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的评价成为推动孩子进步的车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0:26:14
——对四个批评案例的思考
请看以下四个经典的有关学生评价的案例,我被他们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艺术所折服。综观四个例子,虽事件不同,对象不同,但教育者的用心良苦和批评的效果是如出一辙的,孩子所受的人生启示和深刻教育是一样的,那就是用爱心可以擎起学生心灵的绿洲,用智慧可以扬起孩子学习的风帆。
1、点到为此,不动声色
案例《点到为止》说的是:陶行知老师的学生考试中少加小数点被扣分,却自己偷着加点后来向他要求加分,他虽然看出破绽却不点破,只在那小数点后重重加画了一个圈,女生领会老师意图,惭愧不已。多少年后,那女孩已经成人了,她找到陶行知先生说:“那事以后,我才真下决心用功学习,并且做一个诚实的人。”看,陶行知不愧是一代名师,他深懂教育的艺术,领悟教育的真谛。这样做,不仅巧妙地直击错误,又不露痕迹,既点出原委,又照顾自尊。这一个红圈,圈出了一个孩子自省的呼声,激励了孩子改过自新的愿望。虽小小的一个红圈,却胜过千言万语,此时无声胜有声。虽一个小小的红圈,却于看似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孩子幼小心灵的善意呵护,圈出孩子心灵的朗朗晴空。我不禁要感叹:点到为止,韵味无穷!”
2、哎呀一句,无尽期许
案例〈哎呀〉说的是老师发现学生考的很差时,没有如实写分数,而是写了两个意味深长的“哎呀”两字。这真是哎呀一句,无限期许呀!如果老师没有一定的教育艺术,是决写不出这样充满玩味的“分数”的。它不是分数,却胜过分数的教育内涵。这“哎呀”一句,写出了老师对孩子成绩不如意的痛心;写出了老师充满智慧的善意的批评;写出了孩子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3、借分一举,幽默创意
案例《借分》,说的是魏书生给不及格的学生借分的故事。看似不可思义,有失评分的客观公正,可正是这样充满创意的空前一举,却借出了孩子学习的信心,借出了老师的期许,借出了教育灵性。事实上孩子也做到了他自己的郑重的承若。后来考了87分,这说明孩子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相信他,他就可以挖掘出学习的动力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比打个不及格的分数实在是高明的多呀!试想,如果打个不赫然的57分,对孩子可能是个一蹶不振的打击,孩子可能要自暴自弃,这样不但达不到激励学习的目的,而且会伤害孩子自尊。借分一例,不仅是魏老师超前的创意,也是学生一生最美丽的珍藏。
4、睿智加减,魅力无限
案例《作文里的加减法》说的是老师根据孩子作文不同方面的表现而给的不同的分数“95—20—15”。95是表扬作文有新意,减20是批评潦草的字迹,减15是生气作文里出现的错别字。这样评分。实在是另人耳目一新呀,如果简单的写60分,虽然结果分数都一样,可折射出的教育效果却是天壤之别呀。他这样具体而生动的打分,显示了老师动态的评分过程,反映的是学生多方面的优缺点,变单一为多维,变结果为“知其然而知道其所以然”。试想,如果老师简单地打个60分,虽然也没有错,却不能给孩子对此次作文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给孩子以后作文的努力方向和注意事项。不能给孩子心灵的触动和深刻的教育。
综观以上四个案例,再反思自己教育实践,我觉得要当一名优秀的深谙教育艺术的老师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未谙世事的孩子,我觉得让孩子在接受批评的同时能够感觉出你对他的关切,这种关切是从心而发的,是真诚无暇的。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觉出你在批评中所传达的关切,这种关切会触动他们的心,使他们的心灵之窗慢慢为你打开。当你住进了他们的心灵,所有的批评也就变成他们所期盼的关切了。戴尔?卡耐基说:用建议的方法容易让人改正错误,因为他可以保持个人的尊严和自觉。如果教师发现某一学生有缺点或不良习惯时,可以化批评为期望、建议。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启动了他们自我向上的内驱力。当孩子犯错误时你不一定用语言来教育学生,有时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别样的举手投足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责备、谅解希望、信任……都蕴含在教师无声的评价中,被评价的同学自然会领会到教师的特别的用意。
小学生学习的评价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小学教学以及小学生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中应有技巧性、艺术性,使学生犹如沐春雨,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习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