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和测控系统的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指战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00:46
2010年11月12日 18:54:49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 题:为“嫦娥”插上奔月的翅膀——记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和测控系统的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指战员
新华社记者李清华、田兆运、杨雷
2010年11月8日,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贺电,向参加这次工程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贺电极大地鼓舞了承担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和测控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指战员。正是他们用青春和智慧为“嫦娥”插上了奔向月球的翅膀。
挑战
月城西昌,月朗星明。
时间回溯到9月12日。就在这一天,用于发射嫦娥二号卫星任务的火箭转往发射阵地。仅仅在7天之前,鑫诺六号卫星刚刚在这里发射成功。尽管任务密集,发射场却是秩序井然。
“在7天时间里完成发射后恢复和状态转换,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这充分展现了发射系统科技人员良好的素质和过硬的作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测站站长李本琪说。
今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入新一轮高密度任务期,一项项任务接踵而来,多项任务需要交叉实施,发射场的组织指挥、设备设施状态转换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挑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人才支撑和质量控制将是确保任务成功的关键。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对发射任务造成重大影响,我们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正是秉承着“零失误”的职业态度,从零起步的西昌航天人,才敢于叫响“零窗口”发射的口号。
但,实现“零窗口”发射要闯过重重难关。
作为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火箭发射牵涉到数万台套设备、上千个工作岗位,其中任何一台设备发生故障,任何一个岗位出现疏忽,都会使“零窗口”擦肩而过。
为实现嫦娥二号卫星“零窗口”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实现了更新和重大跨越。为了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发射中心还专门引进了高性能计算机,将之前一次预报的时间从一周缩短到了一个小时。
“‘零窗口’凝聚了嫦娥二号卫星全体科研人员的辛勤汗水,是航天发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实力的展示,更是我国航天技术进步的重要证明。”孙保卫感慨道。
人类探月史上100多次探月活动,成功率仅为49%。如何将失败的风险降到最低?
面对困难和挑战,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确立研发课题,成立攻关小组,细化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每个人都有一张细致到小时的计划表。
“我们制订了108种应急预案,例如大家普遍关心的月食问题,我们会使卫星在那一时段处于‘休眠’状态,只让它的‘心脏’保持跳动,过了月食期,我们再唤醒‘嫦娥’。”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建亮的解释形象而生动。
重大航天任务一般都是继承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只有在安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允许创新。
相对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在6个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突破。每一个改变,都经过了最苛刻的检验。
对于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轨道室控制组组长刘勇来说,最大的挑战来自15公里降轨控制。
“卫星进入环月轨道后,要通过我们的精确控制,使它进入距月面仅有15公里的轨道,稍有偏差,卫星就无法进入目标轨道,甚至有撞月的可能,难度和风险与嫦娥一号相比都成倍增加。”10月26日晚,嫦娥二号卫星已经成功实施近月点15公里的控制,但回想经过,刘勇依然感慨不已。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勇对控制方案进行了慎之又慎的准备。那段时间,他办公室的灯光几乎每天都亮到深夜。推导公式、编制软件、分析计算结果,对每一个程序模块都不放过,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了50多种方法计算轨道控制参数。
刘勇脑海里蕴藏的无穷奥妙的公式、符号,都变成了一个个精灵,在奇妙的组合与分解中,难关被逐一攻破。经过大量科学周密的论证,刘勇和他的同事们最终选定了轨控方案。
走创新之路意味着独辟蹊径,这条路只会充满荆棘,绝不会是一条坦途。
由于运行轨道的不同,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运行周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带来的是长期管理对测控精度和周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负责开发专用长管遥控软件的长管主任设计师崔雁来说,要完成任务,必须独辟蹊径。
卫星遥控指令多达数千条,注入数据种类多达几十种,遥控软件需要对上千条指令和几十种数据进行区分发送。
从软件源码的修改,到任务状态的变化,从指令序列的核对到注入数据的检查,每一个模块,每一处细节崔雁都做出精心安排。
嫦娥二号的一次次华丽转身,正是得益于无数像崔雁这样勇于担当的人们的一次次创新。
搜索更多嫦娥 一次 的新闻
嫦娥二号在半年寿命期内将日均产生约150G数据
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首次公布
嫦娥二号归宿未定 将开展高分辨成像等试验
嫦娥二号目标全部实现 已为三号觅得合适落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