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应时的考题及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6:42:48

1.唐德斯反应时ABC(华东师大2004研,中科院2002研,南京师大2002研)

答: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把反应时分为三类:即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选择反应时(B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C反应时),又称唐德斯反应时ABC。A反应时是指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B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即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即选择不同刺激的加工时间);C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和被试辨别时间(即在若干个刺激中辨别出目标刺激的加工时间)。

2.反应时间(吉林大学2002研,首师大2003研)

答:反应时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距。一般包括几部分时间的总和,即刺激引起感官的活动、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的传递、大脑的加工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作出反应等所耗费的时间,其中以大脑活动占时最多,故也称作反应潜伏期。

3.速度-准确性权衡(南京师大2002研)

答:在反应时测验时,被试在保证反应正确的前提下,反应越快越好,而实际上被试会运用不同的权衡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反应。有的被试会牺牲正确率而换取速度,而另一些则相反。这就是速度-准确性权衡。

简答题

1.简述减法反应时分析法与加法反应时分析法的异同。(浙大2003研)

答:相同点:(1)性质一样。二者都是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技术方法;(2)相同的理论依据。二者都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在时间上进行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来。(3)加法反应时是减法反应时的发展和延伸,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不同点:(1)逻辑思想不同。减法反应时的逻辑思想是,在安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时作业中,其中一个作业包含有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加工阶段,而其他方面则相同,从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差异即可判断那个特有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像简单反应时、分辨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差异可归结为分辨过程、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基本的时间——即简单反应时间三者都相同。这种方法可从测得的总反应时间中,分析出研究者感兴趣的过程,这一过程可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插入或删去一个加工阶段、不改变其他加工阶段来实现,原则上连续相减可获得每个加工阶段的持续时间。加法反应时的逻辑思想,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相互制约,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布独立,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事先可以发现或观察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将各因素所需时间相加,从完成各阶段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2)二者应用前提不同。减法反应时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乙烯利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要求在相减的两种反应时作业中有严格的相同或匹配的部分。加法反应时是以信息的加工方式是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如果这一前提不能得到满足,就不能应用加法反应时。

2.什么是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分析法?举例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式。(浙大2002研)

答:反应时的相加因素分析法由斯腾伯格提出,其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相互制约,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布独立,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事先可以发现或观察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将各因素所需时间相加,从完成各阶段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它以信息的加工方式是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

心理学研究中应用范式的举例: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让被试先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要求被试判定该数字刚才是否识记过,按键反应,并记下反应时间。通过一系列实验,斯腾伯格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或低劣)、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或否定)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他认为信息提取过程包括相应的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他认为,测试项目的质量对刺激编码阶段起作用,识记项目的数量对顺序比较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对决策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对反应组织阶段起作用,这些加工阶段是通过严密的推理得到的。

3.什么是反应时间?举例说明反应时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浙大2001研)

答: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距。一般包括几部分时间的总和,即刺激引起感官的活动、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的传递、大脑的加工活动及效应器官接受冲动作出反应等所耗费的时间,其中以大脑活动占时最多,故也称作反应潜伏期。

举例:要测量光线的强度对个体反应时间的影响,让被试在一个暗淡的屋子里,坐在一个有电键的桌子前,前面有一个幕,幕中有一个洞,光线可以从洞中照射过来。事先让被试熟悉光刺激,告诉他听到预备信号就把手指放到电键上,当看到闪光时就按下电键。在主试那边有一个与电键刺激器连接在一起的计时器,可以记录从刺激呈现到被试的反应开始时的时间间隔,即反应时间。

例中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光线强度;因变量是反应时间;控制变量有按键的灵敏度、计时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按键的练习效应和顺序效应等。

4.简述减数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在表象心理旋转试验中,如何运用减数法的原理获得表象心理旋转的速度?(北师大2003研)

答:减数法的逻辑思想是,在安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时作业中,其中一个作业包含有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加工阶段,而其他方面则相同,从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差异即可判断那个特有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像简单反应时、分辨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差异可归结为分辨过程、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基本的时间——即简单反应时间三者都相同。这种方法可从测得的总反应时间中,分析出研究者感兴趣的过程,这一过程可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插入或删去一个加工阶段、不改变其他加工阶段来实现,原则上连续相减可获得每个加工阶段的持续时间。在认知心理学中,经常应用减数法提出很多信息加工的过程分析和一些新的理论构思。

在表象心理旋转实验中,选取不同的字母或数字(如R、J、G、2、5、7等)为实验材料,将这些材料取正面或反面以及六种不同的倾斜度随机呈现,被试的任务是辨别呈现的字母或数字是正写的还是反写的,并在反应后记录反应时间。如果不同旋转角度图形的辨认时间不同,说明在辨认图形时首先将倾斜不同角度图形的表象加以旋转,然后再去辨认,这样就造成不同旋转角度的辨认时间不同了。也就是说,被试在表象心理旋转实验中有一个心理旋转阶段和一个辨认阶段。辨认阶段即简单反应时阶段就是材料正面呈现时的反应时间,而心理旋转的时间就是被试对按某种倾斜度呈现的字母或数字的反应时间减去辨认时间。所以,表象心理旋转的速度也即心理旋转的时间除以倾斜的度数。

5.简述反应时测量技术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北师大2004研,华东师大2003研)

答:反应时测量技术包括减法法和加法法两种。减法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安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时作业中,其中一个作业包含有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加工阶段,而其他方面则相同,从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差异即可判断那个特有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像简单反应时、分辨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差异可归结为分辨过程、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基本的时间——即简单反应时间三者都相同。这种方法可从测得的总反应时间中,分析出研究者感兴趣的过程,这一过程可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插入或删去一个加工阶段、不改变其他加工阶段来实现,原则上连续相减可获得每个加工阶段的持续时间。在认知心理学中,经常应用减数法提出很多信息加工的过程分析和一些新的理论构思。如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实验中应用减法法验证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心理旋转实验。

加法法的基本思想,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相互制约,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布独立,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事先可以发现或观察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将各因素所需时间相加,从完成各阶段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加法法经常被应用于确定认知加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如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应用加法法的思想确定了信息提取过程包括四个独立的加工过程,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实验设计(新增题)

设计一个实验室实验测量速度——准确性权衡。(中科院2004研)

答:(1)在完成用反应时作为反应指标的各类作业中,人类被试可以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反应速度,这样会使对反应时的解释复杂化。人在完成反应时任务中,平衡速度与准确性的操作特征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个体在完成一种操作性技能过程中,如果要追求比较快的速度,则准确性会降低。如果要重视准确性,则被试的速度会慢下来。

如果被试在完成某些反应时作业的“反应时——错误率关系模式”是由速度——准确性决定,此时的反应时指标就不可靠,因为被试追求正确率可能成为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因追求正确率所造成的反应时差异,掩盖了真实的反应时差异,不能正确反映被试的反应特点,遇到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这一操作特征所带来的影响。

(2)实验设计

研究题目:被试在操作反应过程中的速度——准确性权衡性现象

被试选择:选择40名中学生作为被试,男女生各半,被试之间无明显其他特征差异。实验材料:事先制作好的一些图形卡片和对应的文字、一些英语单词 

实验过程:设计一个图形操作实验。在实验的前一部分,呈现给被试一些实验材料,让被试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辨别记忆。在实验的后一部分,给被试材料后马上要求被试进行识记。同时,主试要求被试将回忆的材料(比如英语单词)用笔记录下来。主试记录在不同限制时间内被试的正确数和错误数。

结果分析:根据被试在实验中的正确率和错误率进行比较分析,加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