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苦转为道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29:35


大藏经。
噶举传承
祖师著作
祖师法相
三昧耶戒
传承祖师传
上师的加持
大手印教言
大宝法王教言
噶举派。
宁玛派。
格鲁派。
萨迦派。
本波派。
藏传佛教
其他教派
噶举大师传
宁玛大师传
格鲁大师传
萨迦大师传
本波大师传
其他大师传
大宝法王故事
经典故事
密宗故事
修持故事
其它故事
佛学基础知识
因缘果报
五戒十善
四圣谛..
十二因缘
菩提心..
六度万行
基本论述。
佛学与健康
战胜癌症。
辟谷与健康
素食与健康
佛教名胜。。
佛学与美学。。
佛学与文学。。
文学作品。。。
佛学与建筑雕塑
佛学与音乐舞蹈
佛学与美术书法
佛学与体育
佛学伦理观
佛学与社会
佛学与人生
佛学与现实
今生改变命运
噶举修持
宁玛修持
格鲁修持
萨迦修持
本波修持
其他修持
禅宗智慧
密宗智慧
学习、思索
实修、明悟
工作、生活
休闲、娱乐
旅游、情感
社会、动物
自然、其他
热爱生命
爱与哀愁
感悟,,
人生百味
呐喊,,
拈花微笑
藏传佛教音乐
汉传佛教音乐
大德讲法
音乐集锦
佛菩萨,
上师本尊
空行护法
其它唐卡
网络动画
网络影视
藏传佛教大德开示
汉传佛教大德开示
访谈·法会
佛舍利专集
佛经下载,
电子书下载
工具下载,
音频下载,
影频下载,
动画下载,
网友向导
本站公告
宗教法规
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们,每天处在快节奏、紧张、压力和焦虑之中,导致身心憔悴。我们试图在这样的环境中,提供一片心地家园,创造一份宁静,作为心灵的避风港,在这片净土中得到休憩、净化和提升。
首 页
心地家园
藏经阁
密宗教派
密宗大师传
佛学故事
佛陀教育
佛学与科学
佛学与医学
佛学与文化
佛学与人生
密宗修持
般若智慧
网络日记
滚滚红尘
音乐音频
西藏唐卡
动画影视
下载中心
本站事务


E-file:息嗔
息嗔的最新文章: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未受或不打算灌顶者勿看]
病苦转为道用
达真堪布:珍宝般的人身是修行的必须条件
你淫欲在活动的时候,神光内凝!
修行人不要成为变相的生意人
修行的动机和态度
魔障之五欲六尘
华严经所说亲近承事善知识的九种心
依止善知识之方法
修行的秘密藏在这【不间断】三个字里
我在哪里?——梦参老和尚开示
顶果钦哲仁波切关于魔障的开示
提高修行的一个简便窍诀:修行定会日飞猛进
科学发现:人能用意念与细胞沟通…治疗疾病!
特蕾莎修女语录
这条路
无量寿佛坛城
时轮金刚坛城
文殊菩萨坛城
四臂观音坛城
释迦牟尼佛坛城
关于坛城
大威德金刚坛城
金刚亥母坛城图
金刚萨埵坛城
金刚萨埵忿怒尊坛城
作明佛母坛城
药师佛坛城
修行无分别
业力
莲师开示——修行之十表面、十过与十功德、十相
第一世大宝法王噶玛巴以血在邦坡寺岩石上所写的经文
这是如此简单的世界 为何给自己压力
有时痛苦是可以超越的
禅定九住心--夏坝仁波切
佛说有七种布施,不用一分钱,可得大福报!
快 乐 之 道
礼物
心境
 
 
所在位置»佛学与医学--佛学与健康
 
病苦转为道用
媒体:网络  作者:麦彭仁波切
发布:息嗔
2010-10-16 7:30:51
麦彭仁波切[造]   慈诚罗珠堪(讲)
今天讲的这个法是一个生病时的修法。生病的时候,这个病怎么会转为道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佛教徒如果有比较高的境界的话,那这个病哪、痛苦呀等等都很好地解决。但是修行的层次没有那么高的话,就是遇到病痛啊,或者是其他痛苦的时候,大家都手忙脚乱,就很无奈,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就是有一个生病时候专用的修法,那我们今天就讲这个修法。
这个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写的,首先我先念一下这个传承,然后再讲。
先讲这一部分。这个修法是麦彭仁波切为了生病的时候,把这个病成为积累资粮和遣除障碍的方法,所以就写了这个修法。
这个修法它有三个部分,也就是说有三种修法。那三种修法里面第一个修法……
还有一个就是要注意的那我们生病的时候,是不是修这些法不看病?不是这个意思。看病是肯定要看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也生病,不但是生病,而且生病的时候也就吃了药。释迦牟尼佛生病也有医生,他的这个医生给佛陀配了药,然后就是给佛陀吃药。有一个故事,当释迦牟尼佛生病,那个医生给他配方这些药的时候,那个医生就很傲慢。他说:“世界上只有两个人才可以解决人的痛苦”,他说:一个是释迦牟尼佛,他可以解决人的精神上的那些痛苦;另外一个呢?他说:就是我,我可以看病,治疗人的肉体上的痛苦。他说世界上只有两个人才可以解决众生的痛苦,他非常傲慢。那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他有这样子的傲慢心,为了减少、为了断除他的慢心,就把他带到喜玛拉雅山。然后佛就在喜玛拉雅山的一个地方就让他去辨认那些草药,每一个草药的作用、它的味道等等,但他就只能说出几种草药,其它都不知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就从头到尾,把那些所有的草药的作用啊、它的副作用啊,然后就它的味道啊等等,它的配方的方法全部就给他讲。从此以后他就不敢说这样子话了。佛经里面也有医学方面的记载,但是这个当然是释迦牟尼佛示现。为什么要示现呢?这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为了令以后的佛弟子在生病的时候,要去看病、去吃药。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释迦牟尼佛就示现生病,然后生病的时候去吃药,有这样的故事。实际上,释迦牟尼佛积累圆满了一切功德,圆满一切资粮,已经早就脱离了生老病死;不要说释迦牟尼佛,就是一地以上的菩萨,他也不会有这样子的真正的生病,不可能。所以,佛是绝不可能的。但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这样子呢?就刚才我说的,就是佛弟子还是要接受生病的时候吃药。但是这个修法是干什么用的呢?修法是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接受医学上治疗的同时,在我们的精神上需要一个这样子的修法。
有些人,就是没有修行的人,就一些没有学佛的世俗人,生病的时候肉体上还没有太大问题的时候,精神上就崩溃了,有很多这样子。在精神上的崩溃,就导致了很多的身体上的不健康,就是有这样子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普通人,就不学佛的人,生病的时候就生病了,那个时候就从来都没有想把这个病当成一个修行的法门,从来都没有把这个病用来积累资粮、圆满资粮和清净罪业,从来都没有这样的。只是生病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希望自己早日健康,就是这样,其他没有去修什么法。但是佛教徒接受治疗,医学治疗的同时,就把病当成一个修行的法门。通过这个病,通过这一场的病,就让我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新的感受。通过这些认识、感受,就可以积累资粮、可以清净一些罪业,是一个这样子的方法。所以这个修法是很有用的。因为虽然今天我们没有生病,没有生什么大的病,但是我们还没有脱离生老病死,特别是死和病这二个,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因为去年我们讲过十二缘起啊,十二缘起当中老和死这两个没有分开。十二缘起当中这两个是一个属支。为什么呢?就是说死亡,不一定老了以后才死,有些人不老就死,有些人老了才死。所以他把这两个没有分开,就是提早要有修行上的、思想上的准备。这样子到时候如果生病的话,那我们把这个病可以用来做一些关于解脱的事情。所以就是很重要的。
这里面讲,如果一个修行人生病的时候,我们通过这个、依靠这个病,那么这个病就作为使我们积累资粮,使我们清净罪业,可以这样子。那这样子的方法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如果通过这个修法的话,不但是当时可以解决病的痛苦,而且它可以彻底地解决病痛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凡夫人,尤其是不学佛的人,那他就是一心一意地去想一切办法去治疗当前的那个病。但是他如果万一能治好的话,那也只是解决了一次病,就是解决了这一次,他没有彻底地解决病的痛苦。但是通过这样修法的话,它不但是这一次的病转为道用,而且他也逐渐地、逐步地可以说,也可以说是间接地,他可以解决、他可以断除整个的、彻底地断除所有的病痛。是一个这样子的方法。所以生病的时候要这样修。
那修的时候有具体修法,就是有三种修法。三种修法当中第一个修法呢?我们把病视为功德,作为清净罪业的方法;那第二个修法呢?把病痛当作善知识,然后认真地在因果方面取舍;第三个修法呢?把病作为修行的顺缘,促进修六种般若波罗蜜多。这样子,有三个修法。
把病视为功德的修法
那第一个修法呢?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要这样子去思惟:我们都是从无始以来到今天,流转在轮回当中。轮回呢,前几天我们讲过了,轮回它就是一个,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也好,从轮回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的角度来说也好,都是对于普通的众生来说,是充满痛苦的。不学佛的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轮回当中。在这样充满痛苦的轮回当中,我们是无始以来不自由地轮回,在这个里面轮回呢,我们不是愿意、而是不自由地轮回。那轮回的时候呢,但是我们轮回的时候又不去想轮回的痛苦。至少凡夫人、不学佛的人都是这样。学佛的话还好一点,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解脱,还没有彻底地解脱,但是我们已经开始思维轮回的痛苦了。就普通人来说,就是不学佛的人来说,他虽然是在这个轮回当中轮回,然后在轮回当中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呢,他不会去思惟这个轮回的痛苦,从来都不去思惟轮回的痛苦。我们从来都是不去想轮回的痛苦!一直都认为这个轮回当中有什么幸福、快乐,这样子的话全身心都投入在这个当中去追求轮回当中的幸福和轮回当中的快乐。但是呢,轮回当中,它本身就是没有什么快乐、没有什么幸福!所以我们想获得幸福,这就是一个没有结果的想法。然后就是为了这个,为了在轮回当中获得幸福而努力的这些都是没有什么结果。从来也不去想轮回的痛苦,然后我们也不去做对我们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什么呢?就是修行!除了修行以外没有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这个道理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很多人不这么认为的,但是每个人看问题的方法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主观的观点、不同的观点,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这么认为。但是不这么认为也好,这样子认为也好,实际上就是这样,本身轮回它自己的真相是这样一个充满痛苦的样子。它的本性、它的本质、它的真相就是这样的。它的真相,它不会跟随人的主观的观点,它的本性,它永远都是不会有什么改变的。除非是修行,从轮回当中解脱,不然的话,它永远都是痛苦的。我们认为它痛苦,它也会痛苦;我们不认为它痛苦,而且认为它是幸福的,它实际上也是,它的真相就是痛苦。但是很多人就是不这么认为,很多人认为这个轮回当中有什么可以追求的东西,这个轮回当中有什么幸福快乐。这样以后呢,他就其他什么都不想,解脱啊、修行呀,那些都不去想。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轮回当中获得幸福那个努力上面。但是刚才讲了,轮回当中本身没有那个幸福,那怎么可能、怎么可以会得到幸福呢?不可能,因为没有这样的幸福,所以它是不可能得到。所以我们从无始以来到今天往这方面花的精力、时间都是浪费的。
那现在我们生病的时候要怎么样去想呢?第一个,我们就要看病痛的功德。病痛是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它还有什么功德可言呢?它也有功德的。作为一个修行人,作为一个最希求解脱的人来说,在病痛这个上面也有很大的功德,而且这个功德是世间所谓的幸福、快乐所没办法替代的功德。
那这个功德是什么呢?
第一个,我们生病的时候,就是接受医生的医学治疗同时我们要这样想:通过这次生病,虽然是在肉体上有痛苦,但是呢,它肉体上给我带来痛苦的同时,这个病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利益功德,带来了什么功德呢?如果这个病这次没有警告我的话,这个病,就是生比较厉害的病警告我的话,我就永远都不会去想人生这么苦呀。我本身就是,虽然知道有生老病死,但是没有那么深的印象,没有那么深的体会,所以我把这个病痛、轮回的痛苦啊都忘了。忘了以后呢,我就从来都不去,为了解决我自己的生老病死而修行。我就一直都往外面,也就是说为了物质生活而努力,我从来都不去想修行。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就是:如果我没有病痛,一直一生都是很健康的话,那么我们不认为轮回是这么痛苦;如果我们不认为轮回痛苦的话呢,那修行最根本、最基础的出离心我们没办法培养,出离心是绝对没有办法培养起来的!那我生了病,亲身体会、经历了生老病死四个字当中其中一个痛苦以后,我就深深体会到:人就是有这样的痛苦!而且这个痛苦不是这一次,通过医学治疗如果好的话,那也不能说我永远都解脱了。我这次生病,但是也不是以后不生病了,生生世世还会生病,还会生更厉害的病。那个时候体会、印象比较深刻,我就开始感觉到轮回不是那么完美的东西,人生也不是那么完美的东西。那个时候我就回头,开始思惟一些解脱呀,或者是思惟一些解决这些生老病死的方法。那我们去思惟解决生老病死方法的时候,唯一的是什么?唯一的就是佛法。科学哲学都没有办法彻底地解决这些病痛。科学家最后也都病死了,有的科学家死的时候就是得了神经病,有些时候精神分裂症,有些科学家死的时候就是得了癌症,这样子死了。因为他们也是普通的人,在这个时候都没有办法解决。医生只能解决,如果治疗成功的话,也就是只能解决一次两次的病痛,它也不可能永远解决病痛。那个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修行,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修行彻底地解决生老病死。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希求解脱,往解脱方面努力。以前我们所有的精力都在物质生活上,然后这个时候呢,我们的眼光就转到解脱,转到解决生老病死的这个方法上面来了。那个时候就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可以培养出离心。这是病痛的功德。
病痛确实也有这样的功德,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密勒日巴,如果他的舅舅和他的亲属没有欺负他们的话,他不会有这么好的修行;如果米拉日巴尊者的母亲他没有那么大痛苦的话,被她的亲属欺负的痛苦,她不会动员米拉日巴去修行;米拉日巴如果那个时候没有他的叔叔等亲属欺负的话,他也没有那么强烈的修行的,他也不会去杀那么多的人;如果他没有杀那么多人的话,也不会有这样子的修行的动力。他就杀死了三十六个人,然后他就降下好几次的冰雹以后呢,在这个过程当中死了很多很多的动物,最后他的心里有非常大的恐惧和压力,而这些恐惧及压力变成他最后成功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所以,这个病和痛他们都有,如果我们会用的话,会利用的话,它有功德。
另外一个呢?如果我们一生当中不生病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傲慢心、有慢心的。因为身体健康的话,他自然而然就会有慢心、傲慢心。什么叫做慢心、傲慢心呢?傲慢心就是身体健康的话,他就什么东西都不放在眼里,那他看到病痛的人也好,统统都不放在眼里。他觉得因为自己很健康,所以他就很傲慢、有慢心,他从来都是把修行啊、解决生老病死呀、从轮回的痛苦当中获得解脱呀等等,他都不放在眼里,他都不去想这些事。自从生病以后,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痛苦以后呢,就会改变主意,从此以后就是去注意这些、在乎这些。所以病就是有这样子的功德。《入行论》里面也这样子讲。
另外一个思惟的方法,最重要的呢,在佛经里面讲,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是有五浊,就是很痛苦的这样子的一个世界,不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没有那么幸福,这个地方就是众生烦恼很粗糙啊,然后环境各方面都是很痛苦的,相对来说非常痛苦。所以在释迦牟尼佛当时发心的时候,他发心到这样子的地方去度化众生,然后释迦牟尼佛的发心当中呢,在他的这个世界上这些众生受到一些痛苦,精神上也好,还有肉体上的一些痛苦的时候,这个痛苦呢,比如说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我们生一场病,譬如说很小的病——头痛,半天一天,那这个头痛跟其他的佛的比较清净的刹土当中修行很长时间的功德都不如。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一天两天头痛的功德,这个头痛有什么功德呢?就是因为佛这样子发心,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任何一个人生病,这样子的话呢,他这个生病就可以清净他的很多很多的罪业。这个清净罪业的程度呢,刚才讲了,在其他的刹土当中修行的程度比那个还高。所以,在这个里面也说了,有些菩萨,非常有勇气、勇敢的这些菩萨到这个娑婆世界来。为什么到这个娑婆世界呢?因为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有很多痛苦,通过这些痛苦他可以积累很大的资粮。比如说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等等,它本身就是没有什么痛苦,它没有什么这样子痛苦,没有这样子痛苦的话,那就是也没有积累资粮,主要是遣除清净罪业方面,效果没有那么好。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生病,通过这个生病可以清净很多的罪业。所以有些很有勇气的菩萨专门到这个娑婆世界当中来生病,生了病以后,他清净剩下来的他还没有清净的那些罪业,很快就清净了。很快清净了以后呢?他成佛的时间也就很快了,所以就是有些菩萨、很勇敢的菩萨到这个娑婆世界来专门让自己生病。这是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刚才讲的。因为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跟佛的发心有关系,在这个世界上生病的话,比其他刹土当中修行还好。所以很多的佛菩萨,不是佛是菩萨,到这个地方来生病。因此有些高僧大德也就经常生病。
很多人也问:这些高僧大德生病,为什么?怎么生病呢?很多不懂的就是认为学了佛以后呢,就不生病了,不需要吃东西,不需要穿衣服,什么都不需要了,只要学佛就完了。很多人是这样想的,那他们问:那这些高僧大德为什么还要生病呢?有些这样子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有两种答案、两种可能性:第一、就是刚才我们讲的,释迦牟尼佛当时生病,就是生病给弟子看,生病了吃药了,然后释迦牟尼佛生病的时候也让弟子们念经,这样子的记载都有。那些都不是一个真正的东西,就是为了度化一些众生,示现给别人看的,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呢?虽然是成就者,但是他的成就的层次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还有一个就是得了一地以上的话,在肉体上是不会有痛苦的,但是在一地以下资粮道还有加行道在这个当中,就停留在这两个阶段的菩萨也好、高僧大德也好,还有业障的,还有业障没有清净。那那个业障要清净的话,就是要通过这样子的方法来清净这个业障,也有这样子的可能性。
另外一个,莲花生大师也说过,有些高僧大德生病,生病方法也很残忍的,死的时候、圆寂的时候也是非常残忍的,就是像普通人,比普通人还差,就是在那种方式去圆寂的都有。那这个为什么呢?它是有一些特别的意义,特别的意义就是什么呢?他如果这样子圆寂的话呢,就可以遣除一些对佛法的一些违缘,对众生的一些灾难。他通过这种方法去圆寂的话,可以遣除这些痛苦,所以也有这样子。
那刚才我说了两种可能,那就是三种可能了,答案就是有三种。其中是哪一个,就不知道了,他们自己才知道。我们不知道,他们自己才知道。佛是纯粹为了众生、度化众生示现的。其他的呢,虽然不是示现,他自己也有这样子的业障没有清净,业障没有清净,那需要清净这些业障,所以会生病。但是在佛经里面讲,很多这些阿罗汉,他生病的时候,有些是饿死了,有些就是被别人杀死了,很多很多这样子。那他们是,他们这次的死亡,这次受的果报,是最后一个果报,这个果报受完了以后他就彻底解决了所有的果报。他再也不会受任何果报,他就成就了,有这样子的。另外一些,是在密宗里面讲,就是刚才讲的第三个答案,一些成就者、一些伏藏大师、真正的密宗成就者,他死的时候就是为了遣除一些众生的灾难,为了遣除一些佛法的违缘,他自己示现出病痛,还有死的时候非常非常残忍的一些方法。这些都是,有很多这样的可能。实际上这个具体的,我们看不出来,刚才讲了,他们自己会知道的。
但是这次修行的时候,我们不是要去,高僧大德怎么样病呀,高僧大德为什么要病呀,这是我随便在这个地方说的。
修法不是这个,修法就是,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想呢,刚才说了:这些佛菩萨到这个娑婆世界来,专门到这个娑婆世界来生病,生病就是可以清净他的罪业。所以这次生病的时候,虽然我不这样子故意到这个地方来生病的,但是我这次生病的话,也有同样的效果。所以我这次生病的时候,通过这次生病可以遣除、肯定是可以清净我很多的业障,所以我要高兴,值得高兴,我要接受这个病,那就是要这样子思惟。这是第一个修法。
特别是佛经里面讲,宣讲如来藏的人,或者接受如来藏的人,或者修空性的人,他这个人,就是这种人,如果他是这样子,他可以在这个世界,就是在这个身体上,通过像头痛这样小的痛苦,就可以解决下一世堕地狱的这样的罪业。可以解决的意思,就是可以清净下一世堕地狱的罪业。所以,我们大家虽然修行的层次不一样,证悟空性有没有也不好说,但是每个人都是开始修空性的人,开始修如来藏的人,这样子的话呢,只要我们相信,佛的金刚佛语的话,佛说,这种人如果生病的话,通过头痛,头痛意思就是说,病痛里面最小的一个痛苦,那就是连这样小的痛苦都可以清净下一世堕地狱的痛苦,这是佛亲口说的。所以这个病痛,从我们的肉体上痛苦的角度来说,病痛是不愿意接受的,但是从另外一个利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病痛也不是一个不好的事情。
那我们修行的时候怎么样修行?具体修行时怎么样修行呢?刚才我前面讲的都是具体的修行,就是生病的时候要思惟,思惟以后,然后我这次生病,那我就是通过我的病可以清净我下一世堕地狱的罪业,可以清净这么大的罪业,所以是值得高兴的。心里面这样子思惟。这是第一个修法。
然后,第二个修法,我们先念这个传承,……,这是第二个修法。
第二个修法是把病痛视为善知识,当作善知识。病痛当作善知识以后,在因果的取舍上面要认真地对待。这是第二个修法。
那第二个修法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思维呢?当生病的时候就是要思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流转在轮回当中。以后如果我们不希求解脱的话,将来还是会,因为轮回是无始无终,将来我们还是会生生死死,还要接受很多的痛苦。我不只这一次要接受病的痛苦,而且生生死死,还有很多这样的痛苦。但是这些道理,因为以前我没有去想过,我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我就是通过佛的教诲,知道了这些道理以后呢,从现在起,这次我一定要把这个病痛转为道用。
这次我,比如我这次生病,这个病相对来说,还是不是很大的痛苦。相对来说,观待地狱的痛苦,或者畜生的痛苦,或者人间的一些很大的痛苦比较的话,那也不算很大的痛苦。虽然不是很厉害的痛苦,但是我这次遇到了这么小的一个痛苦,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痛苦。对整个众生,对六道轮回的痛苦来说,这个不是很大的痛苦,微不足道的。这不是很大的痛苦。但是对我来说,这么小的痛苦都是很大的痛苦,非常难忍的,精神上肉体上都是很难忍的。那连这样子的痛苦,我就是生了这样子的病,都不能接受,这样子无法接受的话呢,那我其他的这些轮回的痛苦,我以后会怎么样去面对?如果我堕地狱,堕畜生,堕饿鬼这样的话,它们的这些痛苦比我这次的痛苦的话,有天地的差别,远远超过我这次的痛苦。那我以后都有可能,这次如果我不修行的话,以后我都有可能,非常有可能,而且可以说是不修行的话,肯定要去面对这些痛苦。那个时候,我怎么样去面对呢?我这次的病还不算什么大的病,那我连这次的病都这么痛苦的话,那我以后要遇到这些痛苦的话,我怎么样面对这些痛苦?所以这一次我一定要做一个彻底的脱离这个病痛的事情,一定要做一个这样子的事情。这一次我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释迦牟尼佛传法,佛法还在人间,我正好是一个这样机会。如果我这次生病还可以健康,还可以恢复,如果我不死的话呢,还有剩下来的生命,一定要投入在彻底解决这个痛苦的这个事业当中。我一定要超越轮回的苦海,一定要渡过轮回的苦海。如果我这次生病,我不能恢复,不能健康,如果我这次死掉的话呢,那我还是要准备,思想上要做一个准备。什么样的准备呢?我这次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即三世的,我的身体,所有的身体,所有的这些财产,所有的善根,全部都供养诸佛菩萨,然后我发愿:这一次,我就是病不能治好死了,但是下一世,我能够获得菩提道,我再有这样的机会。不但是有机会,在下一世呢,不像我现在这样错过机会,(而且)不错过机会,抓住这个机会一定要修行,一定要修行菩提道。这样子的发愿。然后还要深信这个愿力,一定要相信这个愿力,同时要想,我这个愿力是永远都不会浪费的。我发了这个愿以后呢,它一定会实现的。因为它这个愿力,它就是有这样的力量。这个力量它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差错。我这次这样的发愿以后,它一定会实现。第一个发愿;第二个就是要相信这个发愿的愿力。然后,(思维):因为我这次生病了,在生病的过程当中,我就知道了这个道理,但是其他很多的这些众生呢?他们有些人生病了,有些人没有生病,那生病的人,他也没有知道这个道理,因为他们没有佛的教导,他就还不知道。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道理,还要在这个轮回当中无数地轮转,无数地轮回。在无数的轮回过程当中,他们也要接受无数的病痛的痛苦。这些众生他是不自由地轮转轮回当中。我这次,虽然这个病不能好,但是呢,我还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我就可以发愿,我还会有机会的。那众生,其他众生呢,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我现在首先发愿:我发愿我这个愿力实现了以后呢,我一定要让每一个众生明白这个道理,我一定要让每一个众生明白这个道理,让众生他们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呢,让他们自己在这个痛苦当中脱离出来。然后祈祷。这是一个发心,在发心的后面就是要有一个祈祷,祈请诸佛菩萨我能够这样做,祈请诸佛菩萨加持我,我能够让所有众生,让愚痴的众生,让他们明白,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在轮回当中,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受了不少的痛苦,我们还是不修行的话,就是要受这样子的很多无数的痛苦。那我们不愿意接受痛苦的话,我们现在应该修行,一定要修行,就是要这个道理让他们明白。然后就是刚才讲的发愿祈祷。然后呢,就是同时在自己的身体和肉体上面痛苦越大,度化众生遣除众生的痛苦的决心愿力,发愿越大,越要稳定,这样的。然后呢,如果这个病能够恢复的话,以后就是在因果取舍上面一定要认真地对待。为什么呢?因为我以前有了烦恼,造了业,今天我就是生了这样的病。如果我早证空性、早就解脱的话,今天我也不会病了。那我今天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我没有解脱的原因。我为什么没有解脱呢?因为我造了很多的业。所以从此以后呢,我就不能再造业。如果我以后再造业的话呢,我还是会接受这样子的痛苦。以后我不再造业,如果以后我可以恢复健康的话,通过我的这个身体,我一定要做一个有意义的事,那么这里指的有意义的事就是修行。
这是一个我们具体的修法,具体的修法就是这样,生病的时候,刚才讲了一些发愿。然后发愿以后呢,就是祈祷。主要是包括这两个当中,一个是发愿,或者是发誓下决心,另外一个就是祈祷诸佛菩萨能够实现我的心愿,就可以包括这两个当中。这是具体的修法。
另外就是再说有些人呢,他不生病的时候呢,他什么也不想,不去想轮回的痛苦,也不去做因果的取舍。但是有了病、痛苦了以后呢?然后就开始在因果上面认真地对待,在因果取舍都做得比较好。所以这个病对他来说,病就成为他的善知识了,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呢?尤其是这里面说,尤其是讲经说法,或者是修断行法,断行就是修古萨里的法,修那个法的人,或者是其他的这些修行人,如果是一个修行人,那个时候生病的时候,特别就是要那个时候,就是要看自己的能力。看自己的能力意思就是说,那个时候,我平时就是劝别人修行啊,劝别人怎么样,或者是我自称我自己是一个修行人,那我平时没有遇到任何痛苦一切都很好的时候,我自称我是修行人等等。但我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这次我就可以看得到,我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我这次在这个病痛的折磨下,我如果真正的可以能够用得上前面的那些修法,这样子的话,我就可以说我是一个修行人。但是没有这样的痛苦的时候,大家当然没有这样子的痛苦,一切都很好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说我是修行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不错。但是是不是真正的不错?就是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才可以看得出来。那个时候就是要自己要给自己说:“你是不是修行人?这次看你这个病痛、这个难关,你怎么样去过?你是不是修行人?平时你都自称是修行人成就者等等的,你是不是这样的人?我这次就可以看得出来。”
然后就看,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没有承受这个病痛的能力的话,这就是一个警告,警告自己:现在我们的修行还不够深,连面对这么小的痛苦都没有办法,所以以后不能老是停留在一个上面,一定要往前努力,一定要修行,一定要有进步,这样子的。
这些是具体的修法,然后还有一个上中下的三种不同的病痛转为道用。
第一个,上等的呢,上等的病痛转为道用是通过修行、通过证悟空性和禅定的能力来转为道用。那这些人呢,他生病的时候,比如说一个人证悟了大圆满,那他证悟大圆满的,真正证悟大圆满的话,他生病的时候就进入大圆满的境界的话,那这个人身体上根本感觉不到病痛。所以有些在大圆满的修行当中,修行人死的时候,病痛愈大愈厉害是愈好的。为什么呢?他如果身体上的病痛很厉害的话,他头脑是很清醒的,所以他很容易进入大圆满的境界当中。那另外一个就是有些人死的时候,就像一个人睡着了一样,平时什么感觉也没有,也没有什么病痛,什么都没有,这样像人睡着一样,那个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这样子的话,那个时候头脑不是很清醒。不清醒的话呢,如果修行不到位的话,那个时候,很多这个修行的境界都会忘掉的,因为头脑不清醒会忘掉的,忘掉,那他就不能修中阴身的修法了。所以那个痛苦啊,肉体上的痛苦愈大愈好。死的时候,圆寂的时候是这样的。平时他修行的时候,如果有这样的见解,那他这个时候进入这样的见解、境界的话,他不会生病的,不会有痛苦的感觉。另外就是禅定修得非常好的人,他也不会有这种问题。以前有一个上师座前,另外一个上师在他的座上,他把手指点灯,手指点灯。那他说你有没有很好的禅定?如果没有禅定的话,是忍不住的。他说,我禅定是没有问题的。那就进入禅定的状态当中,手指点燃了,他没有丝毫的痛苦的感觉。这是禅定,不是证悟。有禅定和证悟的人,病可以转为道用。对他来说,病不是什么痛苦。但是这个离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这个可能有点难度大。
然后第二个,就是中等的,是什么呢?中等的就是通过修行,通过前面讲的那些菩提心,或者是自他相换等的,我们以前讲的菩提心的修法。还有一个呢?另外一个就是如幻如梦。前几天我们讲的那个证悟空性的修法,修得好的话,生病的时候,也可以把病看成是如幻如梦的。那个人的证悟和禅定的境界都没有前面讲的境界那么高,但是他还是可以把这个病转为道用。这是中等的做法。
最下等的做法,是刚才我们讲的那些,刚才我们讲的那些有两个修法,两种修法是最下等的。为什么是最下等的呢?因为这一个我们普通人都可以做得到。前面刚才我们讲的两种修法,我们普通人,没有证悟空性的人,没有很稳定的那种禅定的人,四禅八定的人,他也可以修得出来,是一个很初步的病痛转为道用的方法。所以前面那个是最下等的。那最下等的人,就通过我们刚才讲的那个方法去把这个病痛转为道用。
这是第二个修法。
缘病痛修六般若波罗蜜多
然后第三个修法。
……
第三个修法分成六个阶段,六个阶段就是六般若波罗蜜多,六般若波罗蜜多的修法。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般若波罗蜜多,那这个修法呢,生病的时候就跟前面的差不多,首先要思维我们的身体是有漏的法,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不少的、无数的痛苦,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一点,然后我们执著我们的这个身体。实际上,我这个身体呢,它是无常的东西,很多这个东西的总合体,它不是一体的。前面我们讲无我的时候讲过的一样,如果我们观察的话,这个身体上面不会有我,但是因为我们有了无明,我们就执著这个身体。因为有这样子的执著,对身体的这个贪著心就引起了很多的烦恼,烦恼就引起了很多的病痛。但是我现在呢,从现在起,我再也不执著这个身体,我把这个身体就布施给这些魔、障碍、非人等等这些众生,布施给他们。我再也不执著这个身体,布施给他们。然后布施的时候呢,具体的修法是在五加行当中有一个古萨里的修法呀,就是在古萨里的修法当中讲的那样子修,就是把古萨里的修法从头到尾修一遍,同时把古萨里的修法,本身就是布施自己的身体的,布施自己的身体。这样子的话,第一可以减轻病痛,第二就是同时可以积累很多的资粮,第三,如果这个人生命本身就是有障碍的话,那他通过这个修法以后呢,可以遣除这个寿命的障碍。这样的,这是第一个布施的修法。
……
第二,就是持戒。如果没有病痛的话,人就是有很多的欲望,那就是,人为了满足这些欲望去做各种各样的这些杀盗淫妄等的。但是有了这个病痛以后呢,他就没有能力去做这个杀盗淫妄等等。所以通过这个病可以护持自己的戒律。那那个时候呢,就要知道这次我不去杀盗淫妄,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因为生病的过程当中没有能力去做。为什么呢?因为生病。那这次我透过这个病,我一定要护持戒律,要这样子的发心,这是戒律的修法。这是第二个修法,持戒般若波罗蜜多。
第三个是忍辱。
……
这是第三个忍辱。忍辱的时候呢,我这个病痛不是无因无缘的,这是我自己以前造业的果报,那我这次一定要忍受这个果报。那同时我在接受这个病痛的同时,愿一切众生的痛苦,一切众生的痛苦,也就是以我的这个痛苦来代替。这样子,这是第三个忍辱的修法。
第四是精进的修法。
……
精进,是在这样子的生病的过程当中修行,就很精进很用功地修这些法。那个时候就是我一定要用功地修,这样子的发心,同时也就是自己很用功不间断地修。这就是精进。
第五个就是禅定
……
这个是禅定的修法。当我们身体上产生一个比较厉害的病痛的感受出来的时候,立即对众生发慈悲心,这是第一个。这叫做有缘的修法。无缘的修法呢,同时,我们就把这个病作为对象,就是所缘境,然后看这个病的本性,看这个病的感受,然后那个时候呢,我们前几天也讲过啊,我们五蕴每一个都观察,观察了以后呢,色蕴、想蕴、受蕴等,每一个都是空性的修法。这个修法讲过。在这个时候也是一样的。这个时候不是在理论上,刚身体真正感受到这个病的时候,同时把这个病就作为对境,然后把这个病修成空性。但是这个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就比较难。那没有证悟空性的人怎么办呢,前面我们讲的那些推理的方法去推理,把它变成空性,只有这样子。证悟空性的人呢,就很好办了。当病痛的感受一出来的时候,他立即就进入了空性的境界当中。这个时候呢,这个病痛的现象还没有间断,虽然是有一点,但是人的意识已经进入空性的境界当中,那这个叫空性和病痛双运。空性和病痛双运,因为病痛的这个现象还没有间断,还有一点感受,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呢,因为对这个病痛他没有执著了,所以对身体没有那么大的伤害。同时修行的过程比较好的时候,刚才我们也讲了,前面我讲过,那个修行人死的时候病痛越大越好。因为他那个时候呢,病痛的感受愈强,他证悟空性的力度也愈大,但在我们现在达不到,慢慢慢慢就可以了。稍稍证悟空性的人也可以这样做,一生病的时候立即就把这个,你们回去吃点儿不能吃的东西,让肚子痛,看看怎么样,试一试。这样病痛一出来的时候,立即就专注在空性的境界当中。修行好的人就是在这样,痛苦与空性两个可以双运。这是禅定的般若波罗蜜多。禅定的般若波罗蜜多有两种,如果我们空性做不到的话,这是无缘的修法,有缘的修法肯定做得到。因为我们就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呢,那就是自己真正感受到痛苦,我现在这样子的痛苦,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有,不但是这个痛苦,而且有些人,或者是其他的生命,比我这个痛苦还大成千上万倍的这样子的众生都有。那连我这么一点小的一个痛苦,遇到的时候那么痛的话,那些众生会更苦的更痛的。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子可以,然后我们就祝愿这些众生,愿这些众生早日脱离这个痛苦,这就是悲心;愿这些众生早日能够健康、能够有幸福,这就是慈心。这个我们肯定是做得到的。这空性我们能不能做得到,不知道,但是我肯定做不到,你们能不能做到,不知道。但是这个悲心、慈悲心可能每个人都没有问题。这两个是禅定的修法。
第六是智慧。
……
第六个是智慧。智慧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我们生病的时候,那个时候立即要想到我们学过的清净病痛的修法。那个进候,立即要,立即要,那个时候不能忘了,那个进候立即要想到。这也算是一个比较简单智慧。然后最重要的是,那些病痛从世俗谛来说,病的人,还有病痛它的本质、本体,还有人生病,这三个叫做三轮,要观想要证悟这个三轮体空。三轮体空,我们没有证悟的时候还是不能直接地感受,但是也可以通过前几天我们讲的那些推理的方法,把所有的病人、病痛、病人痛这三个推理以后抉择为空性,然后把它们看作是如幻如梦,这样的。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所有的这个精神物质,一切都是空性的,那这样子去感受。如果真正能够感受的话,那个时候病痛,如果真正能够感受,能够证悟的话,那时候病痛的感受可以转化为大乐。大乐,什么叫做大乐呢?不乐就是不但不是痛苦,而且是快乐的感受。但是这个快乐,不是世俗人所说的快乐,它就是一个证悟空性的一种境界。
这是六种般若波罗蜜多。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修六种般若波罗蜜多。如果真正是一个修行人,如果其他修行修得不好,好也好,能够修这一点,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两三张,两三页里面所讲的修法的话,那我们生病的时候就可以修六种般若波罗蜜多。修六种般若波罗蜜多的话,那有些,比如说空性方面、证悟方面,这些方面我们可能做得差一些,但是其他方面还是可以做的。这样子做的话的呢,那这个病痛就是成为修行的善缘。病痛就作为修行的善缘,获得菩提的很好的善缘。
……
如果这样子证悟的话,则病痛实际上不是病痛了,病痛已经转为了菩提,转为了法身,这样子证悟的成就者来说,生病和不生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但是这个是最终的、最后的一个境界。其他就我们现在还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前面它这里面讲了三种不同层次的病痛时候的修行,那我们今天在这里讲的是其中最简单、最下等的修法。这个我们肯定可以做得到。这个一方面修行的时候,一方面在修行的时候修这些修法的话,在精神上不会受到太大的打击伤害,这是一个。但这是不是仅仅只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当然不是!同时这个就是有可以起到实际的修行上的利益、修行上的帮助。这也不是一个安慰。那这是不是仅仅是一个安慰呢?精神上的安慰呢?当然不是!第一个,它有这个作用:在生病的时候,精神上不受那么大的伤害,它有这样子的作用。但是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一点,如果仅仅是这一点的话,那这个仅仅是一个安慰而已。但是实际上他这样修行的话,也可以积累资粮,同时也可以清净很多的罪业,在健康恢复上面也有一定的帮助。这个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生病的时候也要有这样子的,应该有提前就是要有准备。以后如果生病的话,生病的时候要修这样的法。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忘记!
我虽然是修行非常非常差,没有任何境界,但是连医生把这个针拿来,那个上次张医生给我打疫苗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准备这个了。打一个针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个针一拿过来的时候,我马上准备这些东西。实际打针不是什么东西,但是这个还可以用得上。这个打针刺进去还是有点感受,我把这个感受可以利用起来。没有证悟空性的境界,那是差很远很远,但是这些距离远不远都无所谓了。就是能做到的先做。做到就不做了,做不到就本身做不到,这样子的话我们就很遗憾。
另外一个,我们山上有一个很年轻的堪布,他学得非常好,但是得了食道癌,到处都去求医,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然后有一个瑜伽士让他闭关,闭关三个月,在闭关当中修普巴金刚。那他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认为这为了病修普巴金刚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没有说什么,他就闭关了。闭关没有过三四天,他就出来了,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因为他这个食道癌越来越厉害,什么东西都吞不下去了,他再这样子闭关的话,肯定会死掉。他出来,他说他要到别的地方去看,他说他要到西宁去看病。那我就送给他一本书,《修心七要》那本书送给他,说:“你一方面接受治疗,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记住:医生怎么说就怎么做;另外一方面呢,有些病到处去求也不一定能治得好,那你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你就修修这个。你在这个治病的过程当中,你就修一修这个自他相换”。我就给他了。前几天他给我打电话来,他说,修了这个法以后呢,他说,我一生当中学了那么多、修了那么多,但是我这次生病的时候,修自他相换的效果,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这样子的明显。任何一个修法,任何一个学习,没有让我感受那么深。前几天他打电话,我深信这一点,肯定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以后生病的时候也要这样子做。刚才说了,我说我没有修行,但是针拿出来的时候,我这样子准备的。去年打了很多针哪,每一次都是这样,有一定收获。所以,我想有些时候还是有病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这样以后,我们以后生病的时候,也要修这些法。

【相关链接】
如何转病苦为道用? |方便
《阿含经》中的病缘增上解脱 |如所教住
治愈一切病的良药--慈悲与智慧 |常乐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05 Myf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心地家园 版权所有京ICP备05067984号技术支持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