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亭强拆事件:政府为何拆除政府办实事项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2:18:47

无锡拆报亭事件调查:建报亭曾系政府办实事项目2009年03月05日04:0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周凯  3月4日,在无锡市最繁华的商业地带之一——无锡商业大厦前,中国青年报记者向一位城管人员询问哪里有卖报纸的,“报亭都拆了,我也不知道到哪里买报纸”,这位城管人员回答记者。1个月前,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一份《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的通告》,根据通告的要求,无锡市原有的1702个各类亭棚车点全部在整治范围内,其中包括256个报刊亭。从2月23日开始,这项整治工作在无锡市范围内进行,根据无锡市城市管理局3月3日公布的数字,已有244个烟酒亭、水果亭、报刊亭、彩票亭等,“由经营业主进行了自拆”。3月4日下午,中国青年报记者沿着无锡市最繁华的道路——中山路、人民中路步行了1个小时左右,看到了两个已经被搬空的邮政报刊亭,但一直没找到卖报纸的地方,直到走进一条名为“北禅寺巷”的小巷子,才在一幢居民楼前的小百货店里买到了当天的报纸。有意思的是,包括这家小百货店在内的一排小店,也都是在居民楼一楼前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屋,店主告诉记者,“拆的都是亭子,我们不会被拆的。”  合法还是非法?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就无锡生态城市建设情况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毛小平就强拆报亭事件进行了回应。毛小平表示,这次整治的依据是《市容管理条例》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未经审批不得擅自设立棚、亭、岗、摊。毛小平解释,在这次的整治对象中,有一部分是有合法审批的,但都是临时的,一年一批,而且是有附加条件的。“如果需要根据发展要求必须清除的,也是必须要清除的”,这些棚、亭、岗、摊,有的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加强管理了;而另一部分是大量未经审批的,虽然可能是某个街道、某个局批的,但实际上有些街道或者部门是越权的、无效的审批,这些棚、亭、岗、摊要集中在市一级层面,由规划管理部门才可以批,而不是每个部门都可以批的。毛小平说,这些部门审批时收取了一定费用,便民报刊亭就变成该部门或单位的直接利益。因此这次整治也是一种纠正行为,“谁收费谁负责做工作,谁审批谁做工作,就是依据这样的原则让违法审批者纠正错误”。  不过,南京瑞格律师事务所杨森律师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上级部门撤销下级部门行政许可需要经过一定程序,否则就涉嫌行政违法。按照相关规定,如果区一级有关部门涉嫌违规审批等行为,市有关部门应该先撤销区一级行政许可,经营业主等相关利益人如有异议,可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如果相关利益人行政诉讼败诉,有关部门才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耿延律师则认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他认为,让数以千计的报刊便民亭的业主关停,符合“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的规定,应告知报刊便民亭的经营者有听证权。  3月4日,无锡市委机关报——《无锡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毛小平在新华网和网友交流的报道,不过没有关于回应强拆报亭的内容。有意思的是,就在这篇报道下面,是一篇题为《变了味的报刊亭——解读亭棚车点整治中的“报刊亭”》的文章。文章表示,之所以对报刊亭进行整治,是因为“相当部分的报刊亭早已脱离了原有的设置初衷,在经营过程中问题频生,变了味”。文章指出,报刊亭存在着审批收费不统一、超范围经营、层层转租、设置和经营混乱等问题。  但是,那些被整治的“亭主”显然不能认同毛市长的说法。“我在这里已经卖了3年报纸,怎么说非法就非法了?”在无锡市中山路学前街路口,中国青年报记者遇到了51岁的许盘兴,他正在把剩下的杂志打折销售,吸引了不少路人,身后的邮政报刊亭已经空荡荡。“他们(指城管)不是没来拆,而是亭子太大了,没搬走,过两天还得来。”许盘兴告诉记者,他3年前下岗后承包了这个邮政报刊亭,每年向邮政局缴纳两万元的管理费,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由于妻子也没工作,儿子还在上大学,因此这个报刊亭就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没想到,2月22日,许盘兴接到邮政局的通知,从第二天起就不再供应报刊了,过了几天,城管就来拆亭子了。“他们叫的搬家公司过来搬的,没有吊车,就没搬走”。许盘兴停卖了两天报纸,“今天实在不行了,就从外面进了些报纸来卖,很多老客户都来问啊。”在记者采访的十几分钟里,就有五六位“老客户”向许盘兴询问情况。记者问他们今后打算去哪里买报纸,大家都说不知道。  去年刚从美国回到无锡的钱鹏虎老人,从许盘兴这里买了一份《环球时报》,听记者询问整治报亭的事情,马上发起了牢骚,“市政府要整治环境,老百姓都能理解,但怎么能说拆就拆呢。应该首先举行听证会,更何况,这些报刊亭、便民亭关系到几百人的生活问题!”记者在网上查询到,“无锡市委市政府200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就包括“新建邮政报刊亭30只”,而如今,这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成了非法项目。实际上,正如毛小平所说,这次整治不仅仅是针对报刊亭,还有更多的便民亭也在整治的范围内。  “我都在这里卖了20多年冷饮了,怎么政府现在才说是非法的啊?”今年已经84岁的杨凤英老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出示了好几张许可证和收据,包括无锡市崇安区城管局出具的“便民行业定点许可证”、崇安区工商分局出具的“准予个体工商户登记通知书”,以及崇安区城管局、卫生局等部门出具的各类收据,其中崇安区城管局收取的2008年度管理费为2.3万元,在“便民行业定点许可证”上,还标明了杨凤英的亭子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地图。杨凤英老人目前单身一人,没有劳保,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这个便民亭,夏天卖冷饮,冬天卖茶叶蛋,加上一些饮料之类,每个月也就1000多元的收入,“现在让我怎么过啊?”杨凤英欲哭无泪。  南京玄武回应拆除书报亭事件 答问内容疑遭修改2010年10月30日03:06  扬子晚报 曹曙
昨日,南京玄武区委常委、玄武区副区长曹曙做客中国南京网站和网友在线交流,谈到了最近备受关注的玄武区报刊亭拆除问题,曹曙表示:“政府态度是报刊亭应该入室经营,如果不能入室经营的,将由政府赎买。”    网络直播和最后的文字资料大不相同玄武区副区长曹曙在中国南京网答网友问的全过程,本报记者都在留神关注,可有个细节让记者百思不得其解。在网络直播的过程中,曹曙称“我们对所有的报刊亭都要从马路上关停掉”(见直播网页截图)。这句话被上传到本报微博(http://t.sina.com.cn)后,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反响:前后被转发200多次,网友评论300多条。  可等网上答问过程全部结束,记者准备到中国南京网整理文字资料时,却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变化!“我们对所有的报刊亭都要从马路上关停掉”这句话被改成了“我们没有提过所有的报刊亭都要从马路上关停掉”,前后两句话的意思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究竟是曹区长一时的口误,还有后来某些人刻意的篡改?本报记者随后多方求证,但始终没有结果。  与曹曙探讨报亭之争三大理第一大理:“公共空间资源”谁说了算?曹副区长说:“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一定程度上也占据了一部分空间资源,尤其是公共的空间资源……”请问,您一口一个“我们”,这“我们”是指谁?“公共资源”是什么?在此愿意不厌其烦地普及常识。“公共资源”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定义是“地球上存在的,不可能划定所有权或尚未划定所有权从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学上,“公共资源”有两大特性,一是这些资源不为哪一个个人或组织所拥有;二是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地利用这些资源。只要您不至于不上网、不看报、不看电视只批阅公文,就可以知道,最近的民意舆论至少9成是反对拆报亭的。于是,您的言论就出现了一个自相矛盾:公共资源的所有者们一条声地反对拆,公共资源的委托管理者们却一口咬定“侵占公共资源”,不拆不行。可笑的黑色幽默啊。再联系到当时设置报亭时大为宣传的“民生实事”,只能作出这样的解释:在你们眼中,报亭占据的空间根本不是什么“公共空间资源”,而是“行政空间资源”。这些资源根本不是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利用的,而是只有行政者可“自由利用”。  再问一个问题,这些“被占据”的公共空间资源,被你们拿回去之后,又用来做什么?没听说几十米几百米路走下来,会被一个2平方米的报亭碍了脚。拿来停车、建其他设施?修几个花坛?搞几个“文化雕塑”?埋几个窨井管线?那还是碍脚啊,而且更占用“公共空间资源”?说穿了,被收回的“公共空间资源”所换来的,就是“整洁市容”而已。市容对老百姓不能说一点好处没有,但受益最大的还是你们,因为这是坐在汽车里摇下车窗,浮光掠影式的“视察”里,最容易凸显的“政绩”,鉴于这一点,我们有理由质问,这些公共资源会不会为那些拆了它们的人源源不断地提供永不枯竭的“政绩资源”?  第二大理:“入室经营”经过可行性调研吗?曹副区长说:“能够入室的,我们劝其入室,能进超市经营的最好进超市经营……”你们调研过超市的入场费吗?你们调研过报亭的收入吗?你们调研过拆报亭给市民带来的不方便吗?这些本该是你们干的调研活,媒体和老百姓们已经义务地替你们干了。在这里再重复一遍:2平方米的营业面积,超市的月租费大约是每月3万(数据由超市职员提供);每个报亭一年的经营收入,是4万元左右(众多的报亭业主提供)。江苏省报刊发行局副局长左斌的说法更明确:“报纸销售利润相当低,毛利润达不到30元,是不敢进超市经营的。”入室的问题,先例摆在这里,你们视而不见。南京当初有62个入室经营试点,能够长期维持下来的没有几个。为什么?直接引用扬子微博博友“旷芋”的话吧:“如果我开车,我要先找停车位,花10元钱停车费买一份1元钱的报纸。我脑残!如果我骑车,我要先找地方存车,花1元钱存车费再买1元钱的报纸。我吃饱了撑的!你何苦与小小的报刊亭过不去?我走在路上占不占空间呢?停车买报造成拥堵找谁呢?超市排队付款时间怎么算呢?”你们的说法是,有人举报,报亭影响了“人流量车流量”。真是大眼光!2平方米就影响了“人流量车流量”,那么把隔离栏换成花坛,多了多少平方米?一挖就是几十平方米的修路工程,不成了交通的灭顶之灾了么?还说,有人举报影响“司机视线”。那么警亭呢?比起报亭来它还更靠近路口,更容易影响视线。城管执法岗亭呢?其他一些售货亭呢?如果“占据空间”的都要入室,那么,就请一视同仁,把警亭搬进超市,把城管执法岗亭搬进超市,把消防水龙、横在路上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水泥墩子搬进超市……再把也是“占据公共空间资源”的南京另一城市象征——整齐茂密的行道树也统统搬进超市吧!哦,好像行道树也被砍过一次吧。  第三大理:“人性化”到底是否名副其实?曹副区长说:“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我们还是采取人性化办法解决……这句话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性化办法”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用。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办法都是“不人性”的了?好吧,不玩文字游戏。我们知道“人性化”措施,除了前面说的入室之外,还有迁移、赎买,然后帮找工作,安排低保。感谢想得如此周到。我们一条条来看。“迁移”。90多家拆掉的就安置了两家,而且城管上门对报亭开口就是拆。你们真的有“迁移”的诚意吗?“赎买”。看起来5万元也不算少。但你算一算人家一年收入4万,你5万块钱能买断几年?这是一个公平的赎买吗?“帮找工作,安排低保”。低保的收入和经营一家报亭相差多大怎么好像您就不知道呢?2009年,新华日报就曾报道说,当年6月,南京公开招聘890名专职社区工作者,引来6800多名大学生报名。在鼓楼区和玄武区,出现了9个大学生争抢一个社工岗位的情况。大学生还忙不过来,怎么给这些报亭业主打包票?一位曾是南京另一个区的报刊亭摊主向我们反映,去年9月份报亭被拆的时候也被承诺安排工作,可等了一年也没消息。  曹副区长,您说,因为报亭占据了“公共空间资源”没有好好利用,所以要用5万元一次性买断一年经营收入为4万元的报亭。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您作为区领导,占据了人民授予您的“公共管理资源”,没有按照人民的意思去好好利用。假设您一年收入是20万,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按同比例以25万的价格,一次性买断您的岗位然后再“人性化”地安排一份低保?  最后多说一个关于“超范围经营”的问题。这也是拆报亭的一大理由。不错,确实有报亭卖鸡蛋,卖烤鸡腿,有时候也搞坏了道路卫生。但违规经营哪里都有,纠正这种行为是管理者的责任。而你们的管理手段却是一个字“拆”。管不了,就拆掉。这不是无能,就是懒惰。听说,因为报亭是安置困难家庭的“民生项目”,所以收的税费都很少。而卖汽水卖吃的,是要收税的,所以有人不爽了。想起来周二玄武区一位相关部门人士在接受江苏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就这个“超范围经营”讲了一大段,最后漏出了一句:“而且也收不到税。”实话?强拆报刊亭,于法无据还涉嫌违反国家关于建报亭纳入城市规划的政策,于民无益还涉嫌侵占公共利益,于理无凭还涉嫌权力无序强制,于信有违还涉嫌说法和行动相矛盾。如此,你们真的就一点思考都没有过吗? 本报评论员   今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新华时论”,题为《决策,要不要有所畏惧》提醒“领导不要总以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轻率地‘为民作主’”。报亭是麻烦,还是文化景观 取决于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谷岳飞  市民热议拆报亭相信在季市长的关心下报亭不仅不会拆,更会保留好建设好美化好  南京一外企高管 周斌:为何南京报摊亭被拆事件居然成为全国热点新闻?不生活在南京的人可能无法理解,我作为一个外派到南京外资企业的高管,多年来深感南京报摊文化力量之强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南京的城墙是南京文化的活化石,那么南京报摊应该算得上南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了。报摊在南京人心中的分量太重、太重了。我作为一个外派到南京的集团企业高管,只有生活在这个氛围中才能感受到这样的力量。前不久,南京的老市长彭冲过世了,媒体介绍他的丰功伟绩中,提到了当年他保护南京城墙没有被拆除的贡献,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位老市长的高瞻远瞩,使得南京今日的城墙成为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符号。今天,南京迎来新的市长,季市长是一位有着改革意识和务实作风的市长,又是一位有着文化底蕴和平民气息的市长。无论是他与网民的交流所体现出的亲民和智慧,还是他曾经在苏州担任过报社副总编,昆山、扬州的市领导的经历,都曾给城市和百姓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我手头有一本2001年季市长当年在好友圈内印制的《海外掠影——季建业旅途摄影作品》,这里收录了他具有国际观视野的摄影作品,其中专门有一个是城市大观的篇幅,有几张他拍摄到的国外街头摊贩、咖啡亭、鲜花摊等照片,在季市长当时的眼里,一定是觉得那是国外文明和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我请你们报社,能把群众的呼声转达给他,相信他一定能够有智慧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来保留好、改造好、美化好南京街头报摊亭的,相信他会理解到报摊文化与南京民俗文化的一致性的,相信在季市长的关心下,南京报摊不仅不会简单拆除,更会保留好、建设好、美化好,成为南京一道风景线,也为未来的青奥会留下一道让世界赞叹的风景线!附上季市长的摄影作品,及苏州新改建的具有城市特色的报刊亭。  急吼吼拆报亭,管理者的水平让人不敢恭维高先生 0139xxxx5713(上海)报亭是成为城市的麻烦,还是城市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完全。像上海一样管理得好,它就是街头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反之如果管理得不好,报刊亭脏乱差,它也有可能成为城市的麻烦。南京现在急吼吼要拆报亭,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让人不敢恭维。陈先生 844xxx99(南京):我看到南京报亭要拆的事,我认为报亭是一个文化的体现,主干道可以不设,次干道要做到规范,城管就是负责管理的,而不是强行拆。一位先生0131xxxx8478(上海):我不同意拆书报亭。去年我在扬州住的时候,扬州不但没有拆报刊亭,市政府反而出钱帮助整理书报亭。高维本 833xxx84(南京):我反对拆掉报刊亭。报刊亭不仅方便市民买报,更能解决部分困难户的生活问题,希望政府把问题做好,不要一拆了之。报亭拆掉后不是还会出现沿街卖报的人吗?这样更影响市容,拆不拆报亭应该开听证会研究。几年前说报亭是南京一道漂亮的风景线,现在又说报亭影响市容,规划人难道就没有责任吗?报亭拆掉后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怎么解决,这不是加重社会负担、财政负担吗?报亭拆了以后我们刷卡拿东方卫报和广播电视报的人到哪里去拿报。关于报刊亭经营范围我认为可以适当放宽,给市民提供电话还有卖饮料的服务还是非常方便市民。滕女士 853xxx90(南京):我看了南京要拆报亭的问题,我觉得政府有太多理由要拆报刊亭了,政府应该考虑一下报亭的实用性,报亭的超范围经营问题,这个是有的,但是不算太严重,如果政府要有相关规范出台,我们会遵守的。而且报刊亭取消会影响国民读报看书的兴趣,这样更会影响我们全民的素质。王先生 05168xxx0113(徐州):报刊亭牵涉到市容和部分下岗工人的生活问题,报亭管理和个人素质需要提高,我认为报刊亭不应该拆除。 博爱之城,要有容留报刊亭的度量郑先生 0136xxxx1698(上海):我是上海东方书报亭摊主,我看了南京拆报亭的事非常难过,有想哭的想法,我们上海市政府就很好,帮我们考虑的很全面,就算开世博会我们上海报亭也照常营业,反而成了风景线,而且我们的报亭内全部是装好空调的,政府非常为民考虑,现在是晚上8点多了,我们报亭还没有下班呢,很方便群众。我也非常感谢扬子晚报,我会挺你们的。宦先生 01380xxxx417(泰州):我觉得报亭不能拆,没有了报亭城市就会像一个死城,没有一点生气。雍先生 139xxxx9351(南京):南京作为博爱之城,要有容留报刊亭的度量。陈先生 864xxx71(南京):关于玄武区要拆书报亭我感到很着急,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大力发展文化建设,乡镇都要建图书馆,南京为什么还要拆书报亭。书报亭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文明城市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道文化风景线。书报亭不仅不能拆,还要增加书报亭的数量。我住在河西,这一带没有书报亭,买报纸非常不方便,希望河西能多建一些书报亭。让先生 866xxx88(南京):我是一名90岁的老人,原来是军工厂的工程师。国内国外我都跑过了,最近刚从上海回来,上海街上都有报亭,为什么南京要拆掉报亭。我认为把报亭整顿一下就可以了,报亭可以解决穷苦人的生活问题,也解决了文化传播的问题,请市领导多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官先生 051487xxx056(扬州):我认为报亭是传播党的方针、路线的最快窗口,有报亭老百姓才能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报亭也是一项便民工程,城管可以结合市容进行改造。报刊亭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这部分人又可以养活另一部分人,减轻国家的负担。李先生 847xxx76(南京):我觉得报刊亭占道经营的很少,很多报亭当初建的时候都是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的,我是铁道部接待处的,很多外地朋友到南京来,看到南京街头的大小报亭,都赞叹非常有特色,充满了江苏南京大城市的文化底蕴。我们听了都非常自豪,巴黎街头也有类似报亭的东西,人家政府也没有要拆啊!张女士 844xxx28(南京):报刊亭的存在是一个城市文化氛围的体现,也是考量标准,硬件设施要配套,特别是传统的东西。报纸是传达新闻的窗口,购买起来不方便肯定不是好事,报亭是个传播的途径。在门面店里卖报纸的说法是对文化的不了解,报刊的利润和快速消费品不能比,这是国民教育重要的一件事,不能放在店里卖。原来的报刊亭解决了一些下岗工人和报贩的工作问题。报亭拆了后肯定会导致流动摊点的增多,我觉得这样反而不好。王先生 685xxx19(南京):我认为应当保留部分报亭,报亭是城市文化的见证,我们早已习惯在报亭购买报纸。本报记者 谷岳飞 整理  微博评论:是谁同意拆报刊亭的,有没有问过老百姓?  宋南飞@旷芋:入室买报?如果我开车,我要先找停车位,停好车再买,花10元钱停车费买一份1元钱的报纸。我脑残!如果我骑车,我要先找地方存车,花1元钱存车费再买1元钱的报纸。我吃饱了撑的!官人,你何苦与小小的报刊亭过不去呢?我走在路上占不占空间资源呢?因停车买报造成拥堵找谁呢?@诸葛酿:我强烈希望在每个公交车站都建一个报亭!!!除了等车时方便买份报纸杂志外,有时想换个零钱,买瓶汽水都方便。@ihstfgeu:报亭显然是一种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的方式,如果拆了报亭,那马路边的空间还能用来干比这更好的事情么?@冷眼看四方:它的确是方便了群众,但占用了空间资源,所以,取消是必须的。@OH扫黑ing:我曾经因为在仙林跑遍所有地方找不到报亭买《嘉人》而奔到市区,那时候还没有地铁。@金色扶朗花:三山街出新后报刊亭没了,谁一大早没事做,去超市排队付钱就为了买一份报纸?实在太不方便了!索性不买报纸!@雪地看风景:你拆掉的是报亭,更是一个城市的心灵。心灵被毁,还有什么是值得留下的?就算城市再美丽,也是空壳。@丁牛:新兴的互联网没有压垮传统报纸,无厘头的报亭剿灭运动正在无情摧残报业。难不成这也要总理二次批示?须知,老城南是南京文化,报亭也是南京文化。@liuxing1979:为啥一定要统一呢?我在欧洲许多城市就看到许多“乱七八糟”的小摊:热狗、报摊,卖唱的。五彩缤纷才叫城市。@孔庆鸣:任何一座没有报刊亭的城市都是失去了灵魂的城市。所谓影响市容,完全是白痴般的言论。按照这样的理论,我们应该取缔所有的公交站台、门面房,让所有的马路边上都砌成一堵一堵的墙,这样才整齐。最好所有的马路上都没有人、车,这样更不影响市容。@哪里讲得啊:哪里影响市容啦?城市是给人住的还是放到水晶棺里给人看的啊?过两年再把学校都拆了吧。@桥上人家:是谁决定的?有没有问过老百姓同意否?全南京都要这么干吗?路边的城管岗亭和售货亭算不算占据公共空间资源?@平凡小事:报刊亭就跟早点摊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城市如果排斥生活,那这个城市打算包容什么?@张怡: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城建项目只是在把事物归整的简单整齐,却忽略了对生活气息的建设,一个城市是千万名市民的家,是需要家的温情与暖意的。把这个家搞得大路朝天,空洞无物,是非常乏味和缺乏文明的表现。南京以前最傲人的就是报亭,这是南京的特色,现在把它们拆了,跟当初砍树有什么区别? @刘方志:南京也打算把报刊亭全拆完,然后逼得卖报的人像无锡报刊亭主一样做成人体报刊亭?没文化这个不是新闻,如此没文化才是新闻。悲哀,真是悲哀。宋南飞 整理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30/0306213812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