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众论]从日本电影到中国VI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1 08:48:29
 1、《切腹》
  
  第二次看小林正树的影片了,《切腹》,1962年作品,黑白,立体声,片长120分钟。上一次是他的《夺命剑》(又名《上书讨》),感动得让人流泪的电影。如果说,《夺命剑》是日本武士时代里随时可能发生的一场冤案,那么,这部《切腹》则是日本武士时代的最终挽歌。
  
  和平时代,幕府的任意削蕃,武士的流离失所,为了一份工作,他们甚至以切腹来换取他们在窘迫生活中的最后尊严。同样是关于男人,关于武士的电影,还是小林正树的电影让我感受到更多热血方刚,和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孤注一掷”的英雄主义气节,以及“寡不敌众”的悲剧情节。《夺命剑》也是,最后,那个武士独身一人同一个蕃的武士和兵卫搏斗。
  
  小林正树的电影里从来都没有什么传说中的“斩虎屠龙”、“横手刀”等神功展现,而是让人看到那个武士同众人一一砍杀。从汗流浃背到遍体鳞伤,从稳扎稳打到步履微艰,最后咽咽一吸的时候,还要被无数的火枪瞄准……悲剧正是,所有的正义、天理、人道都属于那个被绞杀者的一方。强权者(蕃主)从来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名誉而残忍地对走投无路的弱者施暴。当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的时候,所谓的武士道,还“道”吗?
  
  一切“道”,都不“道”。
  
   2、《兽兵卫忍风帖》
  
  前一天还看了一部日本动画电影,《兽兵卫忍风帖》,也是关于古代日本流浪侠客的,不过是神话类型的。没有《鬼眼狂刀》大气,也没有《浪客剑心》美丽,倒是有点像《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练好了“独孤九剑”以后一次行侠丈义的故事,人物设置、情节桥断老套,视觉风格还不错。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跟小林正树的《切腹》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日本的武侠电影”在上个世纪为什么能走向世界,为什么从来都是保留了他们日本本民族的传统风格……
  
  回到那些日本的古代时装剧电影,无论是沟口建二、深作欣二、黑泽明、市川昆,还是小林正树……他们的电影里人物的服装全都是统一的,男人的头饰,男人的服装,女人的服装……等等,除了徽记和花纹样式,都是统一的。一切都是传统延续下来的东西,无一不包含着日本本民族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些电影里的所有场景,所有建筑、居所,无一不是日本的!
  
  再看看中国现代的武侠片里呢?服装乱七八糟,化妆乱七八糟,建筑都是影视基地的同一个样式……当然,中华民族是个宽泛的概念,中华大地不像日本那么一个岛国方便管理,统一VI标识。中国有太多民族,千百年来经历了太多的朝代,而且每个朝代的VI标识都不一样,但是这些都不是国产电视、电影可以乱七八糟胡来的理由呀!
  
  毫无民族风格认同的电影是可悲的、恐怖的。日本人是在拍摄本民族的传统,而目前国内太多的导演在拍片中是在糟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最气人的是经常用外来文化洗刷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英雄》里的布满整个宫殿的红布、绿布是什么玩意?
  
  《十面埋伏》里的歌舞妓町是什么样的场所?那个时代哪来的电灯把那个场所打得通亮啊?
  
  《夜宴》里皇后的睡衣是什么玩意?皇帝的铠甲是什么玩意?王子的洗头台(浴缸?)又是什么玩意?
  
  (此处省略无数国产电影实例……)
  
  任何人都可以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不是电影的情节虚构,甚至可以宣称任何虚构是合理的,是该发挥想象力更加虚构……那么也没关系,这说明了——一切都是没文化的虚构。
  
  当然没关系,日本人上一个世纪中期就出了很多电影大师,中国人到这个世纪了还没有电影大师。这对于一个泱泱文化大国而言,何来的不是一种耻辱!?
  
  3、推荐胡金铨(1931-1997)
  
  1966年,华语电影史上的经典武侠片《大醉侠》——借鉴了当时流行的日本武士电影以及美国西部片的精华,又融会了中国山水画意境,从而形成了胡金铨独特的电影美学,开启了新派武侠片潮流。
  
  1976年,他拍成的《龙门客栈》,不但在台湾地区引起轰动,而且打破当时韩国和菲律宾等地的票房纪录,影响甚广。此后,胡金铨花费3年时间拍摄了鸿篇巨制《侠女》,并获得第28届戛纳影展“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成为首位获得国际承认的中国电影人。
  
  1990年胡金铨拍《笑傲江湖》(许冠杰演令狐冲那一部)与徐克闹翻。
  
  1997年胡金铨病逝。
  
  代表作:《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空山灵雨》、《山中传奇》、《魔坛圣传》(在日本拍摄)……
  
  ——为什么胡金铨的电影能在戛纳影展获得国际认证?看过他的电影就知道了。他的电影里的故事背景多设置在明朝,在那些电影里人物的着装、发饰、武器、社会场景无一不格守明朝的VI标识,而且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对传统文化认同——,
  
  一看就知道,属于中国风格的VI,这是中国电影。
  
  4、本文中“VI标识”的定义——在古代,一个朝代何尝不是在经营一个企业嘛。我是这样的理解的,所以引用了VI。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层面。
    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通道到达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即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
  
    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由MI(理念 识别Mind 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V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三方面组成。统一管理,由此调动企业每个职员的积极性和归属感、认同感感,使各职能部门能各行其职、有效合作;对外,通过一体化的符号形式来形成企业的独特形象,便于公众辨别、认同企业形象,促进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