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谈]“金钱观”决定了你的“奋斗状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07:56
]“金钱观”决定了你的“奋斗状态”    “金钱观”VS“奋斗状态”
    
    由于长期在上海做“漂一族”,回顾和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金钱观”与“奋斗状态”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
    刚从农村老家来上海的时候,木子只知道拼命“省”钱,后来发现钱不光是省来的,而主要是靠“挣”来的;最后发现,光挣钱不行啊,还得“理”财投资。从“省”钱到“挣”钱,再到“理”财,还真的能看出一个人的“奋斗状态呢~~~~~
    
    挣扎期:钱是“省”下来的
    农村人过日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勤俭持家,有句很经典的话就是:节约开支,就等于扩大收入。直到现在木子还记得,父亲在厨房的一个放餐具木柜子上写着“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八个字,似乎是我们家的“财政方针”一样,十几年来印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或许是从小的“节约开支,就等于扩大收入”的观念入骨太深,甚至这一观念影响了木子的发展。木子来上海后的头一两年,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工资也比较低,也经常因为各种原因换工作瞎倒腾,更是使得粮草空虚,一直没什么积蓄,只能解决基本生活的开支,只有做“月光族”的命了。这一阶段基本就是靠“省”过日子,至于怎么个省法,可能很多人也或多或少的经历过,比如去两元店,路边摊买东西,等着过季打折这些都经历过。其实,满脑子里装着一个“省”字,对个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个人心态,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个人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最少有三方面的影响,只想到省钱,会影响到自己个人形象、交际范围和自我充电。个人形象不修边幅,给人的印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有时候办事也增加难度呢。刚出来混,在最需要结交人缘的时候舍不得钱,连电话都舍不得打一个,更别说请客吃饭了,难免给人“小气”的印象(并不是真的小气,相信朋友们都能理解)。交际成本是降低了不少,但朋友也自然没几个,都被自己再不经意间忽略了,缺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圈子,这就大大拉长了“单打独斗”的时间,为这个“单打独斗”要付出更大的隐性代价。最后就是为了省钱,就没想到为了自我充电而投资,自然能力难以提升。
    
    起步期:钱是“挣”来的(不只靠省下来的)
    木子后来发现,光靠省钱远远不够,更加重要的是挣钱。开源节流,最重要的是“开源”,而不是“节流”。如果只是靠省钱的话,那样会捆住人的手脚,不是大干一场的“架势”~~~“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会被人小瞧的,长期这样下去是没什么前途的,只有提升自身能力,挣的钱就会越来越多~~~在逐渐有了些积蓄之后,木子的观念也有所改变,懂得想要挣钱,也是需要舍得花钱的,有舍才有得嘛~~一方面,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当然也包括改变一下自我形象,搬到好一点的地方住,花钱让自己心情畅快一点,也犒赏一下奋斗和上进中的自己~~~一方面,花些钱通过各个方面来给自己充电,买书报考专业证书(行业认同的那种),参加一些培训讲座,只要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有用的,就不要舍不得花钱。慢慢的,各方面的改变,经过几次跳槽折腾,带来了工资待遇的明显提升,挣钱的“开源”之处就多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节流”(省钱)是有个极限的,但“开源”(挣钱)却有不小的余地。
    
    发展期:钱是“理”出来的(不只靠挣来的)
    再后来,木子发现只是挣钱还不行,除非像唐骏那样成为打工皇帝,不然靠点工资奖金啥的,还真的很难有所发展。就像老家人种田一样一年的收成“望天收”,工资得看经济行情,遇到金融危机啥的就直线下降;奖金得看老板脸色,遇到“晴转多云”啥的就“雷声大雨点小”。自己得在挣钱、省钱的同时,再动动脑筋,让自己手头的一点钱投投资,让钱自己生钱。当然这里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能付足买房子的首付的话,就什么都别投资了,第一选择就是买房,其实也是间接的投资让钱生钱,上海的房价飙升永远比挣钱的速度快N倍,早买房能让你少奋斗N年~~~~在这一阶段,你会发现你的脑子比以前好使了,灵光多了,也有些经商意识了,也渐渐知道什么是“机会成本”,也知道掐一掐“投入产出比”,算一算“投资回报与投资回收期”。朋友也多起来了,电话多了,喝咖啡的时间也多了,各种信息也像潮水般涌入你原本只想到“省”钱的脑子里了……
    
    木子想,有些在大城市里拼搏的朋友们,或许以后还有一个阶段吧,那就是成功阶段,创业做了公司老板,或者最终搞资本运作,那时候就会觉得:钱是“投资”得来的。真正的实现在打高尔夫的时候在赚钱,睡觉的时候还在赚钱~~~~~
    
    写完上面的文字,回忆起昨天去上海火车南站,在地铁站里看到转乘地铁的刚下火车的乘客,有几种不同包裹的人:有的背着很大蛇皮袋或者条纹编织袋,装了很多的东西,有的甚至连锅碗瓢盆都带着;有的拖着拉杆箱,虽然有点大,但还是很便捷的;还有的就只随身带一个小手提包,如电脑包。
    看到这些,木子感慨万千,人们对财富的观念,有的停留在“省钱”的基础上,什么东西实用就带着舍不得扔掉免得要花钱买(“物”的观念很强);有的停留在“挣钱”的基础上,自己能挣到钱,什么都能买到不用带着很多的物品(“钱”的观念较强);有的则是有着“理财”的概念,带张信用卡就可以了,刷卡还能积分(“资本”的观念较强),不用带什么东西了,钱的问题已经不束手束脚了。虽然财富观念与包裹的大小不能一一挂上钩,或许有些牵强,也不是很贴切,但可能说明了这些背不同包裹的人所处的某一处境,或者说是“奋斗状态”。
    
    在上海或其他大城市奋斗着的兄弟姐妹们,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样的“金钱观”?对钱看的越淡,你的奋斗状态就越好哦。或许不太准确,对照一下子自己,或许能看出处在哪一个奋斗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