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老百姓对统治者的信任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6:02:00
【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1,足兵2,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关于领导政治的问题。孔子说:“有充足的经济基础,有充足的军事装备,人民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必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经济基础、军事装备和人民信任这三者当中先去除哪一项呢?”孔子说:“去除军事装备。”
子贡说:“如果必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经济基础、人民信任这二者当中先去除哪一项呢?”孔子说:“去除经济基础。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一死,如果人民对统治者失去了信任,那么国家也就立不住了。”
【说明】政治问题和明白事理问题其实是一回事,因为政治实际上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只不过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强大,就在于“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三项,经济、社会的安定,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以及国防力量的充足和老百姓的信任。细究所有这些问题,当然也就是老百姓对统治者的信任问题。因为也只有老百姓对统治者有了充分的信任,才有可能建立充足的军事装备,国防力量才能强大。只有老百姓对统治者有了充分的信任,经济建设才能建立起来,人民才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倘若失去了人民的信任,统治者指挥不动人民,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就是一盘散沙,那也就谈不上什么军事装备和经济基础了。这其中有个问题,是对统治者个人人格的信任呢?还是对国家、政府的信任。当然,对统治者个人人格要有信任,但更为重要的是对法律、规章、制度的信任。这也就是韩非子之所以强调法治的重要原因。统治者、国家、政府制定出法律、规章、制度,面对的是全社会所有的人,而不随意改变这些法律、规章、制度,则是法治的基本原则。孔子所谓的“信”,实际上也包含了这种精神。他对“礼”——社会行为规范的强调,说明“礼”的规章制度的不可变易性。如果“礼”可以随意变动,谁又能真心诚意对待“礼”呢?信任“礼”呢?而这个信任问题也就是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相互亲爱的关系问题,只有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相互亲爱,才能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而互相信任的关系建立起来,才会有力量,生产力也才能得到发展,国家也才能强大。“人类由史前向文明社会的演进,是在适应各自区域地理环境下的全方位的演进。它包括人自身素质的进化、人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演进、人所创造的社会组织及管理机构的演进等等。”(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的研究》)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国家的形成和人民的关系问题。透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人民的信任对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多么地重要。
——————————————————
【注释】1.食:《书·舜典》:“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周礼·廪人》:“治其粮与其食。”《战国策·西周策》:“籍兵乞食于西周。”《汉书·食货志》:“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这里指粮食等经济基础之意。
2.兵:这里指武器等军事装备。《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周礼·司兵》:“掌五兵。《管子·权修》:“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国语·越语》:“兵者,凶器也。”《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陈五兵。”《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说文》:“兵,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