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其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21:36:06

 一、曾国藩自我修养。

曾国藩的自我修养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有人说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确如此,这三不朽中,按理立德是最容易做到的,但事实证明,这一项又是最难做到的。人的道德能彪柄千秋,有史以来就只有那么几个人而已!他能做到这一点,完全得益于他的自我修养,我们研究他,也将受益于他的自我修养。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他的几篇相关资料:

曾国藩说:“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此八字者,能尽一分,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

他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余生平有三耻……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认识,一耻也;每作一件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体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三耻也。”

再看看他的课程表: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读收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循外为人);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得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月无亡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经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谨言(刻刻留心);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夜不出门(旷功劳神,切戒切戒)。

他有立身处世治学做事之八本,极为著名:“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以上这样的内容如果要详列,可以编成厚厚的一本书,这里限于篇幅,随手挑几则,他的自我修养功夫即可见一斑。曾国藩真正做到了,天天剖析自己,一生具有慎独、求仁、主敬、习劳的思想。在他的日记里面,他经常为自己的过错自省,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告诫自己要心静,要无愧于神明,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难以衡量,当代人最为头疼的是腐败,反腐败最难的就是反自己的腐败,如果我们都能象曾国藩一样注重自我修养,可能,腐败的官员也就不会存在了。同样,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不会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地混混耗耗度日了。

 

二、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不论你怎么看待曾国藩,但是,有一点你不能不正视他,那就是他用事实证明的他的家教思想,他的家族,在他以前,只是一个农民家庭,除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及气氛之外,别无其他,自曾国藩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成了著名的外交家,一个成了著名的数学家,他的后代,代代有显耀人物,这绝不是偶然的。

在他的家书里,有一段名言: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使尽,其子孙始而骄逸,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这说明,曾国藩在家教方面不但自己做到了,而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谁掌握它,谁就将造福子孙。

曾国藩恪守其祖父星冈公的八字家训:“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再加上他的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医药(指补药、保健药之类)、不信僧巫”。他说“无论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庭成员,从他厚厚的家书中,我们能读到那种真挚的殷殷之情,但是,他却从不放纵姑息家人,在总督府传出的纺纱织布声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阶级的一大奇观。曾国藩总结了对子女“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的经验。这种思想到现在还是非常中肯适用的。

曾国藩非常注重对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我们再读一下他在这方面的一些名言:他谕纪鸿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子孙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他提出了为人六则:“清、俭、明、慎、恕、静”。他要求儿子进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修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他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他指出:“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师慢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他对子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要拾柴收粪,学习插田莳禾,男子汉要种田养鱼,女子要做鞋纺纱等”。他非常注重敬恕二字,在家信中说:“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有一句话常见诸笔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还把自己读书学习的经验作了总结,并推介给家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虽然从小就学习五讲四美三热爱,当今社会主流也在灌输“八荣八耻”新的荣辱观,可是,我们真正要去做到,才能算数,道德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的实行起来,曾国藩做到了。他不但自己做到了自己所说的,而且还让他的子孙后代做到了,几代人成就的事实让我们不能不重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曾国藩的忠君爱国思想。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爱国者,肯定会有很多人群起而攻之,早就有人说他是“卖国贼”,这里,不作这些讨论,我们研究一下另一个思想——忠君。

首先,表明一个观点,在封建社会,忠君,即等于爱国。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再看一下,没有人会反对说曾国藩不忠君。那也就是说,曾国藩是“卖国贼”的论调不攻自破。

我们在阐述宣扬某一种思想和观念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一句空洞的语言上,要辩证地去思考,就比如说我们宣扬“爱国者”这个形象,举个例子,蒋介石和共产党斗了几十年,挑起人民内战,多少人骂过他是汉奸、走狗、卖国贼啊,可是,我们想想他在八年抗战时,领导了中国抗日的正面战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那不是得加上“爱国者”的名号吗?岳飞、文天祥这些人,历来是中国爱国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可是,他们不也镇压过农民起义吗?他们所对抗的敌人,不就是我们祖国的少数民族同胞吗?那怎么解释?惟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我们拿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人,苛求古人,所以就陷入了这种自相矛盾之中。

同样,曾国藩也不能例外,我们也要中肯的去评价他。他组建了一支湘军,这支湘军,曾经消灭了差点毁掉清廷长城的太平天国。他是这支军队的创建者和指挥者,拥有绝对的权威,他完全可以学赵匡胤,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可是他没有,当时,许多人在劝他:“鼎之轻重,似可问矣”,他写下了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表明了心迹。之后,他做出了一些实际行动,自裁湘军,撤厘金局,恢复考试制度,印刷船山全书等等。打下太平天国后,他的工作重心又转移到外交和洋务上,也就是在为国家的经济谋求出路,这些,都是一些利国利民之举。

说他崇洋媚外,卖国求荣,这是毫无根据的,很多人拿天津教案之事来证明,其实,稍为留心一点就知道,他是万不得已,因为要忠于清廷,不得不服从朝延的安排。在去审理天津教案之前,他十分无奈,写下一封长信给儿子:“余即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国人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难和叶,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驱,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这分明就是他以死报国的遗书!试问,一个对国家对朝延以死相报的人,不值得我们推崇吗?我们宣扬爱国主义,而真正哪天需要谁去以死相报,我们都问一下自己,我能做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