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保卫战":争夺定价权 告别"白菜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10:11
一个享有“垄断”地位的供应方,居然没有定价权,这种罕见现象是中国稀土真实的历史。面对外界对中国封锁稀土出口的无端指责,中国商务部官员日前表示,中国现有稀土资源仅能维持未来15至20年的需求,有可能还需要进口。

  在钓鱼岛事件后,日本媒体凭空报出“中国对日断供稀土”的消息,称中国拿稀土当“政治牌”,从侧面揭示出稀土贸易背后的国家战略意义。

  实际上,中国早在2008年就对稀土贸易进行调整,其原因一是稀土产业的污染,二是中国长期低价出口稀土,已经对本国资源量造成威胁。围绕稀土展开的保卫战,将使稀土“白菜价”成为历史。

  稀土“白菜价”将成历史

  “保守估计,2014年全球稀土消费量将达到18.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日信证券分析师汪华春表示。

  而关于全球稀土的分布,目前业界有不同说法:一说全球50%以上的稀土在中国,探明储量有6588万吨;而上月美国国会一份报告中,中国稀土储量有3600万吨,占全球的36%,比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多出700万吨。

  “谁也说不清哪个数据最准。”汪华春对羊城晚报记者说,“但可以肯定,中国的份额一直在减少。”原因是中国稀土开采量常年达到全球的90%以上,且多作为初级产品出口。

  由于缺乏管控,中国稀土资源长期处于乱开采、贱价卖的困局,供应商互相杀价,让国外收购方得以用“白菜价”购买。

  统计显示,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增长近10倍,价格却跌至1990年的一半;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中国稀土再次惨跌。

  但与此同时,稀土的“家底”却与国家战略关联。长期以来,同为储量大国的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几乎不作开采,多从中国购买稀土;没有稀土资源的日本几乎全靠中国供应,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日本在海底藏了20年用量的稀土。

  其中的隐患显而易见:一旦中国稀土临近枯竭,本国产业陷入停滞,国外仍握有可观储量,即可反制中国。未来配额或在产量二三成

  “中国强调没有封锁稀土出口”。美国媒体日前引述中国商务部官员的话说,中国不可能继续承担供应世界的角色,甚至不排除有一天倒过来依赖进口稀土。周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中国近来已根据国内法律法规对稀土产业采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

  实际上,中国对于稀土资源的保卫早已开始。2008年,工信部等部委出台了《2009年-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拉开了国家强势监管的序幕;从2004年开始的出口配额限制也愈发严厉,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0年一般贸易的出口配额仅30259吨,环比减少64.21%。

  国信证券分析师彭波表示,这显示了中国政府对稀土资源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意欲真正建立对稀土产品的全球定价权。“未来出口配额可能严控在指令性生产总量的20%至30%”。

  稀土家族价格分化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把稀土当作一个整体来讨论。实际上,稀土家族17类元素的应用方向、监管难度、价格走向并不相同,“一刀切”的行政监管也许太落后。

  中、美、日三国的稀土消费量占全球的85%,各国的使用重心不同。从产业方向看,也存在“重稀土”供需偏紧,“轻稀土”供给偏松的局面。

  “企业会加价销售比较稀缺的重稀土元素,更会出现配额非法买卖、爆炒的局面。”日信证券汪华春对羊城晚报记者说,轻稀土出口市场价格与重稀土相差上百倍———因此实行“一刀切”的配额管理是不科学的。

  除了内部价格分化,稀土的国内外市场价格走向也将分化,原因是两个市场呈割裂状态。汪华春认为,出口市场受制于供给的减少,会接受较高的出口价格,而国内价格不会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