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難題反思 作者: 趙若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8:34:37
“近代科學爲什麽首先在西方出現了,而不是東方?”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但我們不難看出,李約瑟難題中就包含兩種傾向,一種是西方中心主義,一種是理性至上的思想。
近代科學出現在西方,爲什麽西方出現的東西一定要在東方出現呢?西方的方化是最優秀的文化嗎?反過來我可以問“儒家文化爲什麽沒有在西方出現?”所以講,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從西方中心主義出發提出來的。
西方還有一神教的基督教文化,爲什麽不說“—神教爲什麽沒有東方出現呢?”因爲我們知道基督教文化與東方的儒釋道文化相對,並沒有絕對和明顯的優勢。而做爲理性主義典範的近代科學卻有比東方傳統技術的絕對優勢。所以李約瑟難題隱含的另外一個思想——理性至上的思想。
近代科學技術在兩個方面有絕對優勢可以戰勝任何文化,這就是軍事和經濟。
技術在經濟上的巨大力量使其成爲近代逐漸興起的資產階級文化的首選。科學對技術的指導是近代技術與傳統技術的本質區別。發展經濟以求富,發展軍事以求強。成爲新興資產階級的追切需需,科技文化就成爲資產階級文化的主力軍向封建的基督教神學文化宣戰。
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後,在科技的推動下,進行了産業革命。飛速發展的經濟和軍事産力充分證實了科技的效應。他們用廉價的商品、鴉片、堅船利炮和宗教開始征服沈睡的東方世界。面對民族危機,東方開始接受西方的科技文化,以求富強和民族獨立。
資產階級是依靠科技侵略世界,而現在的世界的各個國家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夠生存。因爲沒有科技的國家是不堪一擊的,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
世界上有許多文化,如:巴比倫文化、瑪雅文化、西歐文化、阿拉伯文化和東方文化。在資訊和交通閉塞的古代,他們都是獨立發展或基本獨立發展的,有的在發展中消失了,如巴比倫文化和瑪雅文化。有的延存至今。我們不能用簡單的經濟軍事的較量來評價文化的優劣。
現代的科技文化在發展經濟和軍事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問題,該問題影響人類生存的世界性難題。也就是說科技文化不可能成爲所有獨立發展文化的必然歸宿也是很自然的。
同時,科技文化作爲自然科學,不同的文化自然獨立得出相同的結果,也足爲怪。如中國的勾股定律與希臘的畢達拉斯定律,相同的圓周律等。中國的數學與西方數學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中國的數學沒有形成嚴密的邏輯體系。而西方數學則形成《歐氏幾何》這樣通過公理、定理、推論組成的邏輯體系。
近代科學有兩個重要基礎,一個是形式邏輯,一個是實驗。而形式邏輯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期已經建立,並發展了近千年,《歐氏幾何》則提供了這樣的成功的範例,亞裏斯多德總結了邏輯學,並開創了科學的分科,所以亞裏斯多德是科學之父。
伽裏略裏近代科學的創始人,他開創了實驗科學的先河。落體定律是伽裏略的一個重要科學成果。那麽這個成果爲什麽沒有東方出現?伽利略的落體定律是對亞裏斯多德的一個糾正。落體問題是伽利略解決的,問題的提出者則是亞裏斯多德。沒有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是不可想像的。
如果落體問題在中國提出會怎麽樣。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無人問津,或既使有人得出正確的結果也不會成爲伽利略。因爲在東方人眼中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墨子是諸子百家中最重視科學技術的,在《墨子》中,最早提出了力是加速度的原因、小孔成像等科學理論和實驗,並在保衛魯國的戰爭中製造了大量有效的守城器械。但墨家卻沒有對中國的社會産生太大的影響。
《歐幾裏德》提供的邏輯的範例,阿基米德則顯示了技術的巨大力量。他在保衛城堡的戰爭中,利用技術戰敗了強大的敵人。
近代科學則延續了古希臘、羅馬的理性之路,創造了近代科學,顯示了理性的魅力和力量。
東方傳統文化有其自身的特點,有別于西方文化;她重視整體平衡,方法上崇尚直覺,政治上崇尚和平,反對侵略,研究方向上重視以人爲本。這與西方的重視自然的研究,重視分析的還原論,方法上崇尚邏輯,政治上具有侵略性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中國人則更喜歡類比和對稱之美。這與西方的邏輯和分析之美是完全相反的。在《易經》中,類比就大量使用,楊振寧則說,正是《易經》的類比思想,使中國沒有出現近代科學。在《詩經》中,比興大量出現,而對聯則是中國文學又一特産,說明中國對歸納、類比、對稱的偏愛。這與中國的文字是有關係的,中國人爲什麽選擇方塊字,而不選擇字母文字。正是中國人對對稱美的追求的結果。當然,這樣的文字也十分有利於中國人類比、對稱的思想的表達。
中醫則是用自然的五行類比人體的五臟而發展起來的。中國漢字本身,則更適合表達歸納、類比和對稱的思想。南北朝駢文盛行,唐朝律詩的興起,正是說明了中國人的這種審美趨向。中國的邏輯推理自然是有的,但應用最多則是在象棋、圍棋等娛樂活動中,在自然科學中應用邏輯則十分少見。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家思想中就有多處反對技術的思想。在《墨子》中就提出“力,形之所奮也”這樣的牛頓第二定律的最樸素的表達形式,記載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對於這樣的科學的內容,後人既無褒,也無貶,最終淹沒在中國歷史中。
和歐州一樣,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環境,並不適合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重農輕商的國家思想,也使適合大規律工業生産的科學技術,並無用武之地。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侵略都發生在奴隸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這也是由於經濟決定的。奴隸社會要依靠戰爭獲得大量的奴隸,而資本主義社會則要依靠戰爭掠奪原材料和市場,人類這兩個階段都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時期。封建社會世界各國科學技術發展都是緩慢的,中國也不例外。
可以講早在古希臘自然哲學出現的時候,已經注定了近代自然科學只支首先出現在西方。而當《易經》,漢字,《詩經》出現時,就注定了以邏輯推理和實驗爲基礎的近代科學不會在東方首先出現。
因此,不同的民族對美的追求的不同,決定了這個民族的文化科技的不同。對邏輯之美的追求,使西方産生了古希臘羅馬和近現代科學技術,對對稱美的追求,使東方産生了中醫,及儒、釋、道傳文化和哲學。
由於近現代科技在經濟和軍事上的優勢,使它可以迅速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在堅船利炮的攻擊下,一個有5000年文明的泱泱古國,也不得不放棄他溫和但軟弱、和諧但低效的傳統文化,接受暴力高效、強大的西方科技。
西方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是一種趨勢,西方列強過殖民主義的方式迎合了這種趨勢。但這種趨勢文明統治地球不到300年,就顯示了巨大的缺陷。環境問題、戰爭問題困繞著全人類。
追求人與人的和諧,以解決戰爭問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以解決環境問題。傳統的東方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