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40:16

平常心,心常平也!

人皆可备之。

不平者,皆因为其自我定位的错离。

总觉的自己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能做常人所不能之事。

实则人皆如此,你只是大众中的一员。

想要突破想要超越,所以才有了心态的激昂。

才有了对外物的碰撞 。   

平常心


  什么是平常心?一是尊重规律和规则,尊重客观现实,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二是既积极主动,要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从容淡定的自信心。

     “平常心、平常心”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除去“不抛弃不放弃”让人记忆犹新的一个做人应具备的态度。吴哲作为一个部队中的高层知识分子,给大家留下的一份精神财富,以后我们的生活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喜悦与挫折,都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

平常心


  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享受生活,享受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承担一旦到来的挫折和痛苦。
  平常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心态。
  平常心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而已。做为一种处世态度,淡薄之心,忍辱之心或仁爱之心等等。
  任何一个人都可具备平常心。
  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具备一定修养才可经常持有的,因为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

在现代竞争残酷的社会中,平常心不再是安于无为的意思。更多的是一种恬淡、洁身自好、踏踏实实的处世之道。

平常心-佛教语

    


  平常心即是静心。平常心为道,空空为道。空空:一空为一种物质,一种极微的物质,生命无限大的物质。一空为此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特性,即: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空,生成万物质,决定万物。万物虽在相上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却是相同的。

平常心-相关佛谒: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分析与鉴赏】
  平常心是道
  最早是马祖道一提出来的。从南泉普愿传到赵州从稔手上,更是发扬光大,成为他独特的宗风。所以,学人向赵州从稔问道时,他常常就顺手从眼前的平常事物拈来回答,举几个著名的公案:
  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赵州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也”赵州云:“洗钵去!”其僧忽然有省悟。
  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赵州云:“老僧在青州,作的一领布衫重七斤。”
  其他像吃茶去、大道通长安都是脍炙人口的禅语。
  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显现,当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追寻。
  这首偈子,表达了“平常心是道”的境界。若无闲事挂心头,一年四季各中不同的天气都各有各的好,全是佛性千变万化的游戏,悟道者一概笑而纳之。
  难是难在,“若无闲事挂心头”不是口头说说即得,而是必须痛下功夫,才能到达的境界。无门慧开评道:“赵州纵饶悟去,更参三十年始得。”虽然赵州明白“平常心是道”,却也花了三十年的实践工夫,才达到知行合一、理事圆融的境界!

平常心-相关著作

    


  《感悟平常心》
  简介:
  《感悟平常心》用朴素的语言和翔实的史料,对人生8大平常心态(成败之心、贫富之心、淡薄之心、幸福之心、宁静之心、仁爱之心、忍辱之心、生死之心)做了较为令人信服的阐释。一卷《感悟平常心》在手,洞悉平常心的真谛,我们不能不感悟到,平常心其实是一种至高至纯的人生境界,是中国人极有魅力的生存哲学。
  何谓平常心?如果按照中国古文化的轨迹去追寻,并上升至儒道文化的层次上解释,便有些玄奥。其实,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有的,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如孟子所说的:“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
  说到底,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而已。作为一种处世态度,亦可进一步解释为:淡薄之心、忍辱之心或仁爱之心……但是,“无为”并不等于提倡无所作为,“无争”并不等于不同恶势力抗争……至于有些人所奉行的醉生梦死,更不能算为一种人生境界,正如作者所评论的:“当他们到了纯粹只顾自己醉生梦死的境界时,道德的评价就苍白无力了。”把平常心庸俗化、世俗化、简单化,都是对平常心本意的曲解。
  当今时尚无论是物品的价值或是对于人的评价,大都以金钱来衡量,愈贵的东西就被认为愈有价值,愈有钱的人就愈伟大,可以说拜金主义泛滥。如此一来,多年形成的道德和价值观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处在迷茫、徘徊的状态中,导致自我心态把握上的失准,继而陷入名利诱惑的苦海中不能自拔。
  人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纯粹地杜绝欲望的人也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时时自省,不丧失自我的真性,追求真而自然的品格。诚如书中所言:“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对于一个悟得平常心的人来说,即是正确而明智的抉择。”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贵在守恒。以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件事为例:当我们为同事去世的亲人送葬时,在走进火葬场的时候,许多人都感到心里空荡荡的,觉得争名夺利实在太没意思。可当走出火葬场,重新融入世俗生活中时,有些人完全忘却了在火葬场时的感慨,依然乐此不疲地周旋于名利场,有的还会变得异常“骁勇”。保持平常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每个人的恒久理念呢?
  真正领悟平常心的意义,并以此为人生准则,从中获取无限的欢乐与满足,做一个永远幸福的人,既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又要有睿智的理性思考。如此说来,平常心的内涵博大精深,看似平常的“平常心”,其实并不平常。

平常心,实不平常

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 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人生,平常心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忧;无时不乐,无时无忧。工作本极平常,敬业不衰,全力以赴,竭尽心智……
因为胸括万殊,生活永不枯燥。平常心贵在平常,波澜不惊,生死不畏,于无声处听惊雷。利不能诱,邪不可干,心能昭日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堂堂正正人。有情有义,侠骨柔肠,远离颠倒梦想。悲悯众生,利益众人,却能明哲保身。上不负天,下无愧人,桓颓其奈我何?旦夕祸福,知天达命,不违自然。从最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至真至美。即使差距不大,仍然百倍努力。做了好事,却不得好报,亦不懊脑。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罢。小人常常得志,不以力奇,不以力怪;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意能几时?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无端欺我,是他有病,我无恙也。知苦不苦,识甜愈甜,是中有真意也。绝不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不病,谁能病我?
干多得少,才有贡献;干少得多,心亏难补。
安贫乐富,富亦有道。下岗失业,死地后生。贪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从失意处觅希望,从万全处见危机。粹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常思人之美,不以一眚掩大德;常思己之过,医好心病心生乐。既使“学富五车”,也不“才华横溢”,也不冒充“百事通”,也不替后人作定论,把一些尚无定论的未知现象一口咬定、言之凿凿地死定为“伪科学”。
即使得了大奖,中了头彩,心潮也不怎么“澎湃”、鼓噪。凡到一点“性光”,现见些许景象,也不沾沾自喜,四处张扬。 既使有大功能,得大“神通”,也不“飘飘欲仙”,以为“得道”,以力“成佛”。既令癌魔来袭,顽疾加身,也不怨天忧人,仍在顽强拼搏。特异功能,实不“特异”,批它何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掌握真理,包容宇宙,却惧怕几个小小异能?……
滴水之恩,报以涌泉;施恩求报,是生意人。平常心是清静心,是光明心;平常心是爱国心、敬业心、正直心;平常心是超脱名利、不溺欲海……
事事平常,事事不平常。平常心,实不平常。

 

 

1.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在现代紧 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那份龙辱不惊。闲着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的那份自在!

2.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有的,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如孟子所说的:“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

说到底,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而已。作为一种处世态度,亦可进一步解释为:淡薄之心、忍辱之心或仁爱之心……但是,“无为”并不等于提倡无所作为,“无争”并不等于不同恶势力抗争……至于有些人所奉行的醉生梦死,更不能算为一种人生境界,正如作者所评论的:“当他们到了纯粹只顾自己醉生梦死的境界时,道德的评价就苍白无力了。”把平常心庸俗化、世俗化、简单化,都是对平常心本意的曲解。
3.经典形容我们的心有如瀑流,念念相续,又如波涛汹涌,上下起伏,实在难以维持一颗平静、平常的心。什么是平常心?是一种心境,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平常心,是一种境界,慧能大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它超脱物外、超越自我。这里再谈四种平常心:

第一、为善不执是平常心:无论付出、行善,你有了执着,就会有所罣碍;有了执着,就会有所期待。当期待落空,不免失望,甚至反而恼怒不安,内心就无法平静了。

如果能够行善施恩于人,无求回馈,不执于心,体达「三轮体空」,无施者、受者以及无施物的清净平等心,就是平常心。

第二、老死不惧是平常心:生死轮回是宇宙运转的常道,人总难免生病,面临衰老,甚至死亡的来到,能够心无惧怕、意不颠倒、无所罣碍、安然自在,所谓:「死是生的开始,生是死的准备;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这就叫平常心。

第三、吃亏不计是平常心:有句话说:「学习吃亏能养德。」有时吃点亏,并不是坏事,你从吃亏中,可以累积人生的经验,从吃亏中,可以学会处世的退让。尤其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所不公与亏欠。能够在吃亏时不计较、不比较,这就是平常心。

第四、逆境不烦是平常心:所谓:「月无日日圆,人无日日顺。」当我们遇到忤逆的境界,要能看清忧虑,放下忧虑,不随烦恼起舞,泰然处之。好比竞赛的时候,总想战胜对手,其实要战胜对手,要先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不为环境所扰,不为杂念所困,不为顺逆所动,忘掉对手,忘掉胜负,以自然的心态对待,这便是平常心。

「人若无求,心自无事;心若无求,人自平安。」其实「平常心」,就是日常用事中无取、无舍、无骄、无求、无执着的心行。

所谓:「最平常事最神奇,种种玄奇不知,好笑纷纷求道者,意中疑是又疑非。」前偈无非揭示平常心即是道,道即在平常生活中。以上平常心,可为吾人生活的参考。

第一、为善不执是平常心,

第二、老死不惧是平常心,

第三、吃亏不计是平常心,

第四、逆境不烦是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