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区建设与产业布局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16:48
内容摘要: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滨海新区大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从战略高度对其功能区建设与产业布局进行研究分析意义重大。笔者运用所学经济学理论,全面分析滨海新区的发展现状,并尝试从整体开放度、产业聚集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对新区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点思考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滨海新区,功能区建设,产业布局
“十一五”规划纲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篇中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天津滨海新区被首次写入国家中长期规划。为进一步落实这项规划,国务院专门出台20号文件,明确强调:“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布局,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并逐步成为环渤海地区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与发展
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结合天津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十年建成滨海新区”的冲刺阶段,天津滨海新区曾提出决战“三、四、五”的奋斗目标,即完善三大功能、实现四个突破、强化五大优势等目标举措。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近两年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更是步入了“快车道”。据统计,滨海新区2006年完成生产总值19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完成工业总产值5200.52亿元,增长31.3%;完成财政收入380亿元,增长31.7%;完成外贸出口226.2亿美元,增长22.5%。2006年,滨海新区基本完成了产业布局规划和八大功能区的规划,今年将加大这些功能区的招商引资力度,使更多的项目投入建设、投产运营。
滨海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石油产品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七大主导产业和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群。七大支柱产业占滨海新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90%,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已十分明显。与此同时,滨海新区现代物流与北方国际航运、物流“双中心”的作用日益显著,滨海旅游和中心商务商业区建设方兴未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确定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到2010年,天津滨海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200亿元,年均增长17%,地区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90%;到2020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97%。实现滨海新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基本定位。
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1120亿元,年均增长20%。要大力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2010年新区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要进一步提升、完善滨海新区的服务功能,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口岸进出口总值2000亿美元。要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5年下降20%以上,取新水量下降30%左右。
滨海新区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和产业布局
(一)滨海新区的功能区建设
依据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滨海新区总体发展布局为“一轴”、“一带”、“三个城区”、“八个功能区”。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一带: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三个城区和八个产业功能区。同时,按照海洋功能区划,搞好海域和滩涂的开发利用。三个城区:即建设塘沽、大港、汉沽三个生态城区。
八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现代冶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包括开发区西区以北、空港物流加工区以东25平方公里的渤海石油生活基地和临空产业区的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重点围绕我国科学和技术的长远规划,突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滨海化工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包括大港三角地石化工业区、油田化工产业区和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规划面积10余平方公里,包括开发区商务区、于家堡地区、天碱和解放路地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文化娱乐、会展旅游;海港物流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包括天津港、保税区、保税物流园、散货物流中心,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及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业;临空产业区,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包括天津机场、民航学院、空港加工区、空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区,重点发展航空运输、加工物流、民航科教、研发与产业化、航空设备制造和维修等;海滨休闲旅游区,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包括汉沽城区以南、京山铁路以东、永定新河以北、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和湿地生态旅游;临港产业区,目前正在编制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扩港造陆,建设临港产业区,建设若干生态农业基地,发展沿海都市型观光农业。
(二)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
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提高现代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争取到2010年,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
建设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集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三大功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基地。整合资源,拓展空间,规划和建设国家级滨海高新区。
加快“两个中心”的建设。首先,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拓展海港功能,建成25万吨级深水航道和高度开放的国际化深水大港。通过填海造陆建设30平方公里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到2010年,天津港进入世界港口十强行列。拓展空港功能,改造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中国北方航空货运基地。建设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增强国际航运与贸易物流功能。其次,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依托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发展金融商贸和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建设金融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大型交易市场,积极承办国际性、区域性会展活动。发展休闲旅游,重点开发4个旅游集聚区,打造8个旅游品牌,形成区域性休闲旅游中心。到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
(三)对滨海新区功能区发展及产业布局的基本认识
滨海新区功能区的特征:制造业占绝对优势地位,而且门类较为齐全,支柱产业作用比较突出;以港口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兴旺发达,物流手段多样;区域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特征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发展迅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经济总量增长迅速,CDP区位商优势日益突出,总体上表现出经济“增长极”的诸多特征。
滨海新区作为“增长极”,在产业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区域内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较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地位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由历史等原因造成产业布局分散,行业布局集中度较差,如新区的化学工业就遍布了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等。
对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个人认识: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不一定要人为地追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上的“完美”,因为在滨海新区这样制造业较发达的区域,如果没有特殊的拉动因素,尽管其增加值也在逐年增长,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比较困难。关键是看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能否基本满足新区定位的要求,是否朝着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方向发展。
对滨海新区功能区建设与产业布局的思考
强化特色,提高产业聚集度。按照滨海新区总体定位及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功能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强化各功能区的特色,进一步提高功能区产业聚集程度。充分体现滨海新区产业聚集的空间性、外部性和规模性,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增强区域吸引力和辐射力。要围绕七大支柱产业打造、延长新区制造业产业链,提高功能区和企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实现功能区和企业间的紧密配合,降低发展成本,实现“双赢”。要对功能区发展和支柱产业的生产流程进行科学分析,通过招商引资,将产业链较短的环节予以补足,使新区功能区和产业集群的生产链条更加完整。
践行“共赢”理念,从全局高度协调处理三方面关系。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和滨海新区规划,做好滨海新区功能区及各产业的发展规划。首先要处理好中心城区和新区的关系。其次是在规划上由侧重空间布局转向更加注重空间协调,从功能区发展、产业发展、城镇化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滨海新区要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新区的整体优势;再次是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新区的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目标,并与区域的功能区布局、产业规划、总体定位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功能区预设功能与实际建设功能的统一。滨海新区的功能区划,与深圳、浦东有明显不同,这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必须加快研究探索招商引资项目流转统筹协调机制,即,由某一功能区引进项目,从全局看放在另一功能区更加合理,则实行未来项目收益由双方共享的政策,这样既实现了滨海新区的合理布局,又不影响相关区域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提高开放度,尽快实现“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的区域定位。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必然成为连接北方广阔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从空间范围上讲,滨海新区的开放,应包含对外和对内的双向开放,包括滨海新区内各功能区间的互相开放与产业关联,新区与市区的开放与互动,新区对环渤海地区及“三北”、东北亚的开放,以及向更广大的亚太地区的开放等;从产业性质上讲,要坚持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成为全市产业升级的先导地区;从区域带动上讲,要成为开放程度深、领域宽、水平高、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和为经济发展服务能力强的重要地区,并成为推动全市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力量。
稳步推进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两个中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从注重现代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转变,优化新区的产业结构,使新区各功能区产业链更加完整。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生产活动,必然要求辅之以现代物流与信息手段。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生产和流通效率,特别是伴随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而来的专业化服务外包业务、生产型服务业已渗透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因此,推进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天津实现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贾随园
来源:《商业时代》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