怎能期待一处从来只承受黑暗和寒冷冰冻三尺的所在,居然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你怎能期待一个终年辗转于监防、疲倦、被动的磨盘之下,终年挣扎于同行竞争、家长苛责、学生顽劣、挣扎于荆棘丛中的人,竟然可以而且一直可以付出有力的爱?
中国教育最后的希望在哪里?就是教师活得像人,就是教师自己感觉到继而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温暖、自尊、自信、坚强、有力。如此,世界才有可能变得好起来。
但愿所有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和我一起牢牢记得,悠悠万事,健康为大。法不孤起,弘之在人,身安则道隆。往最基本的事实说,这是我们和我们亲人的平凡幸福所系;往更朴实的道理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希望所在。
(作者:薛瑞萍,原载《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