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懊悔没访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6:42:40


如果说冷战结束以来朝鲜核问题大体经历了三次主要危机的话,人们从这些危机中看到一种紧张与缓和反复交替出现的冲突模式,克林顿八年任期间正是如此。
 
战争曾一触即发
 
“美国正处于一场大战的严峻危险中”。1993年3月,当朝鲜威胁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时,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就在此前,美国与韩国恢复了年度联合军演对朝鲜施压,朝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的分歧开始向美朝之间过渡,并导致一场几乎爆发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核危机。
 
1993年3月12日,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并中断同韩国的无核化会谈。此时距离克林顿入主白宫还不足两个月,如何处理朝鲜问题,成为刚刚就任总统的克林顿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1993年5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朝鲜重新考虑其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决定,并履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协定。朝鲜对此做出激烈反应,声称联合国若对朝实施制裁,朝将视之为“战争宣言”。随后,美国参议院于1994年2月23日提出了一系列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的方案。1994年5月,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谈判破裂,朝下令让国际原子能机构视察员离开宁边。
 
1994年6月16日,危机升级。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敦促克林顿采取行动让美国军队做好准备,要“威慑,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击退朝鲜的袭击”。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要求国防部更新对付朝鲜的“5027作战计划”,其中包括对朝鲜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然而,五角大楼也担心一旦开战,即使赢得战争,也将造成巨大伤亡,而这场战争甚至可能导致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94年6月,我们正处在发动对朝战争的边缘。当时,我正在白宫向(克林顿)总统报告增派2万至4万名美军士兵前往朝鲜半岛的计划,就在那时接到了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准备谈判的电话。”多年后,威廉·佩里在美国外交协会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披露了当时的紧张情势。
 
佩里说,尽管当时并没有下达全面动员令,但作为国防部长,他已将数千名美军士兵派往朝鲜半岛周围地区。时任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加卢奇在2004年所著的《濒临战争:第一次朝鲜核危机》一书中则披露,在最紧要时刻克林顿甚至将之与古巴导弹危机相提并论。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于如何处理这次危机的争论也日渐白热化,一些共和党议员主张“为战争做好准备”;也有人主张恢复同朝鲜谈判。
 
就在这紧要关头,美国前总统卡特的一次秘密访问化解了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克林顿在其回忆录中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1994年6月1日,卡特总统打电话给我,说他愿意到朝鲜去一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我与戈尔及我的国家安全小组商讨了一下,得出决定这个方法值得一试。大约三个星期前,我收到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对于一旦爆发战争,双方将遭受的巨大损失做了评估,其结果令我不敢冲动地发动战争。当时我正在欧洲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于是戈尔打电话告诉卡特,说除非朝鲜允许核查人员继续工作,同意冻结其核计划并愿意与美国就建设无核未来问题进行谈判,否则我不会同意暂停对朝鲜的制裁。只要金日成理解这一点,我不反对他(卡特)去一趟朝鲜。”
 
危机后的危机
 
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先后访问平壤、汉城,展开穿梭外交,并与金日成密谈。同年10月,朝美双方在日内瓦正式签署了《关于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财团(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将在2003年前为朝鲜建设两座发电能力各为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在轻水反应堆建成之前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朝鲜则冻结宁边的核反应堆及再处理设施并封存燃料棒;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允诺履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协定。双方还同意致力于两国政治与经济关系正常化和朝鲜半岛的非核化。
 
正如威廉·佩里所言,这份《核框架协议》把“该地区从战争的边缘拉了回来”。
 
然而朝核问题“外交突破之后往往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紧张或另一场危机”。美朝双方对彼此的不信任根深蒂固,而美朝“一揽子交易”的政治基础十分脆弱。1994年达成的《核框架协议》迟迟得不到切实履行便是最好的例证。
 
美国国会一直对它持怀疑和批评态度,不愿意为履行《核框架协议》提供资金,此外还总是怀疑朝鲜仍在继续核发展活动。在随后数年中,这项结束了第一次朝核危机的协议从未被真正全面地执行过。
 
1998年1月,美国国防情报局一份关于朝鲜“有一处地下核设施”的内部报告被透露给媒体。1998年8月中旬,越来越多的美国新闻报道声称成千上万的朝鲜工人在金仓里修建核反应堆库或是核处理工厂。1998年11月中旬,有报道称美国从金仓里附近搜集到的取样中测试到放射性钚的痕迹,从而推测该处藏有或正在生产钚。根据这个推测,美国国会、五角大楼以及情报界那些对1994年美朝《核框架协议》持批评态度的人声称朝鲜违背了《核框架协议》,要求对金仓里的地下设施进行特别视察。
 
1999年3月16日,美朝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同意美方去金仓里进行视察活动。视察的结果发现那里只是空空的地下坑道。根据美国视察团现场收集的资料和尔后进行的技术分析,美方得出结论认为,金仓里地区“没有隐藏钚生产反应堆或是再处理工厂”,朝鲜并未违反1994年美朝《核框架协议》。一场风波至此才告终结。
 
与此同时,朝鲜导弹计划日益引起美国的关切。
 
1998年8月31日,朝鲜发射人造卫星,美怀疑朝开发中远程弹道导弹。美国众议院随后通过一项决议,谴责朝鲜进行的“导弹试验”,并表达了对朝鲜试验、生产和出口导弹的严重关切,此外美国国会对于克林顿政府在处理朝鲜问题上的政策不力表示不满。美国参议院要求授权由跨机构组织对美国的朝鲜政策进行全面审议。审议小组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对朝政策的重点应是尽快结束朝鲜发展核武器与远程导弹的相关活动。两手战略是美国唯一可行的办法,即美国一方面需要在朝鲜半岛维持强大的军事威慑态势,另一方面应尝试采取与朝合作的手段。”
 
根据报告建议,克林顿政府对朝开始采取外交接触与合作的政策,美朝关系得以缓解。
 
错失历史机遇
 
但美朝关系的缓和更主要归功于金正日采取的和解政策和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的“阳光政策”。1998年12月7日,韩国总统金大中在会见美国前国防部长、时任美国对朝鲜关系政策协调官佩里时说,韩国希望美国同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放宽对朝鲜实行的经济制裁。最终,在金正日积极推动南北方改善关系和金大中积极推动对朝投资和经济援助下,促成了南北方最高领导人2000年6月13至15日举行的历史性南北方首脑会晤。2000年6月14日朝韩签署了《南北共同声明》。
 
2000年10月23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抵达平壤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
 
“朝美关系进入了新纪元”,“美朝之间长期存在的敌对关系开始转化为友好关系。”当时的《人民朝鲜》这样评论。
 
金正日在陪同奥尔布赖特观看演出时表示,朝鲜1998年进行了“第一次卫星发射,这也将是最后一次发射。”奥尔布赖特则在访朝结束后称,金正日委员长是一位“务实的、果断的、准备充分”的领导人。会谈中,金正日提出邀请克林顿访朝。
 
根据奥尔布赖特卸任后所著的回忆录《女国务卿》一书披露,当时克林顿就此征询当时已经当选总统但还未就任的布什的意见,布什表示,去与不去应当由克林顿来决定。
 
奥尔布赖特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巴以正为签署一项和平协议而在进行最后谈判。受这一谈判的影响,克林顿感觉没有时间去朝鲜实现“破冰之旅”。作为一个挽救方案,他提出邀请金正日到华盛顿。但根据外交礼节,朝方邀请在先,理应先由克林顿访朝,然后再由金正日访美。因此,朝鲜方面拒绝了克林顿的邀请。双方实现和解的一次重要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而据奥尔布赖特回忆,对于这一决定,克林顿“非常懊悔”。在任期的最后一天,克林顿曾和奥尔布赖特通电话。奥尔布赖特回忆说,“他(克林顿)当时生气地谈论着我们花在中东问题上的时间,说他真希望自己当初应抓住去朝鲜的机会,而不是留在华盛顿为中东问题作最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