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现象以及有关寓言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1:56:22
“顺其自然”现象以及有关寓言启示

 

 

“顺其自然”,既不是一句口头禅,也不是一个成语,它只是一个不愿透露自己真实姓名的慈善捐助者惯用的化名。甘做无名英雄,弘扬助人为乐的高深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其自然”的行为像一枚举在我们面前的镜子,时时刻刻用无声的语言提醒和督促我们,面对弱势群体,面对那些需要我们帮助和关爱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做?面对整个社会,我们应该担负起怎样的一份社会责任感?

  “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多么动人好听的一首歌啊!作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不需要每个人都像“顺其自然”那样甘愿做个无名英雄,但只要你有“顺其自然”式的那份执着的爱心,就是做个有名英雄又有何妨呢?相信你同样能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在宁波,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效仿“顺其自然”,他们到慈善总会捐款的时候都这么说:“宁波城里不是有个捐款不留名的叫‘顺其自然’吗?那我们也叫这个吧。”“顺其自然”在宁波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个慈善爱心的代名词。在宁波,还有这样的一个现象:一有突遭变故的困难群众见诸报端,接着便会有人以“顺其自然”(或者是“顺其”、“雨顺”、“顺风”)等名字捐款救助。 “顺其自然”的个人捐款行为点燃了整个城市对于慈善的热情。宁波的慈善事业有如此发展,与一个感动了整座城市的普通名字不无联系。

顺其自然遭到别人夸奖是因为他的价值得到了我们的瞻仰,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1、天气太冷了,一只燕子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从天上掉下来,跌在河边的草丛里,冻僵了。 一匹马儿走过草丛,拉了一泡马粪在燕子身上。冻僵的燕子躺在马粪堆里,因为马粪的温暖,让它慢慢苏醒过来了。燕子躺在那儿,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高兴地唱起歌来了。 一只饥饿的猫听到了燕子的歌, 顺着声音,发现了躲在马粪中的燕子,非常敏捷地将它刨了出来,吞下了肚子......

     我看这个故事,寓含有若干个意思,

 

   一、帮助你的不一定都是善意的,善意的帮助也不一定都有善意的结果。

     二、不管是失意还是得意,我们都深陷在不确知的“马粪”里。

     三、在非常惬意的时候千万闭上嘴,声音会暴露你所有的弱点。 

     四、猫在吃饱的时候,就会独自去打呼噜的。人是在不饥饿的时候,也盯着别人的饭碗。

     五、燕子只要活着就会唱歌,哪怕在马粪里,哪怕有一点点温暖。大多数的人,到死都不唱一首赞美的歌。

2、寓言一:绿洲里的老先生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 "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寓意: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寓言二:青蛙的故事记得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直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寓意: 1、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醒,并欢迎改变,才不至于太迟。2、太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很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就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3、要能觉察到趋势的小改变,就必须"停下来"由不同角度来思考,而学习,是能发现改变的最佳途径。

寓言三: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说:"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说:"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寓意: 1、凡事皆不是举手可得的,需付出时间及代价。2、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有投资的观念,甚至需要投资毅力、耐心。

寓言四:割草男孩的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寓意:只有不断地探询客户的评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萧规曹随,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问几个

 3、有这样一则寓言: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老鹰好高鹜远,老鹰说麻雀寸光鼠目……这则预言中,每一种鸟只看到对方的缺点而忽略了对方的优点,其实它们都有优点。

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同行相妒,相互揭短。但我们怎么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见他们的长处?有句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它告诉我们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处。正如唯物辩证法所讲的,我们要全面的看问题,看问题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或看了那一面又丢了这一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别人的缺点,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1、 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牠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牠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2、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3、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 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4、 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 

  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祂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5、钓鱼 

       钓竿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 

      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6、有一个寓言说:有三个渔夫在水潭里打鱼,突然发现有人从上游被冲进水潭,一个渔夫急忙下水救起落水者,并给他做人工呼吸进行抢救。不一会儿又冲进了一个人,第二个渔夫同样下水救起了苦苦挣扎的落水者,……可是,他们同时又发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五个落水者,于是三个渔夫,便忙得不亦乐乎,难以应付。此时,有一个渔夫似乎想到了什么,来到上游,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并在此立了一块“禁止游泳”的警令木牌。可是还是有此类事情的发生,三个渔夫还得照样帮助落水者,后来一个渔夫想,这样下去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便决定要去做一项工作——教人学游泳。这似乎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了好水性,可以使这些人生命得到安全保障,从今以后,从上游冲入水潭的人也就自然消失了。

     从这个故事让我领悟到当前政府的环境整治、保护和我们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好比是渔夫抢救、整治管理和自我提升保护的三步曲。第一步:即运行中发生错误问题时,进行及时的弥补和拯救,以减少损失。第二步:即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关制约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以提高防患意识。第三步:即抓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行普及性的针对性教育和培训,使被动管理提升为自我管理,以提高人性的自觉能力。

     由此看来,政府对环境整治、保护和我们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样不能仅停留在制定几个文件和管理办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普及教育,以培养完善人格,提高人员的自身素质,对建设文明城市和文明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木桶原理(短板效应)

  众所周知,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更进一层,我们可以知道:1 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2 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但朴素的道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分粥”规则

所谓“分粥”规则,是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其所著《正义论》中提出的。他把社会财富比做一锅粥,一群人来分粥,可能有五种分粥的办法:

  一、指定一个人全权负责分粥。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还是一样,负责分粥的人碗里最多最好。

  二、大家轮流坐庄,每人一天。每个人一周里总有一天胀得嘴歪眼斜,其余六天都是饥饿难耐。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消除不公平,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开始这位品德高尚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便给拍马溜须的人和自己多分,分粥又变得不公平了。

  四、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形成分权和制约。这样,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察委员会经常提出种种质疑,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到粥分完毕,早就凉透了。

  在没有精确计量的情况下,无论选择谁来分,都会有利己嫌疑。解决的方法就是第五种——分粥者最后喝粥,要等所有人把粥领走了,“分粥者”自己才能取剩下的那份。因为让分粥者最后领粥,就给分粥者提出了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每碗粥都要分得很均匀。道理明摆着——倘若分得不匀,最少的那碗肯定是自己的了。只有分得合理,自己才不至于吃亏。因此,分粥者即使只为自己着想,结果也是公正、公平的。

  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共行业的规矩,不仅要管社会公众,更要管住业内人,内外统一管理标准,社会生活才能有序而不致乱套。由于垄断着公共资源,“分粥者”就应当对行内外一视同仁,不得厚此薄彼。比如,每到春运和节假日,铁路售票窗口有时连一张票也买不到,但人们却可以很容易地从票贩子手里拿到高出票面价格一倍以上的票。票贩子的票有些就来自车站职工。“火车票就是我们的节日‘概念股票’,不搞白不搞。”一位铁路职工如是说。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的监督管理措施,就是让“分粥”者无权最先“领粥”。

  上述五种分粥制度假设的前提是所有的“分粥者”个个都是自私鬼,没有一个是大公无私的。正因如此,他们一有机会便会“以权谋私”。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托马斯•杰斐逊说:“自由的政府不是以信赖,而是以猜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权力问题上,不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信赖上,而是要用法律加以约束,防止其行为不端。”所以制度至关重要,制度是人选择、交易的结果。好的制度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作为管理人员,我们更应该时时提醒自己,我们所制定的各种制度是否浑然一体,简洁高效,是否处在激励与制约之间的平衡点上。

蘑菇管理

[招法典故]:

蘑菇是自然界中生长在潮湿、阴暗环境中的植物之一。这种环境一般较少见到阳光,人们不常去,因而不易被发现,只有当其成熟了,才会被人们采摘、利用。在管理上,一般将初出茅庐者或新聘员工(即使高层也一样,只是程度和技巧不同)一开始放在无关大局的岗位上,并任其自由表现,然后根据情况决定重用或弃用,这种管理就是蘑菇管理。

[招法概括]:

先观察,再判断,后使用。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而对一个组织而言,一般地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

[招法实例]:

例子多的没法统计。如想学厨师,先去洗一年碗;想做理发师,先去洗一年头;想去当老总,先下工厂车间熟悉情况;准备提拔当市长,先到基层搞调研一年;想让你押送贵重物品,先让你到花红酒绿环境中“享受”一番,看看你是否能经得住诱惑,是否靠得住;等等。

[招法启示]:

对于个人: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中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吸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节俭悖论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其实这个就是节俭悖论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涵义在于: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们都知道,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200多年前,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价值悖论”:没有什么比水更有用的, 

但水很少能交换到什么东西。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却能交换到 

大量物品。

效应论——破窗效应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破窗理论”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有所应用,而且也被用在了现代企业管理中。

  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经典动力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一定要防微杜渐,否则,悔之晚矣。

  “蝴蝶效应”启示录,古往今来知多少?

  近因效应

  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有这样一个例子: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告诉考生可以走了,可当考生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对他说,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其实,考官做出这么一种设置,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察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此前面试中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会由于这最后的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

  青蛙效应

  从前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 100°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逸。”

  美人效应

  罗马一家自助餐厅的老板想出一个赚小费的妙计。他请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坐在柜台边收钱,以便使男客们神魂颠倒,慷慨解囊。谁知那位姑娘上班后没过几天,就对老板说:“我想,我不如以前漂亮了。”老板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所有的男客都在柜台边反复地数找给他们的零钱。”

  鲶鱼效应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很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用不了多久就会死掉。为延长它的活命期,当地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在有限的空间里快速游动,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鲶鱼效应。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的就越快。○

  晕轮效应

  晕轮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通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一定会给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对方的赏识,取得面试的成功。比如,当招聘者问及你的英语水平时,你便用英语熟练地与其交谈,必然会引起招聘者的极大兴趣,很可能当场便与你拍板“成交”。但在运用这一效应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刻意制造“光环”效果,那种虚妄做出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

  木桶效应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此种现象在管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对你有何启示?

  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章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既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 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馀。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科学家罗卜特.默特把故事中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现实生活中“马太效应”无处不在。

二八法则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二八法则”。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是“二八管理法则”。企业主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二是“二八决策法则”。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三是“二八融资法则”。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的重点项目,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二八营销法则”。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二八法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

零和游戏 在零和游戏中所有的参与者其获利与亏损正好等於零。赢家的利润来自於输家的亏损。

没有无能的员工  

农夫家里养了三只小白羊和一只小黑羊。三只小白羊常常为自己雪白的皮毛骄傲,而对小黑羊不屑一顾:“你看看你身上像什么,黑不溜秋的,像锅底。”“像穷人穿了几代的旧被褥,脏死了!” 就连农夫也瞧不起小黑羊,常给它吃最差的草料,还时不时抽它几鞭。小黑羊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经常伤心落泪。初春的一天,小白羊与小黑羊一起外出吃草,走出很远。  

不料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它们只得躲在灌木丛中相互依偎。不一会,灌木丛周围全铺满了雪,因为雪太厚,小羊们只好等待农夫来救它们。农夫上山寻找,起初因为四处雪白,根本看不清羊羔在哪里。突然,农夫看见远处有一个小黑点,跑过去一看,果然是他那濒临死亡的四只羊羔。农夫抱起小黑羊,感慨地说:“多亏这只小黑羊呀,不然,大家都要冻死在雪地里了!”   

    启示:俗语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组织内部,各种类型的员工都会有。作为管理者,不能一叶障目,厚此薄彼,而应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比如让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者从事市场开发工作;把墨守成规、坚持原则者安排在质量监督岗位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无能的员工,只有无能的管理者。

1.应万变的能力 2.本性难移 3.量力而行 4.合营前的思考 5.珍惜权力  6.未雨绸缪 7.短暂的快乐  8.能力与待遇 9.两面人的防范 10.供奉者的目的 11.以理服人 12.反躬自省  13.居高位者自重 

  应万变的能力

  鸟儿们聚在一起推举它们的国王。孔雀说它最漂亮,应该由它当,立刻得到所有鸟儿的赞成。只有穴鸟不以为然地说:当你统治鸟国的时候,如果有老鹰来追赶我们,你如何救我们呢?

  原意:做任何事一定要深谋远虑,才不至于害了自己。

  新意: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说明:一个哈佛经理,当储备多方才能,不只在才识方面要有过人之处,更当有应万变的能力,如此,不但可服人,并且还能对付不可预知的意外事件。

  本性难移

  一只雌猫爱上一位英俊的青年,就向女神亚福罗迪特祈祷,请求把它变成人的样子。女神被它的真情感动,就把它变成美丽的少女。青年看到这位少女,一见钟情,两人彼此爱慕,就结婚了。有一天,亚福罗迪特想试探猫在变成人形后性格有没有改变,就在房间里放进一只老鼠。这时,猫忘记自己已经是人,就从床上跳下来,敏捷地捉住那只老鼠,放进嘴里吃掉。女神看了大叹一声,便将它恢复成原来的模样。

  原意:一个人即使外貌改变了,性情仍是不易改变的。

  新意:欲火难抑,猛然转念,明知犯着,邪魔又生。

  说明: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染色的乌鸦,禁不起雨水的冲洗。要了解一个人的本性,须从他日常待人处事的细节上观察,不可只看外表,而遂下结论。

  量力而行

  老鹰从很高的岩石上向下俯冲,用它的利爪抓在小绵羊身上,穴鸟看到了,心想自己一定比老鹰强,就模仿老鹰的动作,飞到绵羊身上,没想到脚爪却被绵羊弯曲的毛给缠绕住,拔不出来。牧羊人发现了,就跑过去把穴鸟的脚爪尖剪掉,把穴鸟带回去给孩子们玩。孩子们很想知道这是什么鸟,牧羊人说:据我所知,这是穴鸟,但是它却自以为是老鹰。

  原意:人不可不自量力。

  新意:世人皆知名利为荣,不知无名无利之乐为最真。好高鹜远必自讨苦吃。

  说明:人各有所长,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去发展。看到他人名利双收,便想依样画葫芦,是得不偿失的。看他人经营贸易赚钱,忘却自己在个性、专业上不适合,便思自立门户,失败往往接踵而来。

  合营前的思考

  因为狮子的力量大,而野驴跑得很快,狮子野驴便合作一起狩猎。有了丰收后,狮子把猎物分成三等分,说:因为我是万兽之王,所以要第一份;我帮你守猎,所以我要第二份;如果你还不快逃走,第三份就会成为使你丧命的原因了。

  原意: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新意:应走不走,反受掣肘,反受其乱。

  说明:苏秦的连横政策,远交近攻,先并吞最弱国,再并吞次弱国;反之,公司经营,若因为想并占财力微弱的公司而联合比自己财力雄厚的公司,最后通常是得不偿失的。

  珍惜权力

  狮子爱上了农夫的女儿,请求农夫将女儿嫁给它。农夫既不忍心把女儿许配给猛兽,又不敢拒绝,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当狮子来催促的时候,农夫对它说:我很愿意将女儿嫁给你,但她很怕你的尖牙利爪,如果你剪掉它们,我女儿立刻与你结婚。狮子立刻答应了,回去剪掉它的尖牙和利爪。可是如此一来,农夫就不怕狮子了,当狮子再来的时候,农夫就用木棒把它赶走了。

  原意:轻易放弃已有的力量是一种不智之举。

 新意:鱼不可离开深渊,国家赏罚的利器不可随便易人。

  说明:一个哈佛经理,切勿轻易放弃自己的实权,否则一旦失去,再要索回,为时已太迟了。

  未雨绸缪 

  一只山*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獠牙。狐狸看到了,好奇地问它,既没有猎人来追赶,也没有任何危险,为什么要这般用心地磨牙。山*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险来临,就没时间磨牙了。现在磨利,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

  原意: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是绝对需要的。

  新意:未雨绸缪,善养天机,日后便有真道。

  说明: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短暂的快乐

  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飞来吃,而且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走了。当它们快溺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原意:美食往往成为许多灾祸的原因。

  新意: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不贪为实,可渡越一世。

  说明: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事,都必须戒慎。与人相处,若好贪便宜,必将受人唾弃;经营事业,若好高鹜远,不能本诚信原则慢慢扩张也难长久。

  能力与待遇 

  主人将货物分成两份,平均分给驴和骡背,驴看到自己背的东西和骡一样多,很气愤地说:人们给骡吃的食物比我多一倍,却让我和它驮负一样重的货物。走了一段路以后,主人看到驴支持不了,就把它身上的货物移一部分到骡背上。再走了一段路以后,驴更没精神了,又把货物移过去一部分,最后,驴身上空无一物。这时骡瞪着驴说:你现在还会认为我多吃一倍食物不应该吗?

  原意: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一定要长期观察,不可逐下评论。

  新意: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相观对治,不亦齐乎?

  说明:一个组织的工作,可分成例行工作及解决问题的工作。通常是愈富有解决问题性质的工作,工资愈高,但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有些专做例行性工作的人,却埋怨工资比不上其他人,但他若有机会尝试解决问题性的工作时,就会了解别人是否比他有能力多了。

  两面人的防范

  一只狐狸被猎人追赶,它看到樵夫,赶紧向他求救。樵夫让它躲在自己的小茅屋里。不久,猎人追到,问樵夫有没有看到一只狐狸经过?樵夫既虽然说没有看到,手却指向狐狸躲藏的地方。可是猎人没有看到樵夫的手势,就离开了。狐狸看到猎人走了,立刻跑出来,没有向樵夫道谢就要离开。樵夫责备它不知感恩,狐狸回答说:如果你的心口如一,我就会向你道谢了。

  原意:口蜜腹剑的人不可不防。

  新意:发现隐私不如扶公议;欲使人知恩,不若无恶无结。

  说明:笑里藏刀,言行不一致,便是两面人。故事中樵夫嘴里想讨好甲,又想讨好乙;想两边都得到好处。公司里也有许多这种两面人,在大家的面前假装很讲义气、够朋友,但在私底下却揭人隐私,到处告状。

  供奉者的目的

  有一个人为了供奉半神(介于人与神之间的英雄)花了许多钱财,所有的供品都用最上等最名贵的。一天夜里,半神现身对他说:你不要再把大笔的钱花在我身上了,否则一旦你没钱了,一定会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在我身上。

  原意:在付出之际,即要有所认知,以免在得不到回馈时,而反责于人。

  新意:以财货讨好人者,必有所求,受者不可不慎。

  说明:荀子云: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货,所愿不得遂毁之。组织里若有人送礼太大,必有所求,如所求未遂,则常反向攻击。

  以理服人

  已饱餐一顿的狼发现一只绵羊倒在地上,知道绵羊是因过分害怕而昏倒,就走过去叫它不要怕,并答应绵羊,只要说出三件真实的事情就放它走。于是绵羊说出下面三件事:第一是不想遇到狼,第二是如果一定要遇到,最好是只瞎眼的狼,第三:我希望所有的狼都死掉,因为我们对狼丝毫没有恶意,而狼却常来攻击我们,欺负我们。狼认为绵羊说的话都没有错,就放它走了。

  原意:真理有时还真能感动敌人。

  新意:看到敌人惊破胆,一任覆雨翻云冷透心。随缘去,点头入无生机自然。

  说明:在公司里,小职员碰到董事长时若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处处不对劲,就会被看成庸才,若能镇定地讲出心中的感受,让老板真正地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必能受到赏识。

  反躬自省

  狐狸在跨越篱笆时脚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是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你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你怎么反而伤害我呢?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我的本性就带刺,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的啊!

  原意:遭遇挫折时不反躬自省 ,反而责怪或迁怒别人,是无济于事的。

  新意:责人之错须据理,因人品极处是本然。

  说明:有句俗话说:一个快淹死的人,连一根稻草也会赶紧去抓,但却常因饥不择食,反而无济于事。同样地,遭遇不幸时,若只知向人求救,不知自己想办法,很可能反而会被落井下石。有许多商人,在周转不灵时便求助于高利贷,结果为了负担利息反而愈陷愈深,后悔也来不及了。

  居高位者自重

  在一次百兽舞会中,狮子因为舞跳得很好,被推举为王,一只狐狸很嫉妒,看到猎人设的陷井里有一块肉,就说找到了宝物,但不愿独占,要献给国王,力劝狮子去拿那块肉。狮子听了很欢喜地走了过去,结果掉入陷井,很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要骗我?”狐狸说:“啊!狮子先生,像你这么愚蠢,怎能当百兽之王呢?”

  原意:不假思索便伸手索惠的人,注定会失败。

  新意:居高位若案牍无节、名根不除,便易随入尘情。

  说明:勿以为得势而可生贪婪,或天下人都应归顺,将所有的好处留给自己。在公司里,若当上主管,应会分辨什么是应得的,什么是不应得的,不可来者不拒,予人危害之机。 

    骆驼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 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不去沙漠远足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一本成功的教材+一个无限的舞台=成功。 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有这样一则寓言: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老鹰好高鹜远,老鹰说麻雀寸光鼠目……这则预言中,每一种鸟只看到对方的缺点而忽略了对方的优点,其实它们都有优点。

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同行相妒,相互揭短。但我们怎么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见他们的长处?有句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它告诉我们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处。正如唯物辩证法所讲的,我们要全面的看问题,看问题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或看了那一面又丢了这一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别人的缺点,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