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國集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00:52
20國集團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轉到: 導航, 搜尋

跳過字詞轉換說明

汉漢▼▲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1. 简体:八国集团;繁體:八大工業國組織;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八大工業國組織
  2. 简体:七国集团;繁體:七大工業國組織;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七大工業國組織
  3. 简体:六国集团;繁體:六大工業國組織;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六大工業國組織
顯示↓關閉↑字詞轉換說明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如果您想對我們的字詞轉換系統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或者提交應用面更廣的轉換(中文維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軟體),或者報告轉換系統的錯誤,請前往Wikipedia:字詞轉換請求或候選發表您的意見。

本文介紹的是二十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關於G20開發中國家,詳見「G20開發中國家」。 二十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
Group of Twenty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深藍色為二十國集團,
淺藍色為歐盟成員國中的非二十國集團 簡稱 G-20、二十國集團 創立時間 1999年
2008年(峰會) 宗旨 促進已工業化和新興工業國家之間就有關全球經濟穩定性的關鍵議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註 1][1] 成員 阿根廷
澳洲
巴西
加拿大
中國
法國
德國
印度
印度尼西亞
義大利
日本
墨西哥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南非
韓國
 土耳其
英國
美國
歐盟 僱員 [1] 網站 http://www.g20.org/

20國集團英語Group of Twenty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又稱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12月16日德國柏林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八國集團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和十一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土耳其)以及歐盟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20國集團的GDP總量約佔世界的85%,人口約有40億。全球GDP排名前20的國家中,除伊朗外,盡囊括其中。

20國集團建立最初由美國等八大工業國組織財政部長於1999年9月在美國華盛頓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隨著20國集團的架構日漸成熟,並且為了反映新興工業國家的重要性,20國集團成員國的領導人於2009年宣佈該組織將取代八國集團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2]

目錄

[隱藏]
  • 1 成員國
    • 1.1 G8成員
    • 1.2 非G8成員
    • 1.3 其他
  • 2 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
  • 3 領導人峰會
  • 4 參見
  • 5 備註
  • 6 參考文獻

[編輯] 成員國

[編輯] G8成員

  • 加拿大
  • 法國
  • 德國
  • 義大利
  • 日本
  • 俄羅斯
  • 英國
  • 美國

[編輯] 非G8成員

  • 阿根廷
  • 澳洲
  • 巴西
  • 中國
  • 印度
  • 印度尼西亞
  • 韓國
  • 墨西哥
  • 沙烏地阿拉伯
  • 南非
  •  土耳其

[編輯] 其他

  • 歐盟

[編輯] 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

20國集團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動爲「財政部長中央銀行行長會議」。[3]

  • 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地點 德國柏林
  •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 加拿大蒙特婁
  • 2001年11月16日至18日, 加拿大渥太華
  • 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 印度新德里
  • 2003年10月26日至27日, 墨西哥莫雷利亞
  •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 德國柏林
  • 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 中國北京,主題是「加強全球合作,實現世界經濟平衡有序發展」
  •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 澳洲墨爾本
  •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 南非開普敦
  • 2008年11月8日至9日,聖保羅
  • 2009年 英國
    • 3月14日至15日,賀森
    • 9月4日至5日,倫敦
    • 11月6日至7日,聖安德魯斯
  • 2010年 韓國
    • 2月27日至28日,仁川
    • 6月4日至5日,釜山
    • 10月22日至23日,慶州

[編輯] 領導人峰會

2009年20國集團倫敦峰會

因應2007年2010年經濟危機,20國集團從2008年起召開領導人峰會以商討對策,並從2009年起每年舉行兩次峰會。峰會的另一個目的是糾正過往有關環球經濟的會議和管理中沒有包含新興工業國家的局面。

屆次 舉行日期 主辦國 主辦城市 備註 第1次峰會 2008年11月8日至9日[4] 美國 華盛頓 第2次峰會 2009年4月2日[4] 英國 倫敦 第3次峰會 2009年9月24日至25日[4] 美國 匹茲堡 第4次峰會 2010年6月26日至27日[5] 加拿大 多倫多 第5次峰會 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6] 韓國 首爾 第6次峰會 2011年 法國 未定

[編輯] 參見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20國集團
  • 八大工業國組織
  • G20開發中國家

[編輯] 備註

  1. ^ 原文為:The G-20 is the premier forum for ou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promotes open and constructive discussion between industrial and emerging-market countries on key issues related to global economic stability.

[編輯] 參考文獻

  1. ^ 1.0 1.1 What is the G-20 from the official G-20 website
  2. ^ G20 to replace G8 as main economic forum澳洲廣播公司,2009年9月25日。於2010年6月5日查閱。
  3. ^ G20 Meetings of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and Deputies
  4. ^ 4.0 4.1 4.2 G20 Summits
  5. ^ G-20 Toronto Summit
  6. ^ G-20 Seoul Summit to be held on November 11-12, 2010,G20新聞稿,2010年2月5日。於2010年6月5日查閱。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20%E5%9C%8B%E9%9B%86%E5%9C%98"2個分類: 國際經濟組織 | 20國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