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乘“红船”而“走在前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48:16
习近平:乘“红船”而“走在前列” 2010年10月18日 18:14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20

情结八闽抓“小”不放“大”

从1985到2002年,习近平在福建的17年半间,历任厦门市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等职——有人说,他的17年半已经和福建的发展密不可分。在调任浙江时,他在感情上自然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绪,“而且我觉得已经是不解之缘吧,肯定我一辈子都跟福建联系在一起。17年半,也是我最好的年华啊,我是当时人们说是三十而立,我是32岁的生日是我在厦门当副市长履新的时候度过的。就是那一天,厦门市领导说给你接风,你今天上任了。我说今天恰恰是我的生日”。

习近平到任不久,遇到经济过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治理整顿,“大气候不利于采取超常措施。看到大家的心情是希望变,希望我来了以后带着大家变。我只能讲,治理整顿也是一种机遇,把大家心气提一提。我当时主要的思想是:这时候不能炒热。所以,我采取的办法是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有时还给添点冷水,而不是烧三把火。他们给我讲闽东要干三件大事:开发三都澳港口、修建主温铁路、撤地建市。我说,这些事要慢点来,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薄弱,不可好高骛远,还是要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多做一些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工作。”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习近平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 “人民所关心的事情就是我们关心的焦点,人民群众不放心的事情、不满意的事情就是我们过失的所在。”这是习近平曾说过的一句话。在福建出任省长期间,他治理餐桌污染一时成为全国佳话。当时,他向福建省老百姓庄严承诺:“3年的时间,全省23座城市基本上实现治理餐桌污染的目标;5年的时间,全省范围基本实现治理餐桌污染目标。”

至今,习近平还记得第一次到福建时的那种感受:“当时福建整个形势比我想象的要欠发达一些,我是1985年6月份到厦门上任的,从福州到厦门一路走了8个小时。交通条件比较差,道路比较狭窄,到了厦门以后呢,感觉也是出乎意料,过去说是海上花园,但是我看到的市容市貌,都是显得比较陈旧一点,所以厦门的同志也跟我说,美丽的厦门岛好像是一个青春少女,但是穿了一件破衣服。”让习近平欣慰的是,而今的厦门在几代人的建设下已昔非今比了。

“攀龙附凤”誓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2002年10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调往浙江,仍然出任省长。知情者透露,习近平由福建省省长任上调来浙江主政,原本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前,他有思想准备,组织上可能调他到陕西省或西部某省工作,因为他与陕西的渊源要深得多。也许是因为浙闽相邻有诸多类似,也许就是考虑到对“浙江经验”的思路对接,习近平最终没去陕西而来到了浙江。

到浙江短短一个月后,习近平又当选为浙江省省委书记。无论是当省长,还是当省委书记,习近平始终都以平常心从容面对。他说:“ 没有想到一个月以后又兼任书记,一点都没想到。当时,我想一定要做好,绝不能做不好。因为我做不好的话,不是我个人的事情,这是对浙江4600万人民的事情。组织上给你这么重要的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好这个工作,但是我们确实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又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曾经这样概括过习近平的从政之路,从陕北农村大队支书做起,在河北正定正式起步,在福建政坛走向成熟,而在将知天命之年,他又来到浙江,踏上新的征途。为了更好地弘扬民营经济,习近平迅速确定了浙江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了主动接轨长三角,打造生态浙江、文化浙江,发挥深海资源优势等八大举措。习近平说,长江三角洲的沪、苏、浙三省市,是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六大城市群。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必将促进沪苏浙三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保持长江三角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加快打造世界级的城市带,从而牵引和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红色名门之后取信于民常下访

外界评价习近平性情谦和,为人平易,但是做起事来却毫不含糊,甚至颇有铁腕风格。1988年,他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经清查干部违规私建住宅的问题,被他列入调查的干部多达2000多名。记者问:“事后就是这些被处理的干部还恨你吗?”习近平直言:“对我没意见,而且我走的时候,也还是难分难舍的。因为我觉得他们觉得我确实不是为了自己,我跟他们无怨无仇的,我就是来讲一个公道,我们干部不要去伤害人民的利益。”

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习近平为官的一个准则,这种想法来自于家庭的耳濡目染。很多人都知道,习近平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后代,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习近平从小接受的就是革命教育,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浙江的飞速发展让世人惊诧,将浙江精神归纳为四点: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习近平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方”:“浙江人的‘两板’精神是,遇到困难不畏惧,遇到挫折不后退,宁肯苦干,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也不放弃自己的事业。浙江人发展经济不是‘等靠要’,而是通过自身努力。浙江人走遍千山万水,道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从不怨天尤人,这就是‘四千’精神。”

熟悉习近平的人都知道,他非常喜欢到基层去走走看看。无论到哪里工作,他总是要求自己先做一个学生:“ 到一个地方呢,就是先做学生。再一个就是吃透情况,不要盲人摸象,所以我来了以后,就是尽量地跑。”他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在到任浙江9个月后,他跑了90个县市区中的69个。通过这种方式,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民情政情。一位曾多次跟随习近平出访的记者说,习书记的精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比不了。有一次在四川视察当地一批浙江省的对口扶持县,因为地处高原,很多干部都支持不住,中途退了下来,而习近平不仅从头坚持到尾,更是随时随地走下汽车,走到老乡中去和他们谈心,了解情况。

习近平说:“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工作的重要性,长期坚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习近平再三要求有关部门对上访接待的信访件严格落实责任,抓好跟踪督查,及时妥善处理,以“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实效,真正取信于民。

在入主浙江的3年多时间,以习近平为首的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很多决策,这些战略举措切中肯綮,为浙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谐,作为浙江发展的更高目标被提了出来。与之相呼应的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还提出了绿色浙江、平安浙江、数字浙江、文化浙江等一系列目标。而统率这一系列发展目标的核心,正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在浙江已工作多年的习近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切实把“走在前列”的要求体现到精神状态上,乘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