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心世界老二的魔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19:37

至于对付60年代末、70年代初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老二的日本,美国几乎是一招制敌。日本的制造业强大,但金融业落后,而且看重眼前利益,关注实体经济。美国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一边大张旗鼓在汽车和钢铁等行业发动贸易战,一边在日元汇率、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向日本施压,以换取美国在贸易领域的让步。最终,日本尽管在制造业与贸易上胜出了美国,但是因为接受了《广场协议》(1985年)、《卢浮宫协议》(1987年)与《巴塞尔协议》(1988年)而遭遇金融败战,繁荣的经济随后遭遇泡沫危机,一蹶不振。

苏联诞生后,社会主义制度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与发展。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分析,到二战前的1938年,苏联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为遏制苏联挑战,美国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

在经济上,从1948年开始对苏联实行战略物资禁运,臭名昭著的“对共产党集团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就是经济与科技遏制的见证。另外就是,令苏联陷入军备竞赛与民族冲突。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提出:“我们应该把军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以使莫斯科努力追赶我们,同时,停止供应他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我们在这十年内就会看到苏联体制如何垮台。”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杂志,1984年苏联防御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由此给苏联施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挤占了国民经济的研发与投资。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苏联紧张的民族关系易受攻击,中亚是其柔软的下腹部。为此,通过一些渠道向苏联偷运宣传品以煽动少数民族的不满。

利用大众媒体对苏联长期进行心理战。美国中央情报局长艾伦·杜勒斯于1945年明确提出瓦解苏联的政策建议:“我们将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用什么办法来做?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

培育发展“第五纵队”。美国利用美苏人才交流合作等途径,逐渐在苏联高层周围布置“特洛伊木马”,有的甚至进入核心领导群体。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对国家体制所进行的“根本改革”,均深受雅科夫列夫的影响,而雅科夫列夫后来被党内众多人士怀疑:其在担任驻加拿大大使期间(1972~1983年)就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反,是一颗“埋在党内的定时炸弹”。而戈尔巴乔夫重用雅科夫列夫,直至担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政治局委员等要职。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弗·亚·克留奇科夫如此总结:“苏联所发生的事件不是解体,而是崩溃,是外部势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催化并支持的破坏过程。”如此,才有“20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最大灾难”(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