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刘念友 3年下井挖煤资助贫困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22:44:16

来源:华龙网  2008-07-11 17:47 

                                                                                        

  
    人物档案:刘念友是开县郭家镇北斗村教师,2007年当选“重庆市助人为乐模范”,从教28年,他坚持资助贫困学生,所带班级无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但是他的家却一贫如洗,为了能资助更多的学生,他连续3年利用假期下井挖煤,先后资助50余名贫困生。

  人物语录:“有些事,我觉得该做就做了,没必要告诉别人。”

 

  一顶黄色安全帽,一身蓝色矿工服,一张黑得看不清眉眼的脸,一双沾满了煤灰的手,很少有人能把眼前这个形象,同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刘念友老师等同起来。

5年前,为了资助更多的学生,刘念友决定下井挖煤,这一挖就是3年。他的事迹传开后,引起了社会上强烈的关注,他先后被评为“2005感动中国”候选人、“2005感动重庆十大市民”、“2006希望工程园丁奖”、“重庆市助人为乐模范”,并于2005年被重庆市教委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一个人的学校

 

  从教28年的刘念友,本可以在乡中心校当老师,那里待遇好、工作轻松,不用每天住简易宿舍,但这28年来,刘念友在中心校的时间只有4年,其余时间他都辗转于各个条件有限、地处偏远的乡村学校。

  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学校,坐落在半山腰,如果没有人指路,除了那锈迹斑斑的钢管旗杆上随风飘舞的国旗,根本看不出这是一所学校。一楼一底的旧砖房,一副木质篮球架,一个早已被磨掉了轮廓的乒乓台,十几张课桌、板凳,这就是学生们每天上课的地方。

  刘念友的办公室在二楼,是间闲置的教室,屋内用闲置的课桌和板凳分隔成了厨房、办公室和宿舍。一块角已经磨成圆形的木板就是他的床,谷草和棕垫上的床单,大大小小布满了38个洞。屋中间一张办公桌和一个书架就是他的办公室,书架上整齐地放着教案、教具、作业本、资料等。

  北斗村学校共有17名学生,全校就刘念友一个老师,学生并不多,便于他辅导。

“他质朴得像一块煤炭!”北斗中心校校长陈银山这样形容刘念友。他多次放弃去中心校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去其他老师不愿意去的偏远学校。

 

28年的坚守

 

  自1977年工作以来,刘念友就没有停止过对贫困学生的资助。28年来资助过多少学生,他已经记不清了,能数得出名字的就有40多个,只有当那些受过他资助的学生学成归来,去看望他时,他才能记起学生当年依稀的模样。

  刘念友至今还记得,2004年,当他第一天走进北斗村学校时看到的场景,贫困写在每个孩子的脸上。“娃儿们一个个像小乞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穿着极不合身的衣服,有的衣服是用其他布料接成几截,有的能明显看出是大人的。大多数孩子没有文具盒、文具,有的只带20块钱来交学费。”这样的情景深深触动了他。

  刘念友当即从口袋里摸出仅有的200多元,帮几个学生交清了学费,当天放学后,他又匆匆赶回家,从家里仅存的300多元中拿出一半为几个贫困学生买文具、买衣服。刘念友回忆当时的想法时说,“总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学生因为没钱而辍学吧!”

  但谁也不知道,这些钱是刘念友利用假期下井挖煤挣来的血汗钱,为了给学生付学费,刘念友在下井挖煤前,还搞过摩的营运。

 

  从1998年起,一双儿女跨入高中,花费一下变大了,再加上那年他同时承担了7名学生的学费,经济压力骤然加大。为了增收,他借钱买了辆摩托车,课余时间搞起了摩的营运。

  但2002年6月一次小小的事故,让刘念友放弃了摩的生意。

  “当时两个孩子刚考上大学,教室里还有眼巴巴瞅着我的一双双渴望学习的眼睛,不找外快不行。”刘念友左思右想,最终决定选择一项不会耽误他平时上课时间的工作——挖煤。从此,每个寒暑假,他都会悄悄来到附近的麒龙煤矿下井挖煤。

据初步计算,28年来,刘念友大约资助了5000多元。他所教的班级,所有孩子都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

 

挖煤,撒谎成“打牌”

 

  刘念友下井挖煤的事,并没有告知自己的一双儿女,他怕自己的儿女和学生知道后,会伤害他们的自尊。

  妻子李云菊知道了丈夫的想法后,坚决反对,一来担心矿井里不安全,二来是怕少于干体力活的丈夫抢吃不消这份差事,但刘念友一想到自己的学生和一双儿女,便不顾妻子的反对,毅然下井工作。

  “他晚上从镇上的煤矿回来时戴着安全帽、矿工服等,还骗我说是学生家长让他代管的,明天就还他。”李云菊回想起丈夫那段时间下井挖煤,依然满是心疼和担心。

  为了对家人和亲友保密,刘念友每次去挖煤,都给家里说是“打牌”,3年来,他一直守着这个秘密,同时还要忍受家人朋友的误解。虽然下井挖煤要以强大的信念来支撑,要以最坚强的心面对不知何时可能降临的死亡,但这一切压力都不及家人的不理解和质疑来得令人痛苦和心酸。

  自从2002年暑假开始,原本生活、工作很有规律的刘念友突然变得神秘起来,女儿刘久芳觉察到了父亲这一反常行为,后来才得知原本父亲是去“打牌”了。不知真相的女儿对父亲外出“打牌”几天不回家产生了抵触情绪。

  刘久芳觉得,父亲是一位正式的教师,每个月有着800多元的工资,这在当地已经是不低的收入了,按理说,供自己读书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她认定父亲没有说实话,联想到父亲常常出去“打牌”,她认为这些钱是父亲在外面赌博输光了。

刘念友一直默默承受着这些压力,直到2005年7月,这个秘密终于暴露了。因为开县评“十佳师德标兵”,北斗村中心校校长陈银山为刘念友写材料,平时很守时的刘念友却让陈校长等了3个多小时。匆匆赶来的他一脸的疲惫,问他干什么去了,他支支吾吾说在走亲戚。后来陈校长看到刘念友耳朵背后沾满了煤灰,再三追问下,他才不好意思地说出了真相。

 

  回忆起第一次走进麒龙煤矿坑道,刘念友仍记忆犹新。在漆黑的矿井中走过两百多米后,矿井中不时流下的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一阵寒意袭来,让他感到前所未有过的恐惧。脚边哗哗的水流,耳边鼓风机的吼叫让他不知所措。爬进只能趴着挖煤的工作面,劳累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每次累得干不动的时候,刘念友总会想起自己的学生和儿女,振奋精神后,他又重新走进狭窄的工作面。

  “已经3年了,每逢假期他都会来,每月可挣千元多。”麒龙煤矿矿长黄烈兴和工友们原认为,刘念友下井挖煤是因为家里有对儿女读书,花销大,他们没想到的是,刘念友还资助了这么多山里的孩子,对此,刘念友解释说,有些事,我觉得该做就做了,没必要告诉别人。用捐款设立“爱心基金”

  2005年底,刘念友挖煤助学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全国各地很多好心人都给刘念友送去了爱心捐款,他只收下了两笔对方指定给他本人的25000元,用于偿还家里所欠下的债务,其余的钱便用来成立一个“刘念友助学基金”,专门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

 

  2006年重庆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开县旱情严重,许多农田不仅颗粒无收,土地都裂开了寸许宽的缝,很多学生家里经济损失惨重。刘念友担心学生家长会因为家庭困难,让孩子中途退了学,因此,他决定从助学基金里拿出一些钱来资助这些学生。

  “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已经收到上百人的爱心捐助。”刘念友说,在全国以及海内外多方爱心人士的关怀捐资下,“刘念友助学基金”里的钱在不断增长,如今已有五六万元。愧对女儿的父亲

  资助了这么多贫困学生,刘念友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好老师,但刘念友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特别是对女儿,他觉得自己亏欠她的实在太多。

  2003年,刘念友的女儿刘久芳考上大学,因无法交纳6000元的学费,曾向学校申请缓交,一学年后才陆续交清,作为父亲,刘念友感到愧对女儿。

  刘久芳上初中时,一心想学美术,可是考虑到学习美术庞大的开支,刘念友只好忍痛让女儿放弃了这个想法。女儿高中毕业的时候,想重读一年,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可刘念友再三考虑,对女儿说:“重读一年,你就要和弟弟同时上学,我实在供不起。”女儿听后哭了一夜。后来女儿去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读书,为方便学习,女儿想买台电脑,这个要求也被刘念友拒绝了。

  2006年暑假,女儿毕业后一直没找到正式工作,女儿向父亲委婉提出,能不能找昔日的学生想想办法时,但是,刘念友又一次遭拒绝了女儿的建议,“老师帮助学生天经地义,我帮助这些孩子是不求回报的。”

  刘念友说,“困难是暂时的,上学苦一点对孩子将来也有好处。但我的学生如果辍学了,他们的一生可能就全毁了。”

 

  刘念友现在已经不挖煤了,但资助贫困学生却是他终其一生要干下去的事,他说,“我认为是我的分内之事,不值得感动全国人民,太平凡了。你看那些英雄人物做的感天动地的事情,他们才应该被表扬。我这完全是鸡毛蒜皮的事,中国做我这样的事情的人很多,我只不过被发现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