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不应维持在人民的痛苦之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9:44:04

稳定不应维持在人民的痛苦之上

2010-10-29 08:23:43

浏览 25636 次 | 评论 143 条

 

通货膨胀在中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但中国发改委专家近来提出,中国国民要做好准备忍受较高通货膨胀压力,却是很罕见的。

中国发改委的一名未曾透露姓名的官员,不久前对媒体发表分析称:因为中央银行即便加息,也不可能有效控制目前物价上涨的势头,因此社会必须做好承受一定程度的通胀的准备。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包括官方一级媒体新华社在内,各级报刊在不断刊载据称是网民的反应,认为发改委如此做法简直就是混蛋逻辑。

这位专家的观点就是要将“保增长”放在第一位,其它皆可以做出牺牲。这种理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人们就已经频频听到过了。不仅许多专家到处宣讲,官员们也坚持这种立场,甚至明确将“保八”的目标放在首位。但结果呢,人们已经看到,在天量货币投放下,GDP增长数字是保住了,然而包括房价、粮食、水电油煤气、药材等等在内物价飞涨,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剧增的局面。

即便按照官方的统计数据,通胀率也早已超过3%这个警戒线,并且还在一路飙升,没有回头的迹象。要是按照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则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而到底是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也是所有经济学家都承认的,目前已经处于负利率状态。存在银行的钱,事实上在不断缩水,并且已经持续达7个月之久,老百姓被迫承受着货币贬值带来的生活压力。而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不想法子帮助百姓纾缓物价压力,居然公开宣称国民要忍受高物价,既不符合专业常识,也背离了经济学改善社会民生的基本原则,乃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观点。

在中国北京清华大学政治学者吴强看来,高层现在以专家身份向社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和体制决策操作的过程有关,也和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17届五中全会要向社会传递的信号有关。吴强认为,这是在继续释放一种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政治的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发改委为署名专家讲话之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对关系民生的物价问题给出一个有权威性的说法,甚至没有重复之前惯常的提法诸如“群众情绪稳定”等等。政治学者吴强指出:要公众承担,但又不要公众参与,这将对中国社会构成极大的压力:“有一种恐慌,公众可以感觉到;但很多情况,公众其实是被排除之外的。那他们最终会得到不断变化的信号。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个通货膨胀确实很高。公众更关心的比如说房价的问题,民生用品的价格,这个压力是很大的。”

要稳定,自然不能听任通货膨胀泛滥。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经济问题专家陶伯教授分析说:如果没有1988年年底的通货膨胀,1989年年中的流血也许可以避免。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就高度警惕通胀威胁稳定。但现在,这个政府却公开承认自己加息,无法止住物价上扬;部分中国网络博客已经在警告中国1940年代末所谓“金圆券”时代也许会卷土重来。怎么看一个如此看重稳定压倒一切的政府现在如此直言不讳?陶伯教授认为:北京实在有难言之隐:“最简单缓解通货膨胀的手段莫过于让人民币升值,这样可以避免通过国际货币投机、大量热钱涌入中国,继续加大货币流通的基数而加大通胀压力;但这样势必严重影响出口成本,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此看来,这条路中国政府大概不会走。过去一段时间里,政府有选择地给一些对物价权重很大的单项,给予补贴,这也是一种选择。但现在物价是全面上涨,特别是在日常消费品领域里面。要这么全面的补贴,政治决策层会感觉承受不了。”

陶伯教授在判断中国通货膨胀对中国现实政府政治影响时,甚至走得更远,他认为说要民众承担,还有另外一个政府的考虑,一个不便言之于口的考虑:“人们必须看到中央财政里出现了一些很大的窟窿,比方说为了刺激经济承担的贷款担保,外加社会保险基金出现的巨大缺口。换言之:中央财政的负债已经不堪忍受了。这还不算地方财政上的巨大债务。这样看,在政府定息债券领域里,容忍通货膨胀,当然可以减低对当局财政上的压力。”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说:“大蒜两年上涨了200倍,房价日涨千元,并非个别城市个别现象,中国恶性通胀已发生”。现在的中国正在通货膨胀,但政府一直不敢公开承认巳经出现的通货膨胀。从2008年到2009年,政府直接投资4万亿、银行贷款10万亿到中国市场,贷币流通泛滥成灾,通货膨胀必然产生。可政府总是很隐晦地说未来有通货膨胀预期和风险。比如2010年9月下旬温总理在美国接受CNN采访时也未正式承认有通货膨胀,说:“第一,中国确实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也是人们提出要小心调整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这一重要任务的原因。这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我对中国管理通胀预期确实存在担忧,这也是一直以来我着重要妥善管理的地方,因为我认为腐败以及通货膨胀会对我国政权的稳定造成负面的影响。……这是我对中国通胀问题的看法。”对此海外有评论说,温家宝害怕腐败和通货膨胀会对政权的稳定造成负面的影响,但他无法解释物价疯涨的原因。

今年除了蒜头之外,当做粉丝原料的绿豆等价格也开始上扬。大蒜和绿豆等农产品价格疯涨是通货膨胀的一个侧面,是一个表象,它反映了中国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欧美和日本等国处理通货膨胀时,通用的办法是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压抑贷款额,减少货币流通量。但是中国大陆的央行坚持不提高利率,仍保持一年存款利息2.25%,而2009年8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3.5%。3月末金融机构住户存款馀额为28.5万亿元,低利率等于向储户家庭征收了1.4万亿的税 (28.5万亿乘以5%的应加利息计算得出)。央行坚持不加利率,其根本原因是央行的大贷款户是房地产商、国有企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他们都有很强硬的后台老板,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团,这些政经集团势力大过于央行的势力。央行充其量只是他们的一个账房先生而巳;低利率只会对这些拿到贷款的部门有利。房地产商、国有企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这些大贷款户最喜欢通货膨胀,低利率大量贷款费代价使用国库资金。

这两年,人们在美国看到不少美国银行宣布破产,被美国联储会接管或别的银行收购。但人们从未见中国大陆的银行破产,为了维持政权,既得利益集团绝不会让银行破产。然而,中国大陆的银行表面上不宣布破产,但持续不断的印钞票泛滥成灾,钞票贬值,通货膨胀,也会造成人心浮动,社会动荡。这正是温家宝最担心害怕的,即最终是政权的不稳定。

正在人们谴责之时,10月19日中国央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首次加息。而央行这次突如其来的加息,海内外媒体都认为,加息同时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热钱,让大陆当局陷入两难。根据央行这次加息方案,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除活期存款利率没有调整外,其它各档次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都相应调整。这是自2007年以来,时隔34个月央行第一次加息。这次加息特别令人意外,就在前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还表示,中国年内不会加息。

《新京报》报道说,突然加息,不仅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更会使得热钱加速涌入,而央行在这个时刻依然加息,剑指何方,的确耐人寻味。报道又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加息是一把无奈而又不得不拔出的利剑,是因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通胀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路透社》报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张永军表示,中国的通胀压力一直存在,尽管政府一直强调管理通胀预期,但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现状,显然幷不利于引导市场价格的预期。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这次升息是对数月以来负利率的修正,对防止资产泡沫也有一定的必要。但是他认为,加一次息还是很难把负利率完全修正过来的。

《南方都市报》的社论表示,在全球资金一体化、全球套利资金风起云涌的时候,加息未必能够抑制通胀。社论认为,这次加息有助于抑制房地产泡沫。

《新京报》的一篇文章计算了要还房贷的老百姓,加息后的压力。文章以贷款100万的房贷,20年还款期为例计算,还款每月增加了116元。而中国突如其来的加息,使欧洲股市创下两周来最大跌幅,《华尔街日报》报道认为,中国上调利率还可能引发更多资金流入亚洲市场,这或将导致亚洲国家在遏制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方面的难度加大。

Brockhouse & Cooper Inc全球总体经济策略师拉普英特认为,央行的升息动作,对全球的风险资产可能有负面影响。他认为,就中国的复苏力道而言,这个货币政策是不恰当的扩张行为。据接受道琼斯调查的经济学家们预计,中国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可能较上年同期上升3.6%,升幅将高于8月份的3.5%。中国过去4个月的CPI升幅有3个月都超过3%,这对央行设定的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的官方目标构成威胁。

负利率的长期存在,不但是物价上涨的推手,也是投机泛滥的根本原因。今年最典型的经济情况,就是许多商品被投机资金控制操盘,形成价格急剧暴涨的局面,比如绿豆、大蒜、花椒、翡翠、大红袍等等。即便工商物价部门出面干预,对个别商家采取罚款措施,也没能阻止价格的上扬。部分商品价格的暴涨已脱离实际需求,成为炒家囤积居奇的金融工具。很多关系民生的基本商品价格的涨幅,也超出了民众所能承受底线,目前新一轮的涨价,已经蔓延至粮食、矿产、黄金等。而所有商品都是互有关联的,这些资源性价格的涨幅必将传导至终端商品上来,从而进一步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在控制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做出正确选择关系重大。如果一味为维持经济增长,而放纵通胀不管,势必会挤压民众的生存空间,造成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甚至社会的动荡,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我国经济结构本身就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而此时继续提倡“保增长”,无疑是在拖延调整步伐,使经济发展更加畸形化。如果民众不能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却要一再忍受高物价,忍受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剥夺,这样的经济增长,又有何可“保”价值?!

该不该加息?物价指数应该控制在多少?绝对不是个小问题!它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更关系到亿万民众的生活。中国政府打房的结果,投机资金流到管理较为松散、市场规模较小、价格易上下变动的蒜头市场,有人大量买起来囤积。前几年中国的投机资金流入普洱茶等农产品市场,出现“泡沫”状态。控制通胀,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听由个别专家的忽悠,而要倾听广大民众的心声。

总之,社会稳定,不应维持在人民的痛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