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02:39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仪。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如果遇到你,快乐结个伴。                        停下,开心搭个窝。离开,依然淡渡留守。                        佛说;众生无我,苦乐随缘。                        沉默不只是天地,还有我们------青海。                                 中国夏都------  西宁  (大美青海之一)  为了去西藏,路过青海,准备在青海对高原反应作适应性的过渡。六月二十八日从西安飞往西宁。西宁位于青海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谷地。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海拔2300米,具有2100年的历史古城。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西部边陲安宁之重镇。名取西宁。初到西宁,意想不到蜿蜒连绵祁连山与巍峨雄伟日月山之间有一座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街道宽敞,大型商场到处可见,高挡宾馆醒目地出现在各个十字街口。白天车水马龙,井然有序,一派繁荣景象。晚上,比杭州武林广场大两倍的新宁广场上,人群结集,唱歌的,跳舞的,武术的,休闲的……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处处散发出祥和欢乐气氛。广告牌,霓虹灯闪耀着五光十彩。更显示出城市的跳跃与时尚。除了感觉到七月夏天没有过的凉爽,以及人群中多了戴白帽的回民和包黑色头巾的撒拉族妇女出现外,根本不知自己正在青藏高原上。                                                                                                               

 

                       西宁的新宁广场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是多民族集居地,美食文化闻名全国。我们来到马忠美食一条街。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辆来往,只有人群熙熙攘攘。长长的十多米宽的街道两排整齐的两层平房,开着来自各地具有特色的食品商店。水果南货,糕点名吃,各地特产,应有尽有。蕨麻(人参果),发菜蒸蛋,尕面片,拉条,馓子,手抓羊肉,狗浇尿,……等等。特别是新疆维族烙的焜锅馍,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用麦草为燃料的炉膛火灰里烙出馍馍,真是外脆内软,香气扑鼻。在回民开的小吃店里品尝了羊杂碎与泡膜,鲜辣有加,回味无穷。
                           

              
                     (图中是开羊杂碎店的回民师傅。)还在老妈酸奶店里吃了撒拉族自制的酸奶,白白的,软软的像豆腐一样的糊状酸奶,甜甜的,酸酸的,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到了一家专买坚果干果商店,门面不大,商品布置,井然有条;有新疆产的各式各样的山核桃,品种繁多的吐鲁番葡萄干。鸡蛋大的红双喜红枣。经营这店的老板竟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妙龄维族少女。从头到脚,一身黑色打扮,面部用黑色丝巾遮住,偶尔露出哲白的脸,高高的鼻子,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发出电人的光芒。不禁我想起,情歌王子王宾洛作词曲的著名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样绝色的美女,飘逸如仙,一般的人都愿意变成一只小羊,躺在她身旁。  西宁人不像上海人边吃馒头边跑步那样快节奏,他们生活得很悠闲,很随意,很实在,特别讲究享受。双休日,很多西宁人带着帐蓬,地毯,食品举家到南山公园纳凉休息。拉家常,品美食,与孩子们玩游戏,也是他们全家团聚的好机会。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我们也借此机会上南山,品尝了久违的盖碗茶。                                                                                                                                                                                  西宁第一高级中学学生

                                                                   塔尔寺    清真寺   马步芳公馆

   塔尔寺,藏文名称为贡本贤巴林(十万狮子吼佛弥勒)位于青海东北湟水流域的宗喀莲花山,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一三七九年)是藏传佛教四大中心之一。是格鲁派(黄教)六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地。                                                                                                                                           塔尔寺正门                                                                                                               

                            八宝如意塔

       塔尔寺占地600亩,依山就势,错落而建。正门建筑,可谓佛堂独派。大小三塔,超然精美,拱型石门,端庄凝重。一进山门环视,通道宽敞,树林茂密。殿宇经堂,布局严谨,造型别致,风格独特。黄墙金瓦,交相辉映。整个寺院给人一种宁静,包容感觉。殿宇有大金瓦殿,小金瓦殿,九间殿,花寺,大经堂等藏式建筑。其中大经堂是众僧颂经做功课的场所。整个经堂摆满了绣有各种图案的蒲垫。很多黄,红,绿,蓝,白五色彩幡,彩帏,在中堂上方轻扬飘荡。天花藻井,满堂林立,周边高墙上挂满了堆绣,刺绣精美佛像。横梁房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八条大柱用绣有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着,整个经堂布置得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一千多平方米的屋面,屋脊上,还装有铜制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宝瓶,宝塔,宝伞,金幢。显得分外绚丽多彩。                                                                                                                                                                                                                                                                         整个寺院给人一种宁静,包容感觉 

             寺内八座宝塔是该寺代表性的建筑,依次是聚莲塔,菩提塔,多门塔,降魔塔,降凡塔,息净塔,胜利塔,涅盘塔。这八塔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祖八大功德而建的,一字排开,色彩鲜艳,是寺中一道令人注目的风景线。,这种藏式白塔高6,4米,周长9,4米,底座用特制青砖砌成,面积5,7平方米,塔身都有藏式风格的精美的砖雕与经文。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品。其中第一座聚莲塔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宗喀巴出生时,脐带滴血地方长出一棵白旃檀树,树上有十万片叶子,每片叶自燃后,都呈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宗喀巴在西藏学习佛经,已经有六年,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而宗喀巴学佛意志坚定,决意不回,给母亲和姐姐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且告诉母亲若在他出生地方建造一座佛塔,如见他面。他母亲只得按照他的意愿,在他出生产地方造了一座白塔,名为聚莲塔,然后历代高僧,在该塔周围建造寺院。因塔建寺,故名“塔尔寺”。

  现在寺中还有显宗,密宗,医明,十轮四大经院。是我国比较完整地系统地学习藏传佛教寺院之一。还设有跳神舞院,专门研究藏族民间婚嫁,丧事,建房,节日欢庆,风俗礼仪等所给定的舞蹈,音乐形式。寺内还设有酥油花院,该寺有三绝;即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                                                                                                                          佛殿上方都有精美的藏式风格的木雕                                                                                              

 

                  塔尔寺的喇嘛很时尚                                                                                                 

                第一次到清真寺观光,觉得耳目一新。造型别具一格的大门,强烈地吸引我的眼球。中间中国亭式的白色建筑,有十六条石柱,间隔形成了上方为阿拉伯特有风格的椭圆型的窗户。强有力地托起黑灰色的巨大的球形实体,顶部半月型的金属标志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发光,分外醒目。两边造型像塔一样的邦克楼,高耸入云,随着蓝天的行云,我们似乎看到两座精美的塔尖,在浩瀚穹苍中漂移。大门正上方一块黑色的花岗岩上嵌镶着“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九个金色大字。笔法瀵厚,端正庄重。

这座清真寺是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格局,布局完整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正中有一条对称轴,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称,排列井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前后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东关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是大木起脊式建筑,大殿一般分前卷棚、大殿身、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层顶,上面用勾连中塔的形式连成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而又起伏灵活的大殿建筑。

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是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东关清真寺成功地将伊斯兰教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融会贯通,把握住建筑群的色彩基调,突突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                                                              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故清真寺内,尤其是大殿内,绝对不供奉偶像,也绝不用动物图形为饰,这就与佛寺、道观、文庙等大殿布置迥然不同。清真寺大殿,无论其华丽还是淡雅,无论饰以彩图还是素雕,大都以美化的古兰经文做装饰,从而使殿内清新爽目,与那些偶像庙宇大殿建筑因有偶像造型而产生的宗教气氛绝然不同。使中国千姿百态的清真寺具有共同的特色,从而将其与偶像庙宇区别开来,在中国宗教建筑之林中别有一种风貌。

“安塞拉甫——哈依鲁木比乃——那吾来——”(“沉溺于睡眠的人们啊,快点起来吧,快点起来做礼拜……”)一声悠长,悠长的呼喊,从大院中响起。一个身穿黑衣服头戴穆斯林特有的白色小帽的小伙,在大院中用宏亮的声音,指手划脚地向前来参观游人不失时机地宣传古兰经。后来知道他是寺院中的一个依玛木(神职人员)。

                           

                     他是那么执著地宣传穆斯林教义 

 出了寺院不到十几分钟,就到了外面不那么显眼的马步芳公馆。马步芳马大帅是民国史上不可消弥的重要历史人物,是民国时期中国西北本地人当中,势力最强、统治地区最广、影响最大、官阶最高的边疆大吏。

  马步芳年仅12岁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署少校参谋,未受过专门学校教育,只能粗略阅读文电,自尊心强,好大喜功,集权观念极强,独断专行,但恪守伊斯兰教规,按时礼拜。

。公馆始建于1942年6月(民国31年),耗资3000万大洋,次年6月建成,为马步芳私邸,取名为“馨庐”。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馨庐”二字现仍镶砌在大门上部,“馨庐”取意是按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词句“惟吾德馨”中的“馨”,“馨”字下是香,暗合马家父子的名号“子香、少香”,“庐”取《陋室铭》中“诸葛武侯庐”的“庐”。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笔题的馨庐。       在马公馆里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为“玉石公馆”。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位于公馆南端的后花园栽种了名贵的花卉和树木,还有亭榭,著名的“晓泉”也在其内。                                                               玉石馆                                                 

 

             这个院子是女眷楼,它是女宾住宿的地方,是古典廻廊木结构的中式二层楼四合院,一楼是女佣住的,二楼是女宾住的,这个楼当年绝对禁止男人入内;里面又分蒙,回,撒拉民族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