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提倡个性独立的先声? 作者:朱正 2006-08-01 18:05: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06:45
曾经年少爱“厚黑”
读陈远的《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新传》,引起了我少年时候的回忆。那时我在念中学,怀着很大的兴趣读了李宗吾著的《厚黑学》。不记得是因为同学的推荐呢,还是自己在书店里发现的。薄薄一小册,中学生也买得起的。这几乎是六十年前的事了,想起来那封面还如在目前,书的内容也约略还能记得。
这本书名叫做《厚黑学》的小册子,就是拿“厚”和“黑”这两个字来解释历史上一些人物所以成所以败的原因。所谓“厚”,指的是脸皮厚,不知耻,不识羞,不要脸,不怕旁人的议论,不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被揭露出来。
所谓“黑”,指的是心地黑,残忍,毒辣,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敢做,肆无忌惮。一个人能够不要脸面,不讲良心,他受到的约束就少,就容易取得成功。
《厚黑学》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外面厚心黑而已!三国英雄,曹操其首也。曹逼天子,弑皇后,粮罄而杀主者,昼寝而杀幸姬,他如吕伯奢、孔融、杨修、董承、伏完辈,无不一一屠戮,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其心之黑亦云至矣。次于操者为刘备,备依曹操、依吕布、依袁绍、依刘表、依孙权,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稗史所记生平善哭之状,尚不计焉。其面之厚亦云至矣。又次则为孙权,权杀关羽,其心黑矣,而旋即讲和;权臣曹还,其面厚矣,而旋即与绝,则犹有未尽黑未尽厚者在也。总而言之,曹之心至黑,备之面至厚,权之面与心不厚不黑,亦厚亦黑……之三子,皆英雄也,各出所学,争为雄长,天下于是乎三分。
整本书,都是一些诸如此类的议论。那时,我是多么喜欢这些论辩呀。我自己读,还推荐给同窗好友读。
陈远的书里引证了我的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里面的一个材料:1948年友人何金铭兄给我的信,信中说:“这位李宗吾先生虽是愤世嫉俗,有所感而作书,但我觉得未免过火了。泼辣的讥讽是不好的,因为这近乎骂街……”陈远在引证了金铭兄的这信之后接着写道:“朱正在书中没有说到自己当时对于《厚黑学》的看法,大概跟他的这个笔友的看法类似。”这个推论是不确的。当时我的认识远没有达到金铭兄的高度,我写信给他,是向他推荐这本我喜爱的书,大约信中写了些赞扬的话。他的回信显然是不赞成我说的那些意见的。
现在我当然能够认识到,金铭兄这信中的意见比我更深刻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现形官场的愤世之作
李宗吾把他的厚黑学称为“厚黑史观”,自许甚高。其实不过是有人评论过的那样,只是《东莱博议》一类的文章,是一种思辩的游戏。远不足以号称一种“史观”。假如说,历史上的成败只是取决于面厚心黑的比赛,面最厚心最黑者获胜,而讲操守讲道义的人,也就是面不厚心不黑者失败。那么请问:蔡锷在云南起义打破了袁世凯称帝的计划,是不是因为蔡锷比袁世凯面更厚心更黑呢?一个历史人物的个性乃至癖好,道德面貌,往往给历史进程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唯物史观也是承认这一点的。一个不讲原则不择手段的活动家也往往有更多获胜的机会。但是想只用面厚心黑这一个条件来解释全部历史,是绝对办不到的。
正如金铭兄说的,这是一本愤世嫉俗的书。从陈远写的这本传记中,我了解到了这位“厚黑教主”的身平经历。在他少年时代的好友中间,很有些辛亥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像张培爵,字列五、同盟会员,武昌起义后,重庆成立蜀军政府,他被推为都督。重庆成都两个军政府合并,他又先后担任副都督和民政长。最后因为参加孙中山黄兴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被袁世凯捕杀。他在四川掌权期间,李宗吾做了审计院第三科科长。假如李宗吾志在升官发财,他不会没有门径吧。可是他志不在此。为多人艳羡的肥缺“关监督”他不做,一次到一个小单位去当个头儿,规定的月薪是二百元,他说不用这么多,减为一百二十元。不久这单位裁撤,他只好找同乡借了五十元路费才回家。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他立身行事的原则。
他是看到了官场上那些卑鄙无耻,趋炎附势,居心险恶,手段毒辣的人,十分痛恨,又没有办法去对付他们,只好写出这么一部书来揭露他们的老底,指出他们之所以能够无往而不胜,所凭仗的不过是“厚”
“黑”二字而已。所以,这是一本谴责的书,一本讽刺的书。它谴责、讽刺腐败的官场,谴责、讽刺那些不要脸的没良心的却在官场上吃得开的人物。
如果说“厚”和“黑”真是一门“学问”,那么,深入钻研并且身体力行这门“学问”的只是官场上的这一部分人物。李宗吾本人却不是这样的,他正是因为厌恶这些,痛恨这些,他才能够毫无顾忌淋漓尽致地把这些揭露出来。他戏称自己为“厚黑教主”,只不过是说他发现了论证了面厚心黑在谋取私利方面的种种妙用。假如有谁误以为他是在提倡面厚心黑以应世,这一位读者就还不具备阅读讽刺作品的条件。
个人主义的新视角
陈远的这本书中,还征引了李宗吾的《迂老自述》、《厚黑丛话》等著作,以及张默生的《厚黑教主李宗吾传》等书,使我对李宗吾的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例如,他在《厚黑丛话》中说:凡人在社会上做事,总须人己两利,乃能通过行碍。孔孟的学说,正是此等主张。……叫儒家损人利己,固然绝对不做,就叫他损己利人,他也认为不对。
观于孔子答宰我“井有人焉”之问……就可把儒家真精神看出来。此等主张,最为平正通达。李宗吾所举的例证,见于《论语·雍也》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这就是说,有人掉到了井里了,孔子认为应该去设法救他,可是不赞成跟着跳下去。李宗吾认为这是“最为平正通达”的主张。我想起鲁迅在《我之节烈观》里说的一句话:“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陈远认为,李宗吾这一见解是“表达了个人主义的声音。与诸多借助于西方语境的个人主义声音不同的是,李宗吾再一次把老祖宗的思想资源作为自己论证的材料,虽然他没有明白地提出个人主义这一个词。”
从这样的一种看法出发,陈远把厚黑学在思想史上作了这样的定位:如果把李宗吾的厚黑学中的“厚”视为“隐忍”,“黑”视为“坚毅”,厚黑学未尝不能视为要求“个人独立的先声,何尝不是在个性萎靡的时代发出的启蒙之光?只不过,李宗吾的厚黑学的缺陷在于缺少一个合理的限制,那就是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在“法”的框架之内,不过用法律的眼光去评判先人显然是超越了历史的语境,当时没有多少人具备法律眼光。
这当然是一种新的视角,可以供大家思考的。
(朱正 北京学者)
“厚黑”:提倡个性独立的先声? 作者:朱正 2006-08-01 18:05: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我们不要被胡编乱造的“史料”蒙蔽作者:朱正 2005-08-04 11:10:00 发表于:博客中国 奥秘 作者:王存兴 2010-08-16 16:56:03 发表于:博客中国 中国需要提倡宽容的文化精神 作者:朱泽厚 博客中国--反日就是欺负同胞--反日就是欺负同胞 作者:网络 2010-12-4 17:32:02 发表于:博客中国 1-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的反思个性教育 /zhangjitai 发表于2006-12-19 11:58 云淡水暖_流水无言:“吃毛主席的老本” 作者:明者未盟 于 2010-04-03 09:01:49.0 发表 价值1万亿美元的文章,发表于2003年,作者不详,有知道的吗? 发表于《中国气象报》门前的桃花园 中国教育,要提倡“独立自尊” 国外网站下载的高清截图 作者:城市贫农 于 2009-10-03 15:50:49.0 发表 决然离去:工程院院士跳楼身亡在内地引起极大震撼![置顶][精华][推荐]发表于:2010-03-23 18:04:24作者:笑谦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博客 发表于 2009-6-23 08:18 AM 文字的美丽与哀愁(发表于《语文报》) - 代老师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独立电影18年十大杰作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张江南 掏空中国的个人奋斗不能提倡! 中国需要提倡宽容的文化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专题报告 中国科技正加紧追赶美日欧 中国真的要检讨(30-07-2009)发表于 2009-07-30 09:43:06 关于日本人的一些评论发表于 范美忠:我的这两年 发表于 范美忠:我的这两年 发表于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的一首词所引起的文学伦理反思作者:大唐盛风 于 2008-06-17 11:51:46.0 发表 于永正:教学艺术来自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yy世外桃源-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