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30:18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发布者:杨伏萍  发布时间:2010-7-8 12:26:00 内容摘要

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并结合实践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处理、教学过程的指导等方面,探讨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

正文文字大小:大 中 小

1. 引言

身为基础教育实践一线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是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我们开展教育活动,自然是为了培养学生,使之发生所期望的变化和形成所期望的素质。我们经常想,我们通过设置怎样的情景,提供哪些材料、仪器或设备,以及以怎样的方式促使学生产生哪些行为,才能促成学生学习的有效发生;怎样才能知道学生经过一番学习后是否掌握了所要求的内容,具备了相应的素质等等。因此,在一定层面上讲,教学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或学习更有效的发生。

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2. 问题的研究

针对这一问题,我初步从以下方面探讨。

2.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

为学生立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规定着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方向,对教学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一堂课中教师首先应明确该教什么,为什么而教,如何教等问题。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只表明教师的教育意图,只要教师做了,教学目标就完成了,至于学生“能不能”“会不会”就不必管了,殊不知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例如,“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了解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方法。” 这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达到的行为,要求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学来实施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准确锁定教学起点

立学生之标。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把学习分为三个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而最近发展区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能达到的高度。要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使起点与达到目标之间的跨度适当,才能使教学有效。如何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找准进行新知识的起点,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教学起点,即是一堂课的教学从那儿入手,在什么问题的基础上出发。教学起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把握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克服教学过易或者过难的现象发生,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2.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每一堂课都是有师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是不可重复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课堂组织管理基本功。科学合理的课堂组织管理能高效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教学任务高效完成,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是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智力得到启迪和开发,道德、情感得到升华,而且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组织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保障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活动的组织按其功能可分为三类:一是管理性组织,二是指导性组织,三是诱发性组织。管理性组织主要是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组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指导性组织是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诱发性组织是教师对学习动机的强化,目的在于激发学习欲望。教学活动的管理按其方式也可分为三类:一是注意力管理,二是教学方法管理,三是信息传递管理。注意力管理是教师运用有效地控制手段,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教学方法管理是教师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信息传递管理是教师根据学习反馈,改变表达方式,实现教师信息“编码”与学生接受信息“译码”方式的协调,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对学习风气不浓、纪律差的班级,应采取控制性的管理,通过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引导班级形成课堂规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风气良好的班集体,则可采用指导性的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3.1有效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的教学过程时,运用多种手段,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学导入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导入材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导入形式;再次,平时要做好资料收集,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教师平时要多注意看科普杂志、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并做好记录及摘抄。平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实验技能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导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2.3.2学生学法的有效指导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学法指导。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先天智力优势,这种智力优势能够提高学生对特定学习活动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学法指导可以根据个人所具有的先天智力特征,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如语言智力发达的人,可以建立以语言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逻辑思维强的人,可以建立以数学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节奏、韵律、乐感强的人,可以建立以音乐为主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努力去发现学生的智力优势,指导学生从最容易的学习开始,然后迁移与借鉴其他学科。

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指导包括拟定学习计划、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交流六个方面指导。其中,听课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连续性的逻辑关系,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体系。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建立内在的逻辑性联系,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相互重叠的部分,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二是专心听讲。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将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特别关注教师对预习中问题的讲解,从听课中求解释疑。三是紧跟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教师讲课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四是带着问题听课,大胆暴露自己心中的疑虑和困惑,提出质疑,寻求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听课要做到“听讲”、“思考”、“探究”相结合,要听教师对重点、难点、疑点的点拨,听同学对问题的分析或新知识的疑问,做到勤恳、深思、反思,要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

2.3.3课堂提问有效组织

课堂上有效地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课堂提问不宜太难或太易。问题太难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使问题失去应有的价值;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2)问题的设计要能给学生留下广袤的活动空间。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课堂的时候肯定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教师就是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又激发他们产生更多的问题,让他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走出课堂。(3)问题的设计要能拖展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空间。课堂上教师应多提探索类和发散类问题(代表性的词语有“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拓展自己深层次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4)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能力培养是在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积累下形成的,没有脱离知识的单纯的能力,而能力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有必要适当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他们经理一番探索才能回答的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学习过程被设置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变得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2.3.4自主学习有效指导

自主学习是一种潜能释放的学习,它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学记》云:“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点拨要适时适度,起到深化认识,画龙点睛之效。“点”的作用是质疑、提问、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拨”的作用是保证方向、点石成金,达到“拨转方向”、“化难为易”、“拨疑为悟”。“点”要巧,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拨”要适时,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要从“小”、“新”、“深”着手,“拨”要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点拨之功贵在“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3.5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年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被誉为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进入21世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是历史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一是培育合作意识,二是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意义。教师要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作为引导合作的范例,体现合作的真正价值。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作用,分享成功快乐。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教师要参与合作,精心策划,耐心指导,对合作中出现的困难适时点拨,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2.4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小结要有效组织

在一节课之后,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可能是零散的、缺乏逻辑性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起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教会学生归纳、总结,促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方便记忆,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3. 小结与反思

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的内容、教育的对象、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对应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充分研究,不断探索和反思。实际上,我们进行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