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股票成本价是一种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24:50
        有本叫做《炒股的智慧》的书,应该是15年前的一个小册子。是一个叫陈江挺的,在美国的中国人写的。他的观点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工作:一是靠体力赚钱,这种工作门槛最低,收入也最低,前途也一般,中国的农民工是最典型的例子;第二种是靠脑力赚钱,这种工作门槛比较高,比如当个会计师或是医生,都要求比较高的学历,赚钱比较多。但毕竟就是一份工作,有压力,要看老板和客户的脸色,如果不是那种能力超强的经理人,收入不可能太高。世界富翁排行榜上,很少有这种人的名字,除非同时又是第三种人;第三种就是靠钱赚钱,也就是用钱来投资,带来的收入足够应付生活消费支出。这就是不少人追求的财务自由。不过陈江挺认为,这种工作门槛最高,但是收入不可限量。        
       我做了近十年的股票,买过的股票、基金、债券、权证,没有100只,应该也差不多了,最惨的是把投资的钱全部赔光,最好的投资是一只股票赚近十倍。个人目前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比较有信心吧,因为算是摸到了门道。我感觉股票投资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事。比较认同花荣的一句话:股票投资如果能避免重大的失误,赚的钱是其他行业累死累活都不可能赚到的;如果股票投资不能避免重大的愚蠢的失误,亏损的钱也是其他行业赚来的钱很难弥补的。     
       当然,以钱赚钱,前提是要有钱。肯尼迪总统之父,在美国1929年后的经济大萧条中大赚特赚。有人甚至认为他是靠内幕交易赚的黑心钱。郎咸平的讲演中曾经着重讲过这个人。郎说,罗斯福总统被迫签下任命状,任命老肯尼迪担任美国SEC(证监会)的主席。其实这是华尔街操纵者推荐的人,就是想让罗斯福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落空。不料肯氏上台后,翻脸不认人,大力整肃华尔街。       
       这里再多说几句,肯尼迪家庭的第一代是好象爱尔兰的移民,到了美国后,靠勤奋与智慧,事业有所进展。他当时的理念是,要想赚钱,就要去最有钱的地方,最有钱的地方,自然就是金融市场。他给一个人提供政治捐款,后来这个人当上了美国总统,靠这种关系,奠定了肯尼迪家庭在金融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有人问肯氏,靠什么赚那么多钱。肯冷冷地回答:“因为我是个有钱人”。这个话要看如何理解,如果按郎咸平的那种理论,就是不想谈自己不光彩的过去,另一种理解,则是只有一定的资本金,才能从事金融交易或投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再次重申我的观点:股票投资很简单,赚钱也很容易。进入股市开户就可以,似乎门槛非常低,但要取得稳定的盈利,而不是亏损,则要跨过更高的隐形的门槛。很多人终生都无法跨过这个门槛。原因很简单,人们对股票投资的方方面面有很多不可思议的错误想法。如果同样一件事,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在其他方面往往判断非常准确,很难受骗上当,但在股市中,即使在生活中靠行骗为生的人,也非常容易在股市中受骗上当。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想买台洗衣机,自然要争取物美价廉,这样至少要货比三家,不仅比商标,还要比销售商,苏宁和国美提供的优惠可能就不同。也许最终决定买一台洗衣机,可能要花20个小时来研究和决定。但当买股票的时候,很少有人在买入之前,研究一只股票20个小时的时间。于是很少有人花20万买一台很一般的洗衣机,或把一只微波炉当成洗衣机买回家,但很多人却在超过40元的时候买入了臭名昭著的中国石油。(这里说一个事,上海的所谓杨百万,我感觉人品肯定不怎么样,而水平恐怕也一般。最初他有眼光,也挣了100万,但到了2000年后,是否还跟得上形势就未必了。最明显的证明就是在中石油上市后曾经买进了中石油,亏损后还说要留给孙子。)      
       关于股票投资的重重错误观念,可谓磬竹难书。想起一篇古文《口技》中说的: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说其一处;人虽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这里只说一个错误认识,就是不能忘却股票买进的成本价。     
       很多人之所以有巨大的亏损,甚至终生不能翻身,就是因为没有止损。很多投资者,当股票亏损后,想当然地认为:怎么能在买入价之下卖呢?其实股票的买入价与现价完全是两码事,浮亏已成事实,关键是股票未来的价格,如果有比较充分的理由认为股票未来还是要下跌,那么卖出自然会减少亏损。      
       很多人买股票不能赚大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好股票拿不住,稍微赚了一点钱就上窜下跳,坐立不安,于是抛出,美其名曰:落袋为安,好象人死了要入土为安一样。股票是否要卖出,关键看未来是不是还要涨,如果未来涨的概率大,为什么要抛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法会规定投资者只能赚一倍的钱,甚至只能在一个涨停当天要抛掉。      
       由于大多数人不能忘却成本价,于是当有亏损的时候舍不得抛,结果大跌一半甚至更多。下跌50%,意味着要盈利100%才能弥补原来的亏损。下跌90%,则要买入的股票上涨9倍才能翻身。结果最后大赔出局。当有盈利的时候,因为感觉涨了不少了,于是抛出,只能小赚。当一个投资者长期都是小赚大赔的时候,怎么能赚钱呢?     
       罗杰斯曾回忆道:“记得我在1982年买进西德股票时,我对经纪人说:“我要你替我买进甲、乙、丙三支股票。”经纪人间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说:“只要买进这些股票,然后告诉我是否成交就行了。”他问我:“你要不要我寄给你一些分析报告?”我回答:“拜托千万不要。”他又问我:“你要不要我寄一些参考资料?”我回答:“喔,不必了。”他又问:“要不要我告诉你成交价?”我说:“不要,连成交价都不要告诉我。假如你告诉我成交价,我只要看到股价上涨两倍或三倍,就可能想卖出股票。我其实是想长抱西德股票至少3年,因为我认为西德股市将会出现二、三十年仅见的多头市场。”结果可想而知,那位经纪人被我说得哑口无言,他以为我根本就是个疯子。”
       所以,买进股票做了做充分的研究外,买入后忘却成本价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