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质教育研 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22:45:05

语 文 素 质 教 育 研 究

(2009-05-17 00:19:32)转载 

河南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交流暨第十二届年会参评论文

 

语 文 素 质 教 育研 究

 

论 文 提 纲

         

【一】题目:语文素质教育研究

【二】摘要

            【三】关键词

【四】正文

一、素质教育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二、语文素质教育诠释

三、语文素质教育探讨

四、语文素质教育成绩

五、语文素质教育研究结论

【五】参考文献

 

                             语 文 素 质 教育研 究

 

    论述素质教育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并对语文素质教育进行诠释,从思想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多读多练、创办文学社、办手抄报、校园小喇叭、建立“大语文”思想和运用多媒体十二个方面对语文素质教育进行探讨,然后总结成绩,得出语文素质教育研究结论。

 

关键词

    语文   素质教育   概念   诠释   探讨   成绩   研究结论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础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面向未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下面,谈谈我对语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在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评价、教师素质、多读多练、文学社、手抄报、小喇叭、大语文、多媒体十二个方面对语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情况。

    一、素质教育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质。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1]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兴趣和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素质教育同样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这两种教育观所达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个教育观。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3]它们的对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目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的,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素质教育则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
   (2)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地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它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即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
   (3)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如语文、外语学科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在数理化学科中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动手操作,以致学生在实际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
   (4)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素质教育则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5)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形式、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师的水平。
   (6)教育结果不同。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在素质教育下,全体学生的潜能达到充分发挥,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对于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说:“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4]朱镕基总理说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全面发展。”[5]刘斌同志解释说:“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市教育局范中胜书记把这段话的实质概括为三层含义:素质教育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三要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发展。[6]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和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呢?二者的关系应当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即语文教学中包含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存在于语文教学之中。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必定也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1.素质教育具体到语文,它起着宏观的理论指导作用,是语文教改上的方法论。如: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一直在努力进行如何让学生自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课文语言等方面的改革实验。2.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改革又在不断丰富着素质教育的内涵。语文学科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链条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语文学科一切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形式。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又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丰富的内涵又扩展深化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容。

    二、语文素质教育诠释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事关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既有同一的一面,即认清语文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应十分重视知识的积累,明确“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还应认识到语言技能的提高和语文素质的积淀在于应用,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语文素质教育而言,语文的素质应包括:①语文知识素质,含语、修、逻、文、字、词、句、篇;②语文能力素质,指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能力;③语文心理素质,含语文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心理品格等;④道德素质,含道德观、价值观、责任感等;⑤学习素质,指学习习惯和运用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能力;⑥审美素质,指能感受、评价、创造美。这六种素质是统一于一身并互为因果的,不可偏废。

    语文素质教育即语文教学中有关人的素质的教育,具有多种含义。

    1、语文素质教育首先就是指语文基础教育,就是指语文教学要从语文“应试教育”回到语文教学的本位上来,就是要加强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作用。

    2、要求语文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突出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社会因素教育,也即跟人的基本素质构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格教育、审美教育、文化基础知识教育、个性教育、学习教育、创造力教育、思维训练或智力开发等。

    3、要求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一切与这种要求不相适应的东西,真正把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关于人的教育要求落到实处

    语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事。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贯穿各种教学方法,科学地运用教学规律,在培养学生个性整体的同时,掌握学生个性心理的特征,因材施教,为语文教育寻找素质的出路,为素质教育找到合理的内容,这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三、语文素质教育探讨

    1、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优良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人民有益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课本上的每篇课文都是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教师要善于点拨。如《藤野先生》中的爱国主义,《捕蛇者说》中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中的与民同乐等等。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实施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课堂教学,也不等于不要考试,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考什么,怎么考?因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把人看做人,而不是看作物,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收器,而应看作知识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彻底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等旧的教学方法,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调整教学结构,增加相关素质教育的比重,增设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估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在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学习尝试永威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蔡林森校长所谓“先学”,是指学生看书以及看书后的检测练习;所谓“后教”,是指学生先更正,后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老师补充讲解、更正、点评、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所谓“当堂训练”,就是指学生当堂完成作业。[7]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论:(1)循序渐进、(2)因材施教、(3)学生为主体、(4)新课程标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种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素质。             

    3、激发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注重从语文教学活动诸方面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课堂上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讲新课前先让学生自学,弄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然后生生互探,师生互探,学生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是主体。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给予学生鼓励性加分,这样做学生会踊跃参与,人人举手发

    4、培养创新精神 

    在当前的语文素质教育中,更应该强调的是一种创新精神。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培育鼓励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一代新人。语文教学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像,激励学生的创造,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面向新世纪的人才教育。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对中国教育提出的建议是:“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美国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精神及冒险精神,有时会做出一些难以想像甚至发疯般的事情,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朱教授是过来人,接触过两种不同的教育,他的话是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提倡这种精神,让语文课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樊篱中解放出来,在阅读中有新的感悟,在写作中有新的思路,展开金色的羽翼,翱翔在自由的蓝天,我们才会有跨世纪的一代。未来社会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这就决定了它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质,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创造性和独创性。在这方面,语文教学应该而且可以承担起这一重要职责。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8]素质教育就是要完成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此,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如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立意新,题材新,要不落窠臼,每篇文章都要有创新。回答问题时,要鼓励一题多答,要答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

    5、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

    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那种以单一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传统方法必须改革,不能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

   (1)评价的内容要全面。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更要注意能力的考查。要以课标和教材中规定的知识点为依据,不得随意拔高要求。

   (2)评价的形式要多样。要做到“四个结合”:A.平时测试与期末测试结合。平时成绩的检测和评价是重点,主要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效果、预习效果、听课效果、单元学习效果五个方面。前四项各占语文学科总分的10%,后一项占总分的20%,期末测试成绩占总分40%。B.口试与笔试结合。口试用来检查学生听、说、语言交际的能力,笔试用来检查学生记忆、理解、应用的能力。C.课内与课外结合。如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可放在课堂进行,也可放在课外进行。D.考试与活动结合,寓考试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6、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教师素质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语文教师要做到德艺双馨,既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同时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知识功底,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要练好“三笔字”,能讲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的好文章。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参加电大学习就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7、多读多练

    多读多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主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是千古永恒的真理。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如利用课外活动到学校图书馆借阅,班级建立图书箱等。“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说明了写作的重要性。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应以提高素质为本,教师要写范文,指导学生课内作文,课外练笔。方法多种多样,如口头作文、音乐作文、作文竞赛,向报刊投稿等。这样多途径的写作训练,极大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8、创办文学社

    为适应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创办了三月文学社,并积极开展举办讲座、发展社员、参观访问、创办社刊等活动。社刊《三月》刊登学生优秀习作,设有丰富的栏目,配饰别致的插图。作品以深刻的立意、新颖的构思、真挚的情感吸引着每一位读者,令人爱不释手,读后受益匪浅。文学社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发展。文学社把语文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写作、办刊,有利于培养个性,发展特长,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9、定期办手抄报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我们坚持定期办手抄报。学生已养成良好习惯,每期手抄报越办速度越快,越办质量越高。对学生来说,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这是一个全神贯注、手脑并用的创造过程,是学生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的广阔天地。

    办手抄报,从总体上考虑,首先要确立主题思想。一期手抄报,版面很有限,要办出特色,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既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版面编排和美术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同学们自己设计栏目,写出佳作,绘出插图,每期都图文并茂,别具一格,手抄报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还组织评选活动,对优秀的给予奖励。

    10、校园小喇叭,教育作用大

    由学生自己编辑和播音的卢氏县范里二中广播站建成并运行两年来,受到了广大师生欢迎。广播内容开设有“校园之声”、“语林趣话”、“音乐在线”、“佳作欣赏”、“读书时间”、“百家讲坛”、“名著导读”、“诗词赏析”、“心灵港湾”、“时政要闻”、“祝你成才”等栏目。每个栏目都安排有播音时间,还有负责老师一人、学生主播一人、学生编辑二人,每天早饭、午饭、晚饭时间播音。小喇叭作用大,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传播先进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6月9日《三门峡日报》第三版“教育”专栏以《校园小喇叭,教育作用大》为题目作了专题报道。

    11、建立“大语文”思想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多层次的语文课程新体系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个子系统。所谓“隐形课程”,是指与“显性课程”相对的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它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的价值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使或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情境之中,包括物质情景、文化情景和人际情景。由此可见,隐形课程要求我们强化语文环境意识,建立“大语文教学”思想,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观点完全正确。我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小课堂与社会生活大课堂联系起来,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通过观察,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全方位多侧面提高语文能力,符合语文素质教育“大语文教学”思想的要求。

    12、充分利用多媒体

    为把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课前制好课件,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起来,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语文素质教育成绩

    语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素质提高,能力增强,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仅举2007年学生获奖情况,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第七届“振兴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学生刘辉、王祥、张双丽荣获一等奖,杨明亮、周海燕、王艳丽荣获二等奖,姬海燕、蔡张佳、刘庆华荣获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2007年“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中,学生常晓山荣获三等奖,李梅香荣获优秀奖;在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写作比赛活动中,王海鸽、常钰静同学的作品均荣获河南赛区二等奖,并为卢氏唯一;在2007年开展的“美好人生,我爱我家”“三味奇杯”有奖征文活动中,苏少华同学荣获市级三等奖。学生范丽会的《品味语文》在《作文》杂志上发表,赵明的《爷爷的工资》在《三门峡日报》上登载。

    五、语文素质教育研究结论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学语文教学涉及面广,头绪多,影响大,改革的难度是不言而喻、有目共睹的。以上我对语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说明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个性,发展特长,转化后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永恒主题去做文章,就能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地成长,把语文素质教育不断引向深入。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坚持素质教育的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闯出一条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新路。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3200页。
  [2]《面向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论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

  [3]《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北京师范大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25页。

  [4]《江泽民文选》第二卷《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1999年6月15日)。

  [5]朱镕基总理1999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6]市教育局党委书记范中胜《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三门峡教育》1999年1月26日第二版。

  [7]永威中学校长蔡林森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发言《坚持科学发展观  讲究课改时效性》。

  [8]《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2000年6月20日)。

 

 

 (此文获省级一等奖)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