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分类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14:03:24

社区医疗
全新的医疗感受(专题调查)

  打开电视机或展开报纸,形形色色的医疗广告扑面而来,
其中几乎100%是基层中小医院的。据了解,如今的中小医院普
遍面临生存危机,如此宣传招客实属不得已而为之。近几年来,
大医院的门诊量每年都在以10%—15%的速度递增,且这种趋
势仍在不断发展。与之相反,中小医院的门诊量正在日益减少,
一些小医院甚至已到了门可罗雀的地步。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哪里?其一,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
均。大医院的环境设备和医疗技术都是中小医院无法比拟的,
具有吸引病员的天然优势。其二,在于人们对中小医院普遍持
不信任态度和受定点报销限制,许多人不论大病小病都爱往大
医院跑,而事实上,这些人中约有80%的疾病基层医院完全可
以治疗。其三,在于基层医院没有发挥贴近群众、方便群众的
特色。他们和大医院一样“坐堂待诊”,并试图在疑难病症方
面和大医院争客源,这种“扬短避长”的竞争方式,怎么可能
不带来危机呢?

  如今,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极大地牵扯了他们进行重
大疑难病症研究治疗和为基层培训人才的精力,另一方面中小
医院的病员日渐减少,给基层医院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不
少中小医院只能靠租房给个体医生收取管理费来维持生存,有
些医院甚至还走上了以物代药的邪路。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实现大中小医院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呢?有关专家认为,应
切实进行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让基层医院走社区医疗之路,
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方便群众的特色。

  呼之欲出的社区医疗,给百姓带来的是便捷、价廉、全面
的医疗保健新感受,同时也使身处困境的基层医院迎来了希望
的曙光。

  社区,是社会组织中基层活动的重要枢纽。随着社会人口
老龄化趋势的日渐加强和疾病谱的改变(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
率的逐年上升),搞好社区医疗成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从
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高人
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这也为中小医院走社区医疗之路,在
新形势下寻求生存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广阔天地。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常州、泰州等地都正在
进行社区医疗改革的初步探索。南京市金陵小区常住人口超过
10万人,可是一直没有任何医疗机构,距此最近的下关医院也
在几公里之外,居民看病极为不便。1996年激光医院于此设立
社区医疗点,给小区居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和医疗感
受:

  ———社区医疗点的“深入内部”和24小时随叫随到的特
色以及“家庭病房”的设立,使居民步行少许甚至足不出户就
可以得到医生的帮助,“便捷”成为最显著的特色。去年9月,
金陵新五村一居民突发脑溢血,社区医生接到电话立刻出诊,
由于抢救及时,病人转危为安。

  ———社区医生通过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清楚地了解每
个人的身体状况,可以简化医疗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仪器检查
和药品使用,从而减轻居民的负担。

  ———社区医疗提供的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
康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江苏省卫生厅医政处负责同志用
八个字概括了社区医疗的特色:“省时、省力、省钱、省心”。

  推广社区医疗,需要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协同努力以及
百姓的更多理解:

  一方面,医务人员应该努力适应从“坐堂待诊”到“主动
上门”的心理转变;另一方面,老百姓也应走出盲目依赖大医
院的观念误区,逐步扭转轻预防保健的错误倾向。

  卫生医疗改革应以方便群众为目的,提倡和鼓励有病先到
社区医疗点就诊,对社区医生的出诊服务也应制定统一的价格
政策。

  社区医疗不分内、外、儿、妇等专科,社区医生的一个重
要特色是全科医生,有关方面应加快进行对他们的在职培训。

  江苏新华日报社  杭春燕

《人民日报 》1999-01-07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