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改进教师管理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48:52
 案例1:从“教学一得”到“读书笔记”

  为促使教师养成读书学习与反思总结的习惯,学校要求教师在每学期期末交一份纸质文稿“教学一得”,题材不限,可以是本学期发表的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也可以是未发表的教育随笔、总结。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的博客里有了这样的留言:“为啥非得这样反思呢,浪费纸张啊!”、“形式主义!增加老师负担!”、“科技就是好啊,你直接从网上下载一篇,根本用不着看写的是啥,只把名字改成你自己的,就可以交差了!”

  反思: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家抵触“教学一得”,不能解读为漠视读书与反思,只能说明措施低效甚至“负效”。如何才能让教师愿读书、会反思?

  应对:改“教学一得”为“读书笔记”。我们首先提出“不会学习的老师教不出会学习的学生”、“多读书,才能教好书”,从舆论上造势,从观念上引导,让教师知道“为什么读”。随后,我们有意识地引领“读什么”,由教科室负责搜集、编辑有关新课程理念、实践探索等文章,印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同时把文章的电子版上传到校园网上。教师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好文章也可随时上传到校园网,并写上推荐者姓名、荐者语或点滴感悟。不久,我们的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符合教师们的工作实际了。下一步,便是指点教师“怎么读”,我们引导教师要把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既要博览群书,也要读透其中一本专著或某几篇文章。每位教师完成的读书笔记既可以是读后感、好文章摘要、课题研究思路,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反思日记和教案设计,这些读书笔记又被及时充实进校园网。这样,人人都成为校本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校本知识生产、贮存与分享的良性机制得以形成,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了实际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