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通货膨胀会劫贫济富? //适度减缓经济增速给热钱降温 //单边升值预期加大流动性过剩压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2:36:00
为什么说通货膨胀会劫贫济富? // 适度减缓经济增速给热钱降温 // 单边升值预期加大流动性过剩压力 // “货币泛滥将引发通胀”是杞人忧天
2010年10月24日 11:09:02  来源: 齐鲁晚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9月CPI上涨3.6%,创下了23个月来新高。尽管如此,人们仍然感觉统计局公布出来的数据和实际的感受有很大偏差。在经济学家看来,当前的通货膨胀风险或许尚可控制,而在低收入群体的日常生活中,物价上涨产生的压力已经非常明显。姑且不论我们对CPI的容忍度和警戒线究竟应该定在哪里,通货膨胀的话题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简单地说,当一个社会中商品价格普遍上涨时,通货膨胀就出现了。要知道通货膨胀是怎么来的,我们就要看经济是怎么运作的。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发行货币是为了方便买东西,一个时期内社会所生产出来的物品是一定的,货币的多少就决定了物品价格的总体水平。当国家发行了过多的货币,使得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进而引起货币贬值现象的时候,通货膨胀就来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钱不值钱了”的现象。现代货币发行早已经脱离了金本位,进入到纸币时代,纸币的发行依靠的是国家信用,制造纸币的“铸币”权力通常为国家所垄断。在这个意义上讲,通货膨胀可以看做是一种税收,是国家发行的一种隐性税收,在经济学上,其被称为“铸币税”。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通货膨胀有一种劫贫济富的效应。为什么说通货膨胀会劫贫济富呢?设想一下,社会中有两类人,一类是富人,一类是穷人。拥有更多资产的富人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很多的应对策略,例如通过投资房产、股市等保值增值,但是穷人就不一样了,因为穷人在信息、能力、资源等方面都没法做到使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或者有,也很微弱。这一方面是因为穷人自身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放开投资渠道引起的。穷人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就只能自己攒钱养老、供子女上学等等,越是穷的人越是要通过储蓄来寻求保障,而这些储蓄除了银行利息外,又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获得更高的收益。当银行利息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时候,实际的利息其实是负的,也就是说存在银行里其实是亏本的,但是没办法,还得存,因为不存就亏得更厉害,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讲是一种“被迫储蓄”。在这种被迫储蓄下,穷人的储蓄使得富人更可能利用这些资本获得进一步的增值。换句话说,穷人被迫补贴了富人。因此,通货膨胀对穷人更不利。
搜索更多通货膨胀 穷人 的新闻
加息周期“起步”应对通胀风险
调控短期重点向“反通胀”倾斜
央行加息有望缓解通胀压力
穷人承受力就是通胀警戒线
专家称通胀可承受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面对通胀,中国人的承受力特强?
适度减缓经济增速给热钱降温
2010年10月25日 08:34:44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此次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是一次较为成功的会议,预计对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影响很正面。
我们看到,这次会议是一个争议最广泛,交锋最激烈,但成果也很多的会议。从公报上看,讨论的议题很深入,成果比预期的要多,说明主要国家能够相互妥协,更说明,这个世界需要团结,而不是冷战。所谓汇率战将导致货币战、贸易战的预期降低了。当然,这次会议的最大赢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说明欧美让步更多。首先,它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都得到了提高,中国提高到第三位。如果想到欧洲原来是不同意让步的,这次让步显示了中美间的默契程度;美国变化不大,仍然保留否决权,这是预期之中的,美国能够严守底线,逼迫欧洲让步,反映了欧洲竞争力的下降。
同时,二十国集团会议声明,全体成员都同意“克制货币竞争性贬值”,发展“更多由市场决定、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汇率体系”。这句话是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说的,尤其是针对中国。反过来说,没有中国的同意,这句话也写不上去。这是一个巧妙的妥协。当然,会议不会忘记提醒美国,因为美元毕竟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储备货币和全球贸易的结算货币,公报特别谈及“拥有储备货币”的发达经济体要克制,可以这样解读,它显示了二十国集团中的大多数成员对美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美元进一步走软的担心。对此,美国财长盖特纳22日在会议结束后专门谈到:“让我再次重申,美国支持强势美元政策。”同时再提:成员将“加强多边合作,以提高外部可持续性,追求各种有益于促进减少过度不平衡和把经常账户不平衡维持在可持续水平的政策”。很显然,这次会议实现了国际社会所追求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团结,有利于外汇市场的稳定。而当前的所谓稳定,就是美元不会大幅度下跌,欧元将回调。同时,由于中国经济明确减速,商品货币也会出现小幅度的调整。
值得警惕的是,在人民币汇率已经扩大弹性,小幅度升值后,欧美的经济学家和政客们仍然不满,继续压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可以预见,人民币汇率之争不会因为G20而平息,因此需要制定中长期的人民币战略。这个战略需要从根本上回答,人民币为什么不能大幅度升值。
我认为,人民币汇率不能大幅度升值有三大理由:一是中国目前是主要依靠模仿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国家,而模仿创新的最大弊端就是重复建设更多,GDP水分很大,货币发行也多。人民币升值过快,必然暴露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流动性泛滥问题,资产市场泡沫问题,于是可能引发人民币大幅度贬值。这种大起大落,中国受不了;二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欠发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没有市场化,因此不但在国际外汇市场没有话语权,人民币汇率至今还与美元捆绑,被美元汇率所牵制。说白了,美元在很大程度左右着人民币汇率,甚至可以左右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在没有国际市场话语权、定价权的时候,人民币贸然大幅升值很危险;还有就是中国的企业和老百姓无法像很多国家那样应对汇率的突然大幅度升值。历史上美国人曾经逼迫德国马克和日元大幅度升值,但这两个国家早就开始布局国际市场,它们的企业有成熟的海外投资经验,可以将很多产业迅速地转移到海外,高汇率与低成本相结合,堤内损失堤外补。中国企业行吗?既没有经验,目前的国际环境也不同于以往;它们的老百姓可以自由地投资海外市场,到发展快、汇率相对较低的国家去淘金,而中国的老百姓不行,人民币不能自由出境。人民币汇率急升,中国老百姓会眼看着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在大幅度提高,而国内购买力却跟不上。老百姓拿着“升值了”的人民币却出不去,眼看着人民币的国内购买在贬值,干着急。因此,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不符合中国国情,国际环境也不容许。
加息以及人民币稳步升值趋势,肯定会增加对国际热钱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迟迟不肯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它们维持低利率的时间(预期)越长,人民币对国际热钱的吸引力越强。如果我们将加息的主要目的理解为“调结构”,将人民币稳步升值理解为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所谓的热钱隐患就有了不同的解读。
我们知道,国际热钱追逐的长期目标有三个,一是国际货币市场利差,二是经济增长速度之差,三是经济增长质量之差。本次中国央行加息主要目标并非防通胀,未来也不会连续大幅度的加息,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差会得到控制,不会大幅度地拉开,目前的利差不会加速热钱流入;同时,中国扩大进口,尤其是加大从欧美国家的进口,可以拉动这些国家的经济,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减少经济增长的速度之差,这也会减少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当然,中国适度地减缓经济发展速度,也会使热钱暂时失去追逐目标。
总之,虽然调结构会略微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但中国未来的增长仍然会是全球领先的,增长的质量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国际热钱不可能不到中国来“淘金”。我们管理热钱的思路不是一个劲地设防,阻拦国际热钱的进入,而是疏导,让它们更多地配合我们的增长方式转变,进入实体经济中的新兴战略产业,而不是哄抬物价,流窜于虚拟金融市场。
本次中国央行加息主要目标并非防通胀,未来也不会连续大幅度的加息,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差会得到控制,不会大幅度地拉开,目前的利差不会加速热钱流入;同时,中国扩大进口,尤其是加大从欧美国家的进口,可以拉动这些国家的经济,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减少经济增长的速度之差,这也会减少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当然,中国适度地减缓经济发展速度,也会使热钱暂时失去追逐目标。
虽然调结构会略微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但中国未来的增长仍然会是全球领先的,增长的质量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国际热钱不可能不到中国来“淘金”。我们管理热钱的思路不是一个劲地设防,阻拦国际热钱的进入,而是疏导,让它们更多地配合我们的增长方式转变,进入实体经济中的新兴战略产业,而不是哄抬物价,流窜于虚拟金融市场。□何志成
搜索更多人民币 汇率 的新闻
防治热钱当堵疏结合
热钱汹涌与股市盛宴
加息表明宏观经济政策重点转向
对经济适当减速要有容忍度
不唯GDP是从 发展“共享性”经济
单边升值预期加大流动性过剩压力
2010年10月25日 08:34:4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当前,我国经济整体上依然处于由回升向好向良性循环转变的关键时期,但是实体经济在短期内还必须依靠政策支撑,持续扩张货币政策导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积累,通胀、资产价格上涨等问题更加突出,应对不当,可能会拖累甚至扭转整个经济复苏进程。下一步,中央政府遏制通胀加快的主要精力要放到“预期”和“预防”上面,要切实采取措施,防范市场投机资金将部分商品生产领域的不确定因素演化为大范围的通胀。与此同时,要谨慎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更多运用数量调控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
今年以来,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和输入性三种类型的通胀同时出现,并且在部分商品市场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形态,即在流动性持续过剩的大背景下,较高的通胀预期已经成为常态,由此导致商品生产领域的不确定性极易与国内外市场投机需求相结合,出现以通胀预期自我强化为核心的新型通货膨胀。这种特定市场环境下的混合形态通胀,导致政府管理通胀的难度大大增加。
今年以来粮食市场走势反映了通胀预期条件下价格波动的新特点。从国际看,今年一、二季度在国际粮食市场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粮价呈波动下跌趋势。进入三季度,俄罗斯因持续干旱,小麦减产,8月宣布禁止谷物出口,国际投机资金大举进入粮食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从国内看,今年前三季度,粮价总体上呈稳步上升态势,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同比上涨10%以上。从国内外粮食比价看,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低于国内,虽然三季度国内粮价大幅上涨,但仍低于国际价格。也就是说,国内市场粮价上不存在输入性因素,主要是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粮食生产环节出现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与市场投机需求相结合后被迅速放大,当前部分地区出现的鲜菜、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快速上涨,以及此前市场一度大肆炒作的绿豆、大蒜和糖等商品价格波动原因即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不一定由实体商品供求关系决定,而是更多受资金供求关系和通胀预期、市场情绪等人为因素影响,这是当前政府管理通胀的难度之所在。四季度,一方面,夏粮产量接近上年,早稻产量略减,秋粮丰收基本已成定局,国家粮食库存总体充裕,粮食市场供给有较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国内粮食通胀预期很强,多种市场主体竞争参与市场收购,近期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但部分时段、个别品种粮价很有可能被市场投机资金大肆炒作,产生波动,应对不好还会导致连锁效应。
就四季度整体物价水平而言,从国内看,市场流动性仍然宽松,部分社会游资的投机性需求很大,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还可能继续上升,主要农产品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从国际看,美国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产品价格持续高位震荡,部分农产品供给趋紧,输入性通胀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增大。总的来看,翘尾因素的影响在后几个月将继续逐渐走低,但是新涨价因素有可能影响国内物价继续温和上扬。
日前加息被理解为实体经济已经基本回到了自我良性循环的轨道,政府可以承受经济增速放缓的不利影响,从而集中精力治理通胀和房地产等资本市场泡沫。实际上,这只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之举,即紧缩实体经济作为一种“损害”,与通胀在超过3%之后继续上升、迅速放大并戳破房地产泡沫这两种“损害”相比,政府只能优先解决后者。从实体经济运行看,进入三季度以来,各地的投融资平台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整顿阶段,该撤销的撤销,该改制的改制,该出售的出售,在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尚未进入盈利周期、民间资本投资活力还没有从根本上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一旦失去了融资平台这个“造血机器”,加上“十一五”节能减排硬指标的约束,下一步的投资进而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无疑会受到一定影响。在这个关键阶段选择总量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央政府需要下很大的决心。
本次加息主要针对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过快,但美国最近重新启动量化宽松政策,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纷纷采取直接或间接地本币贬值策略,三大经济体的利率几乎都维持在零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旦进入单边加息和单边升值通道,与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结局不会有太大差别,即先是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把股票和房地产等资本市场泡沫迅速吹大,虚拟经济不但不会继续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甚至与实体经济争夺金融资源。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后,整个金融系统也被拖入呆坏账的泥潭。因此,即使不考虑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加息政策也不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不做调整的情况下继续使用,更不能进入加息通道。同样道理,为了不对国际资金形成稳定的人民币升值套利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必须是双边的。我们看到,进入三季度,人民币升值加速,外汇占款也大幅增加。其中,7月新增外汇占款1709.51亿元,较6月大幅回升了46%;而继8月新增2430亿元之后,9月再度新增2895亿元,仅次于1月的2981亿元,为年内次高。不论实际操作如何,如果形成所谓的“小步快跑”式的“单边”升值预期,中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压力将难以承受。□樊彩跃
搜索更多通胀 粮价 的新闻
加息表明宏观经济政策重点转向
对经济适当减速要有容忍度
不唯GDP是从 发展“共享性”经济
长假盘点不应止于“经济账”
中国服务经济时代2015年来临?
“货币泛滥将引发通胀”是杞人忧天
2010年10月25日 08:33:35  来源: 京华时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最近业内有种观点,说中国10年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450%,可谓货币泛滥,未来可能引发通胀、资产泡沫甚至金融危机等问题。对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是杞人忧天。
先纠正上述观点中的一个数字。其实,9月末M2余额69.64万亿,相当于2000年末13.84万亿的505%,增幅是405%,而不是450%。
近10年来中国M2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高增长。假设今年GDP和CPI分别增长10%和3%,则2010年末GDP和CPI总指数分别相当于2000年末的311%和125%。假如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不变,这10年内GDP与CPI的增长,对M2累计增长的需求也高达289%。
三个因素是M2超量的主因:一是2009年为刺激经济,M2增长了32.35%;二是房改后房贷市场的大发展,10年前,中国个人房贷余额几乎为零,而今年上半年已达5.74万亿元,相当于M2的8.52%;三是外汇储备的增长,中国外汇储备已达26483亿美元,比2000年末增加了24827亿美元,按加权平均汇率7:1计算,累计投放的货币也超过17万亿元,虽然央行发行的央票以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吸收了其中的大多数,但仍推动了M2的增长。
从M2与贷款、GDP之比也很难得出M2超量增长的结论。2000年末,中国M2与GDP之比是140%,2008年是151%,2009年受经济刺激政策推动升至181%。M2与贷款之比方面,2000年末是100%,2008年末是97%,2009年猛增至119%。这两个比例在10年里的前8年都没有明显的增长。
中国M2与贷款、GDP之比在国际上也并不是高得不可思议。从2008年的数据看(2009年M2的增长是特别因素造成的,不可持续,也不具可比性),当年中国M2与GDP之比为151%,日本为207%,英国为127%,美国为88%;当年中国M2与贷款之比是97%,日本为89%,英国为184%,美国为51%。需要指出的是,当年中国M2与贷款、GDP之比明显高于美国,其主要原因,一是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明显高于中国,二是美国的金融创新使得相同的单位货币可以满足更多的货币需求。但引发危机的恰恰不是中国M2与贷款、GDP的高比例,而是美国的金融衍生品。
2009年中国M2增长过快的主要负面影响是加剧了房价上涨,而目前房价是重点调控对象,超发货币很难再在楼市产生较大的推动力。至于通胀,在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和粮价都已有一定涨幅的情况下,温和通胀可以预期,但恶性通胀的概率并不大。(黄祖斌 原题:中国并未大量超发货币)
搜索更多M2 GDP 的新闻
加息周期“起步”应对通胀风险
调控短期重点向“反通胀”倾斜
央行加息有望缓解通胀压力
穷人承受力就是通胀警戒线
面对通胀,中国人的承受力特强?
厉以宁建议提高通胀线 让百姓忍受通胀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