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人物)李晚烈士及其后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8:37:44
来源:云浮日报    发表日期:2010-06-14
●本报记者  廖荣波  通讯员  黄伟强
李晚,号晚发,字晚君,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路心村人。李晚原是南洋华侨缝纫工人,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是举世闻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也是我市唯一的一位辛亥革命烈士。
近日,记者到思劳镇城村找到李晚烈士的孙女李悦平,再到路心村寻访烈士的事迹。在路心村虽然已经没有李晚烈士的直系亲属,但在一些村民家中仍悬挂着烈士遗像,保存有烈士的儿子李可通当年在县立云浮中学读书时的合影。谈起李晚烈士的事迹,乡亲们充满敬仰之情。


李晚烈士的孙女李悦平(中)和李悦平的儿子(左)、乡亲(右)在“光荣烈属”之家前留影。

杂草丛生的李晚烈士故居
远赴南洋奔走革命
路心村村民指着一幢破烂不堪的砖瓦房说:这便是李晚烈士的故居,李晚1873年在这里出生。烈士故居建筑已经部分坍塌,屋内外杂草丛生,显然少人涉足。李晚8岁时,在本乡私塾就读,12岁辍学,22岁与高要白诸一位区氏女子结婚。婚后未满一年,李晚便到了香港以缝纫业谋生。
在香港,李晚结识了一批爱国志士,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谈论国事。当他获悉南洋有一批中国民主革命党人在活动时,便放弃了在香港的缝纫业,旋即赶赴南洋吉隆坡,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工余时间,他自费进英语学习所攻读英文,以便谋生和后来工作所需。他对华人公益事业,无不鼎力而为,深受广大华人华侨的好评。
光绪二十五年(1899),李晚同几名民主革命同志一起回到云浮家乡。为开展民主革命活动,在腰古圩租借了一间民房,作为革命同志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联络点。此事被当地反动官吏探悉,阴谋组织反动军警围捕。幸得有人报信,李晚等才得以脱险。之后,他再次离别家乡奔赴南洋。
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积极推动下,一批爱国志士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等组织,在日本东京集会,成立中国同盟会。1906年,孙中山在新加坡建立中国同盟会分会。李晚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参加了新加坡中国同盟会分会,以身许国,奔走革命。当时,李晚的夫人深明大义,曾不远千里,渡海至南洋探望丈夫,勉励丈夫一心革命,勿以家室为念。
参加广州起义壮烈牺牲
孙中山针对新军在广州起义失败后不少革命党人感到灰心的实际,1910年10月,约黄兴、赵声等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在广州再次发动更大规模的起义,同清政府的反动腐败统治者决一死战。为此,孙中山亲自到华侨中募捐,购买武器,同盟会在香港设立统筹部领导起义。1911年春,李晚作为特别组织的敢死队骨干,随黄兴等取道香港秘密潜回广州,参加秘密机关,筹划起义。同年4月22日,黄兴在广州部署起义。正在这关键时刻,负责运送枪械的人员泄漏机密,形势对起义部队非常不利。清政府派出警兵四出搜捕,起义部队好几个机密机关被破坏,一批革命同志被捕。在这危急时刻,革命党内部意见不一致,有的主张暂时解散队伍,等待时机,以后再举行起义。黄兴等仍坚持定于4月24日发难。李晚积极赞同和支持黄兴的主张,他说:“我们身为革命同志,为了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若然怕死,就不是大丈夫。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我们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以此唤醒广大国民,同心同德,履行救国义务。这样,实现革命目的就为期不远了。”
27日下午,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攻入总督衙门,到达后堂,才发现两广总督张鸣岐已经逃走。其余各路起义队伍未能按时策应,攻入后堂的起义队伍纵火焚烧总督衙门,黄兴将队伍分为三路,力图冲出城门,与预定参加起义的队伍会合。起义军刚走出后门,即与大队敌人正面相遇,展开了激战,很多革命党人英勇牺牲。李晚高举义旗冲锋在前,在围攻总督署的战斗中,他与清军展开浴血奋战。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队伍陷入重围。突围后,李晚又转战于双门底(今北京路北段),继续与清军展开巷战。终因后援不继,壮烈牺牲,时年38岁。
事后,广州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李晚等72位烈士遗体合葬于广州黄花岗,这就是有名的广州烈士公园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李晚烈士是云浮地区第一个为民主革命献身的先烈。为纪念烈士的光辉业绩,1929年春,当地政府在云浮县府左侧旧城墙内建成“李晚烈士公园”。公园内建有音乐亭、功勋亭,并由当时广东省政府负责人胡汉民题书“李晚烈士纪念碑”。1929年3月29日黄花节,省政府电令各界人士1000多人,在李晚烈士公园举行集会,公祭李晚等七十二烈士。1933年在烈士家乡思劳创办了“李晚烈士纪念小学”。1942年在云浮县城创建“县立晚君小学”。如今,思劳的李晚烈士纪念小学已成为思劳中心小学。记者采访时,未看见有“李晚烈士纪念小学”的牌子,但该校教学楼活动室写有“晚君礼堂”字样,并有李晚烈士遗像和传记。
烈士儿子从军抗日
李晚牺牲后,其夫人区氏勤劳持家,教导儿子继承父志,发扬革命传统。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大约1939年,区氏毅然送唯一的儿子李可通从军,抗日救国。1942年春,区氏去世,云浮全县各界人士为她举行公祭。祭文中高度称赞她的高风亮节。
李晚的孙女、李可通的女儿李悦平讲述了李晚及其后人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李晚夫妇原来生有一子一女,但女儿夭折,只养大了儿子李可通。李可通结婚后,在家乡与元配夫人高氏生育了二女一子,其中一个女儿出天花夭折,儿子年少时患急病客死广西梧州,只剩下李悦平一个女儿。高氏在李悦平三四岁大时就因病去世。李悦平6岁时,李可通续娶陈瑞芳夫人。新婚第二个月,李可通就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从军抗日,从此永无音信。但十几年前从台湾回来的一名老兵说,李可通解放后在台湾生活,可惜李悦平等家乡人一直联系不到,没有李可通音信。
李晚的儿媳、李可通的续配夫人陈瑞芳婚后没有生育子女,丈夫从军时她只有20岁左右,后来一直没有改嫁,把李悦平视为己出。李悦平也把陈瑞芳当作生母对待。陈瑞芳作为烈士家属,一直得到政府关怀照顾,年老时享受政府补贴,还住进了镇敬老院,直到前年才去世,享年89岁。我们探访路心村时,找到陈瑞芳原来居住的地方,只见门户紧锁,但门前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烈属”牌匾仍十分醒目。
烈士后人引以为荣
李悦平作为李晚烈士后人,她从1957年开始到广州烈士公园拜祭包括她爷爷李晚在内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她的儿子陈先生上世纪90年代在广州开出租车时,每年都拜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李悦平说,作为李晚烈士的后人,她倍感骄傲。
路心村今年68岁的李金泉,他的爷爷与李晚是堂兄弟。早几年李晚烈士小学搬迁时,把一幅李晚烈士的遗像遗留了下来,李金泉便拿回家精心保管起来,后来他还花了300多元为烈士遗像更换了铝合金镜架,至今悬挂在他家厅堂显眼位置。他还保存有一张李晚儿子李可通与同学的合影。照片上写着“东区留云同学摄影纪念”等字样。李金泉说,李晚烈士不仅是李家人的光荣,还是云浮人的光荣。李晚烈士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