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令人灵魂颤抖的诗——读刘禹锡《台城》---人物政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9:00:49
一首令人灵魂颤抖的诗
——读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政治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六朝皇帝,皆奢侈荒淫,犹以亡国之君陈后主为甚。至德二年,他在豪华的台城里,斥巨资修筑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其窗牖、栏杆等皆用沉檀香木,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置宝帐。阁中积石为山,引水为池,蝶飞燕舞,花奇草异,宛如人间仙境。他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但是,好景不长。不久,隋将韩擒虎率兵南下,迫近都门。彼时,楼上灯火,楼下烽火,笙歌未歇,战歌骤起。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终被活捉于“胭脂井”中,成为隋兵的阶下囚。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土崩瓦解了。杜牧诗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台城曲二首》)写的就是这件事情。
这首诗语言浅近,平淡无华,虽然写在一千多年以前,可是同现代语言没有多少差别,翻译成散文就是:
居住在台城的六代君王及其大臣们竞争着比谁更豪华,而陈后主斥巨资修筑结绮、临春等楼阁的事,达到了奢华的顶峰。后来,那些亭台楼阁之所以都变成了野草,也就是国家覆亡,其原因就是陈后主谱写的那一曲亡国之音。
刘禹锡生活的年代,唐王朝已经出现了种种由盛转衰的不祥征兆。作者所经历的“安史之乱”,动摇了帝国大厦的基石。殷鉴不远的六朝和隋朝的朝兴夕败的惨痛教训,犹如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所有爱国者的头上。作为一位清醒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哲学家,刘禹锡不能不感受到这一切,不能不对这一切感慨万千,痛彻心腑。
诗人是在无奈地感喟:自己生活的这个朝代,与当年的六朝越来越相像,越来越酷似了!
诗人是在痛心地预言:表面上一片盛世风光的大唐帝国,离重蹈六朝覆辙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诗人是在虔诚地告诫:唐朝的统治者们,如果你们依然“竞豪华”,依然“事最奢”,那么,等待着你们的就是“万户千门成野草”!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领我们游颐和园,在万寿山下,老师说:这座美丽的园庭是用台湾换来的,是甲午战争的纪念品。意思是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数万两白银重建颐和园,从而消弱了海军的力量,才有甲午惨败、痛失台湾的国耻。
刘禹锡说的是六朝,老师说的是清朝。还有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难道不是一样的命运,一样的下场吗?
写到这里,我的手指,不,我的灵魂在颤抖——
这,难道就是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所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吗?
这,难道就是历史上的那个不可逆转、无法幸免、想逃也逃不出、想改变也改变不了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吗?

选自作者博客:http://qiongrenzhiyou.bokee.com/viewdiary.5578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