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疾行中东 千亿美元伊朗大单静待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31:01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4: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何清 实习记者 傅佳
上海报道
种种迹象表明,总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的中石化伊朗合作项目将有重大突破。
业内传闻,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最早可能于下月访问伊朗,并同伊朗石油部正式签署或草签两国合作开发伊朗亚达瓦兰油田的合同。
与此相呼应的是,近期伊朗石油部长瓦兹利·哈马纳公开表示,伊朗与中国有关开发亚德瓦兰油田合同不存在任何问题,只需要进行技术谈判。
毫无疑问,亚达瓦兰项目将是中石化2006年“走出去”战略的重头戏,一旦合同正式签署,将大大巩固中石化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伊朗大单
2月16日,本报记者接通了正在阿联酋迪拜出差的中石化驻伊朗总负责人张杰的电话。
“目前中石化与伊朗方面谈判的项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亚达瓦兰油田开发合作,另一个是进口LNG。目前谈判仍在进行,双方谈判的焦点在于伊方坚持认为未来亚达瓦兰油田能够达到日产30万桶原油,而我方认为达不到。”张杰说。
亚达瓦兰油田位于伊朗南部,据预测蕴藏有1180亿桶原油和855亿立方米天然气,不仅是伊朗最大的未开采油田,同时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田之一。
据张杰介绍,亚达瓦兰项目已由伊朗石油公司进行前期勘探工作,中伊双方的合作内容主要是油田开采业务。
2004年10月28日,中、伊在北京签署备忘录,原则上同意中石化以“回购”方式参与开发亚达瓦兰油田;而中石化则承诺在未来25年内,每年从伊朗购买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据推测,这一合作项目如若成为现实,涉及资金将高达1000亿美元。
在拟议的开发合作模式中,中石化及其合作伙伴将带资作业,如果项目达到与伊方签订合同中约定的日产量和规模,伊方将返还项目投资,并根据约定给予投资方一定的回报。
“这就是所谓回购模式。由于伊朗目前的政策不允许采用国际通行的产品分成模式与外资展开石油合作,因此我们只能以回购模式参与伊朗油气田开发。”张杰透露,如无意外,中石化将成为整个亚达瓦兰油田开发项目的作业者,伊方则可能以产出原油或者现款进行回购。
根据最新协议,中石化在亚达瓦兰油田开发项目中的权益将达到51%,印度国有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占29%,余下20%有可能留给伊朗国内石油公司,而英荷皇家壳牌公司也对这部分权益表示了兴趣。
在进行亚达瓦兰油田合作谈判的同时,有关中石化购买伊朗LNG的谈判也在同步进行。
“目前LNG采购的谈判焦点主要是价格问题。”张杰说。
而中石化董事牟书令则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石化原计划是在2009年开始实施这一LNG采购合同,但现在看来这一计划显得过于乐观。最早可能于2010年开始实施。目前这一合同期限已经延长到了2034年。
据一位中石化内部人士介绍,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LNG国际市场价格暴涨,国内所有在建、待建LNG项目都已延后,中石化在青岛的LNG项目也难以避免。
“目前集团公司正在多方寻找价位合适的气源,伊朗很可能成为青岛项目的中标者。”上述人士说。
中石化“中东战略”
事实上,早在2001年,中石化旗下企业就已开始涉足伊朗市场。但由于种种限制,目前中石化在伊朗的业务主要是从事钻井等技术服务项目,赚取劳务费而已。
对于中石化高层来说,如何真正打入中东石油市场,直接从事原油开采,以弥补中石化上游资源不足的发展瓶颈,是其谋划已久之事。
然而,中东各产油国普遍采取的是石油资源国有政策,一般情况下仅允许外资从事技术服务。即便是BP、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也普遍实行回购模式从事采油业务。由于中东国家的这种政策及跨国公司的先发优势,中石化在中东各国业务起步都非常艰难。
“那时我们的员工工作在最艰苦的地方,拿的报酬却只及外企员工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然而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之下,几年间我们在中东地区打响了中石化质优价廉的品牌,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上述那位中石化内部人士说。
2004年1月1日,中石化胜利钻井在伊朗高风险勘探项目——卡山阿旺1井,获得了日产量上千立方米的高压油气流并成功打出高产油气井,该项目的成功让中石化名声大振。
与此同时,中石化开始参与竞标开发伊朗16个新油田,正式介入中东油气开采领域。
不仅在伊朗,中石化在沙特等国也逐渐有所斩获。
2004年1月27日,中石化集团中标沙特阿拉伯的4万平方公里天然气项目。这是沙特25年来第一次对外开放的三份天然气合同中的一份,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地区获得的首次实质性突破。
随着与中东各产油国关系日益密切及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石化开始谋求联合中东产油国来华合资建炼油厂,已实现上下游、产供销一体化。
2005年6月22日,青岛大炼油项目正式动工。在这项总投资11.7亿美元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中,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一直是潜在的外方投资者。
“青岛大炼油项目建成后将全部加工进口中东原油,如果这次沙特阿美能成功参股,外方承诺将提供长期的供货协定,全部用从沙特进口的原油,即便不成,我们也会进口部分沙特原油。”一位中石化高层直言道。
而在2005年7月8日开工的福建炼油一体化项目中,中石化则已成功引人沙特阿美作为合作伙伴(福建炼化项目中石化、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各占股50%、25%及25%),根据协议,这一项目将大部分使用来自沙特的原油。
一位业内资深专家评论道:“中石化通过这种内引外联,试图将自己与这些产油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做既弥补了其上游资源不足的瓶颈,又加快了融入国际市场的进程。这显然是经过精心谋划的战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