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政府领导"送温暖"活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4:06:34
我看政府领导的“送温暖”活动
作者:穷乡亲    文章来源:强国论坛    点击数:82    更新时间:2008-1-28
打开电视机,每天都会看到关于政府领导给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的报道。但见:大群干部和工作人员拥进困难户小院,有抬着面粉袋子的、有提着食用油的、有手捧衣物的,个别的还有抬着彩电的。见到老人就亲热地拉手、问寒问温;见到孩子就抱起来表示亲昵。如果是送钱、点票,必定有准备好的照相机或摄影机打开闪光灯近距拍摄。真是充满了浓重而热烈的亲民、恤民气氛。
这种关心、慰问困难群体的方式,当然有时也是必要的,但目前已形成一种千篇一律的做法,对此却有令人置疑之处。其问题,我看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 事倍功半,活动的成本高,浪费大
“送温暖”送的什么?我看大多都是实物:面粉、食油、衣物等,充估其价值每户也就是三百元,如果是十户,也就是三千元吧;然而估算一下整个活动的行政成本会是多少呢?如果县里的领导下去送温暖,那么乡镇、村里的领导必然预先开会研究、安排,并做好倍同、接待,各级参与的人员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二、三十人,这其中的车辆费、工务费、接待费、电视台采访报道费等,统算起来不止三千元吧。如果是市(地)以上的领导下去“送温暖”,那么县里的领导必定接待和陪同,甚至还需安排下榻和宴请等。这花在行政活动上的费用,将是送给困难户的款额的几倍呢!如果是真正为困难户着想的话,何需如此兴师动众,显示场面?在目前交通、传递都十分方便的情况下,把钱款直接由村干部送到困难户手中,或者从银行一下子存入困难户的户头上岂不更简便!如果是领导想借此机会与困难群众促膝谈心、了解情况的话,这种前簇后拥的场面也谈不成吧!
第二、避重就轻,助长政府不作为
目前社会上大量贫困、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性的、政策性的现象,是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的真实体现,而决非个别地区、个别人的问题。政府每年的“送温暖”,送去一袋面、一桶油、几件衣物,杯水车薪、能解决贫困户的多少问题?能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吗?即使解决了个别户的问题,但能解决一个群体的问题吗?不能吧。政府的“送温暖”搞了一年又一年,然而贫富差距却是愈来愈扩大。因此说,这只能是一种避重就轻、舍本就末的不作为行为。如此演下去劳而无益。依我着倒不如放下身份、深入底层群众搞搞调查研究,把贫困群体的情况摸清楚,从而调整政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大量国企工人被下岗失业,许多企业职工多年不增工资、每月工资仅有数百、千巴元,退休制度实行什么“双轨制”、企业退休老人待迂不及机关事业部门的三分之一等等,如此大量问题都是普遍性的、制度性问题,是造成一部分社会成员贫困的原因。这些都是摆在眼皮底下的问题,而克服、解决这种问题,又恰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如果对此类问题视而不见,一再回避、拖延,长期不得解决,那么再热情的“送温暖”活动,又焉能取信于民,又有什么真诚的意义!
第三、 助长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不正之风
兴师动众的“送温暖”活动,不但不能使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使贫弱的居民感到尴尬,而官员们的爱民、恤民的心理却得到一种满足,这其实又是一种作秀行为。这种工作方式不利于干部形成深入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必然助长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领导们以为故作恣态或以少量的物资代价,就能树立好的形象、抚平贫困群体的心理、调和社会矛盾,那也是不可能的。而只有真正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出于公心,把困难群体的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和政策性的问题来对待,从整体上和根本上下决心解决,敢于面对困难和矛盾,并为此而认真负责、深入扎实地去工作,这才真正是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和体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