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已经由集体化社会向社会化社会迈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20:22:36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是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它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从解放区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到改革开放前的高度集体化社会,这个特殊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段。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我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自从小岗村改革开始以来,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改革开放运动。自此,中国近乎在一种自然的过程中开始向社会化社会转变,这种转变,正是一种蕴涵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的过渡。但是,我国学界并没有对这种“过渡”注重研究。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来看,社会化问题,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加以研究的时候了。下面是笔者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集体化社会与社会化社会的区别

  要深入研究社会化问题,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集体化社会和社会化社会的问题。
  什么是集体化社会?集体化社会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以集体为核心单位进行社会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人们离不开社会活动,尽管以各种方式参加社会活动,比如参加各种聚会,还如上学、参军、当工人,等等。但是,即使这样,也不是社会化社会,因为这些事情的实现,是以集体为基本单位的,而绝大部分人是以集体单位为永久性的依托的。所以,是集体化社会而不是社会化社会。
  社会化社会与集体化社会不同,社会化社会就是人们以整个社会范围为基本活动场所,在全社会范围内可以自由活动与自由组合的社会活动的表现形式。从我国现阶段看,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情况来看,即使有如城乡户籍等因素的制约,并且在许多时候是在集体的范围活动或组合的,但它并不是以集体单位作为寄托的,集体不能干涉他的活动自由,他随时随地都可以离开,去进行任何社会性的范围活动,或者与社会范围内的任何人进行自由组合,而集体不能干涉他的自由。

二、社会主义集体化也是小农经济下的社会发展一种探索

  世界上虽然一度有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但是,还是处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时期。在社会主义形式的各个国家,在还是小农经济或者是落后的农业经济的时期,基本上采用了集体化的社会主义的做法,这也是必然的。
  小农经济(或者说落后的农业经济)生产力水平非常低,那么,不采取必要的组织形式,显然是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集体化以后,集中了的土地地块就能够适应现代化机器的耕作的需要,也就是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为了在为现代化农业准备条件的基础上,附带一些其他的优越性设想,在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上,实行了不同形式的集体化。
  然而,由于忽视其他一些方面不适于集体化的条件,就对集体化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因素,使农业生产并不十分尽如人意。因此,改革是必然的。中国率先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改进了集体化的形式。就是在产权分离的基础上,改革了集体化以前的出工一窝蜂的大呼隆形式,形成了责任制的形式。激发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使农民得到了温饱,进而开始了快速的发展。还在农村改革成功的基础上,推进了城市工商业的改革,使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成功地创新了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大包干打开了由集体化向社会化过渡的大门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应该说是对集体化形式的改革,把出工一窝蜂的大呼隆形式改变成为责任分明的大包干形式。人们没有意料到的是,这种制度性的变革,使集体化社会在无形中产生了结构形式的改变,向社会化社会的逐步过渡。
  由于中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很大一部分还处于农耕阶段,加上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迅速下降,在实行大包干之后,使农民显露出了微型小农的真实面貌。这样,在责任制之后,农民在自由经营承包土地的情况下,有了非常多余的劳动时间,随着制度的放开,农民就能够外出或者在乡村或者到城市去寻找工作增加收入。这样,在集体之外,就又多了一层关系,就是劳动者与社会的自由组合的关系,并逐渐被社会接受、认可。劳动者逐渐可以(现在正在形成无有障碍的状况)到社会的任何地方与他中意的任何人融合成为一个生产体了,虽然制度还需要完善或正在完善。但是,这是一种无形中的社会转型,是由集体化社会向社会化社会的伟大转型,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四、社会化社会的优越性

  集体化社会是适应生产力落后时期的一种社会结构形式,社会化社会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时期的一种社会结构形式。
  在落后的生产力下,除城市工业之外,基本上是小型的农业生产:耕牛、镰刀、男耕女织,小手工业。大体上一个家庭就能够经营农业生产。在一个生产体中,虽然他们不在一个家庭中,没有行业分工,大家进行的都是同一类的农活,可以说是千篇一律,家家如此,人人如此,生产是如此简单,所以,不用在千里之外进行结合,就是在本村本地,就可以了。但是,集体完全可以完成人才的过渡,以满足各种人才的需要。
  社会先进生产力下的社会化形式,是开放性、多样性的。不论是政府、企业、城市、农村都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例如:工程师、设计师、会计师、技术员、各种各样的技术工人,等等,都是在一个固定的小范围内得不到的,所以就必须在社会的范围内进行新的组合,并且是随时随地而不断产生的组合,才能不断更新需要的人才。再一方面,生产的专业化和供应形式已经市场化了,也必然打破集体的范围,成为社会化的供应形式。所以这一切都在促使打破集体与集体经济,形成人们在社会范围内的自由组合的新的社会机制。这种社会的组合,使个人得到更加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社会也进行了优化的组合、大大地解放并发展了了生产力,使生产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起来。
  这种适合人们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形式,就是超越于集体化社会的一种当今社会最需要的社会化社会的社会形式。
  社会化的生产需要社会化的组织形式。
  社会化不是某个个人意志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机器生产需要社会化的组织方式。人们在集体的小范围之外得到经济生产的组合,使得人们的视野开放,能力增强。比如一个农民,在一个集体的范围之内,只能够局限在这个集体之内,虽然工商业生产影响着他,但他的思路与视野,终究摆脱不了“集体”这个小范围的束缚。因为这个“集体”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所以,他的思路与视野,就是以农业生产为终点的,如果还有其他的影响的话,就一定会受到农业生产的现实的局限。相反,他一开始就是处于社会化的环境之中,他的思路与视野,就一定会以社会这个大环境为基础,他的思路与视野就会以社会为前提得到提升,他也便从整个社会来考虑设计安排自己怎样融合在社会的整体之中。那么,他就会抛开集体形成的局限,积极学习社会需要的各种知识。当然,集体的需要也就成为社会需要的一个部分,他就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自己怎样办。社会需要的如此多多,社会在影响着个人,个人也在促进着社会。就这样,个人在社会的发展中获得了出路,社会因为个人能力的发挥而得到了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最能够证明这一点。城市因为农民工而飞速发展,同时农民工在各方面也都得到发展。他们的经济收入,比在集体时上了一个台阶;技术上,比集体时代更加丰富。如华西村来说,不是因为社会化,华西村是不能发展得如此之快的。在农民工,是比在原来集体中大大增加了收入。这不是单方盈利的问题,是双赢。由此,也进了社会的整体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方面,因为现代化是集约化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不需要集体合作。但是,在集体中,恰恰相反,劳动力密集,加上集体的局限,发展工商业就比较缓慢,不能合理安排劳动力。这样,就难以解决人员的分工与分流问题。如此,实现集约化生产就成为一个难题。当然,在现实情况下,土地集中问题同样是个难题,但是这不是因为责任制或者大包干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农民相对过多的原因,而大包干也恰是真实适当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正确的过渡点。因此,只有在生产的发展中,加以宏观的调控,才能够恰当的解决这个问题,形成现代化的大农经济。不难看出,我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社会化社会的基础和要素。

五、重点要打造社会化的发展环境

  我们对集体化社会和社会化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同,其效果是不同的。
  如果我们把侧重面放在集体化方面,那么,就只有以集体化为前提。因为集体化是以集体化为前提的,那么,我们就会走上集体化的老路,就限制了社会化的发展。
  如果我们把侧重面放在社会化社会上,集体就只能是社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了社会化服务的,不能与社会化相矛盾,只能在社会化中与其统一起来,就促进了社会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只能提倡社会化社会,重点建立社会化社会。
  在社会化方面,我们其实已经开始了社会化的进程。农民工进城、打破户籍藩篱、城乡统筹等,已向社会化的完善作出了相当大的前期工作。
  社会化,要求我们彻底打破集体化的观念,在思想上树立社会化观念,完善有利于社会化的各种制度,为创造和完善社会化创造条件。
  那么,如何营造社会化社会的环境呢?
根据笔者对社会化社会的粗浅认识,谈几点建议。
  首先,是逐步地彻底拆除农村与城市户口的羁绊,实现迁徙自由,就业自由为农民能够在社会范围之内自由就业进行社会化的生产与社会化的组合创造无障碍的条件。
  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民的劳动生产与行动开始相对得到了自由,一些农民在农业劳动生产之余可以经营其它生产,或者能够出外打工,就冲破了集体的范围开始在社会范围内进行活动。这是社会化的开端。逐渐,农民进城的多了起来,积极作用得到了展现,被社会所肯定与得到了社会的支持。身份证的实施,给农民农民进入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打开了社会化的突破口。农民开始广泛地进入了社会,在社会的范围内进行社会化的组合。但是,农民虽然可以进入城市,在城市中进行自由地社会化结合,但是,户籍在城市与乡村的差异仍然成为进行社会化组合的羁绊:地域的限制与居住的困境仍然是农民社会化的非常严重的障碍。使就业生产等等的社会化组合仍然受到限制。所以,要建立社会化社会,就必须拆除户籍上的城乡藩篱,才能够完全无阻碍地为完全实现社会化打开通畅的一条出路来。
  其次,社会化要求社会及早铲除职业身份制度。只有铲除职业身份制度,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个人的能力,使社会化进行的更为通畅。
  因为分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你是工人,我是农民,而他则是商人……。所以会有这些职业的不同,是因为社会分工与个人的特定的条件所形成的。因为各个人的条件不是一定的,而是变化的,在条件变化之后,从事的职业必然发生变化。相应地职业身份就一定发生变化。一个人或许职业身份永远不会发生变化,或许会发生许多次变化。但是,在现在,职业身份是一个人的固定身份,不会因为职业的改变而改变。这种现象似乎在证明,职业的改变恰恰是不合理的。比如农民进城做了工人,就连同他的职业身份一起,称作农民工。这表示他只应该是农民,不应该是工人。这种现象给职业转变带来了非常巨大的障碍。因此,他不是工会的组成人员,不能享受工会成员的待遇等等。这是一种人身歧视,非常不公正公平。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的不公平。比如,一个农民,有了当职业作家的条件,但是,因为他的身份是农民,许多条件就限制了他进入这个行业。这个就业歧视限制了农民进入作家这个行业,因为这种就业歧视使有能力的农民不能进行作家这个行业,因此,就把他拒绝在了职业作家的这个门槛之外。
  我为什么要用作家这个职业做例子?胡锦涛总书记在五中全会的报告中说,文化产业是今后发展非常重要的产业。今天的农民是解放以来成长的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有写作与研究的能力。但是,这种歧视,拒绝他们进入写作与研究的行列。因此,一,是他们不敢打算进入,因为就是有了成就,也没有人承认,不能就业;二,有了能力被拒绝,就形成人才的浪费。这样,怎样很好地发展文化产业呢?这种歧视,不利于社会化的组合。
  社会化社会就是包容性社会,生产就是包容性生产,增长也是包容性增长。再次,就是社会化的组合要求政企分开。
  严格地说,政企合一是集体化社会的社会结构。在全社会都成为一模一样的集体才是集体化,至少在一个行政单位来说统一集体了,才是集体化。所以,经济生产必然与行政领导合在了一起。社会化必然是政企分开的社会。比如,如果一些人在行政单位之外进行社会化组合,就打乱了集体化的组合方式。小的范围来说,一个村庄之内,有一些人在村庄之外进行社会化组合,那么,这个村庄怎么能够集体化呢?所以,必然的结果就是,集体是集体,行政是行政,是无法合一的。
  社会化的结合不是要求统一,而是要求根据条件实事求是的进行组合。如果生产不需要集体共同生产组织,也就是说,不需要合作,就可以根据情况单个人进行生产;如果生产需要几个人共同进行生产,否则就不能够进行,那么,就可以几个人合作起来,组织成为一个集体;如果生产需要几万人或者几十万人进行合作,那么,就几十万人合作在一起,组织成为一个相当规模的集体。如果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法人,是经济实体,就在行政村的管理之下,进行生产;如果需要数个人,那么就是在行政村的管理之下。然而,在许多个人组合起来的集体里,数个人可以不是一个行政村的。这样,行政村就各负其责的进行管理;如果是数万数十万人的相当规模的集体里,那么,就是跨村、跨县或者跨省的组合,所涉及的行政单位就各负其责。不管是单个人的生产,或者是许多人的生产,抑或者是数万数十万人的生产,它们都是经济实体,都是法人,只是单位的大小不同而已。行政单位只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不管经济生产事务,经济生产事务就是法人管理的事情,这就是政企分开。经济实体是根据实际协定或者实际情况的发生变化,集体中的成员不时产生变动,进行新的组合,没有一定的变化模式。
  这样,集体就不能是多种业务的永久性集合,而是相对的、专业的组合。就是现在提倡的专业生产合作社,服务性的群众团体,如合作医疗、合作金融,等等。后者虽然可以是划分区域的,但是,与行政组织是分开的。村政权就只是村政权,决不是以前的集体经济的组织者,弄得政企不分,非常混乱,做自己不善于做的工作,力虽然是出了,但是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大,做了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群众并不满意。在这个方面,农村正在向城市转化,农村政权也应该及早转化为社区组织,才能这种转变的做好服务工作。
  农业生产,因为生产力提高,一个人可以耕种的土地是过去的几十倍。就是中国有辽阔的土地可以使农民耕种,因为市场的需要有限,所以,农民的人数也必须与市场相当,农民人数就自然会减少。所以,就要进行分工。让少数人去进行农业生产,其他人可以进行各行各业的工作。在当前土地缺少的情况下,土地就需要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土地集中,不是劳动力的聚集,而是集约化生产。这就需要流转土地,农民重新进行分工。农业的生产力不适宜集体化生产,而是适宜分散作业。许多劳动力能够在一起生产劳动只是在小农经济下的事情。而在现在生产力已经大大提高的情况下,已经不适合劳动力聚集的密集型作业了。当然,当前尚不具备农民进行分工的条件,但是,事情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条件的不断具备,大农经济就可以实现,农民的分工就可以完成,农业现代化就可以实现。这时候,农民就是一个法人,自己进行农业生产的工作。政府不予不必要的干预。在社会化条件下,集体只是社会化的一种补充形式,不能喧宾夺主,只能为社会化让路。
  其四,社会化可以说是与市场连结在一起的。因为市场的出现,才打破自然经济,使人们要求在全社会中结合自由地组合起来进行生产与活动。因此,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而其重点是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以后农村向城市的发展过程。所以,随着自然经济的被打破,农村或早或晚一定是要城市化的。农村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渐与城市接轨。在农村迅速地发展过程中,村庄在新的整合下,许多个村庄会与城市整合起来,或者是许多个村庄整合起来,进入城市或者形成一个新的城市或者城镇。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适应这种整合,为整合创造条件。根据条件进行对农村行政机构的向城市社区的改造,使它适应农村向城市或者城镇的转化,促进与适应农民的社会化组合和农村向城市或者城镇的过渡的职能的转变,是当今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就是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化社会与集体化社会的不同,及早从集体化社会思维中脱离出来,研究它,熟知它,自觉地为实现社会化社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