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本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8:29:57
马力《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01日   24 版)
古来写居所的文字,让我不忘者,一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二人所作,内容虽有别,却都有至情在。
刘禹锡的陋室,在临池小山上。草木浓盛,一山都是绿的。白色院墙开着花窗,几片美人蕉的叶子垂在那里,掩不住院子里面的光景。墙檐和屋顶上的青瓦间,摇着翠嫩的草,像是招引飞鸟的影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完全是写实。
院门前的树荫下,歇着几个干活儿的,抽烟,说笑。陋室还在修,差不多了。门额当然要有“陋室”这两个字,是臧克家老人题的,很清秀。臧老的家在北京赵堂子胡同,离我的单位很近。独门独院,房前长着一棵海棠。臧老喜欢这个四合院。多年前我和彭龄去看望他,坐入北屋谈笑,水仙的翠影往心里闪。近些年,院子给连根拆了,就地盖大楼。臧老也已仙逝,那份诗情、那份清净,没了。
季羡林先生曾做《痛悼克家》,里面有一节文字云:
就连那不足七八平方米的小客厅,也透露出一些诗人的气质。一进门,就碰到逼人的墨色。三面壁上挂着许多名人的墨迹,郭沫若、冰心、王统照、沈从文等人的都有。这就证明,这客厅真有点像唐代刘禹锡的“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两句有名的话,也确实能透露出客室男女主人做人的风范。
上面的话,是臧小平昨日传给我的,这天,是臧老105岁生日。在臧老看来,“朋友是我生命中的大半个天”。他和季老相识60余年,深感“意志契合,如足如手”,季老谓之“生死之交”。臧小平说,从1975年开始,“只要羡林叔叔抽得出时间,每年春节初一或初二到我家来拜年,就成了一条‘不成文法’……这一天,也成了他心中的节日”。臧老亦有感慨:“羡林不来不是春。”龙井茶香,糖果留甘,赵堂子院中的晤聚,每想起来,总是心有余温。
刘禹锡,臧克家;陋室,海棠小院……默读题额,我好像悟到古今诗人的精神联系。
看建筑,必先观其气。陋室砖瓦之所载,文人情怀也。这是着眼于大处的话。阶前檐后的一垒一砌,带出风格面貌,暗寓形而上的力量。
陋室新修,已不陋。三幢九间,室分主偏,覆了大屋顶,翼角高翘,尽求其古。刘禹锡搬来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无从知道。不是华屋却是一定的。重筑陋室,以意为之,小肖旧庐形制。约略观之,犹睹唐构。
和县人给这位刘刺史塑的仿青铜像居正厅。长衫博袖,脸有些瘦,很清癯的样子。一个刺史,权位不算低,面容不带骄矜之气而挂忧苦之色。贬官就一定这样吗?永贞革新不成,刘禹锡亦谪迁连州。我去年入粤北丛山中,泛舟湟川,还从船家口里听到他的传说。望着汤汤流水,感叹宦途多舛,浮沉难料。
室内摆了一床、一榻、一凳。“调素琴,阅金经”仿佛恰要这般清简的家景。一带青山、一泓碧流映带左右,况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心神自会闲逸。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刘氏,一个贬官,大概是靠着一股气撑着。浅薄之人、风尘之徒,读不懂他的心。
小院,麻条石铺地。栽了一些花树。阳光照在上面,极鲜翠。东边是碑亭,有碑,题着刘刺史咏陋室的那八十一字,已非柳公权之笔,乃换做今人仿书。
环陋室为仙山、龙池,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取义,当属无疑。
刘氏写陋室,实为寄情志。内心少狂欲,无论之何方,皆适得其所。孔子尝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离去,门前那几个干活儿的,回家吃饭了。他们在遗墟上把旧构复建得这样好,显出一种清素朴茂,能在简单里装点出古雅韵味来的妙技,当以民间艺人视之。正殿脊檩上,留下妙手的题名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