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欧杂 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02:49:02

访欧杂感

今年6月,我们走访了欧洲10国,一路走来,感触良多。

此次西欧之行,我们有幸参观了十多座欧洲著名城市,尤其是巴黎、布鲁塞尔、苏黎世、米兰、罗马、慕尼黑、法兰克福、佛罗伦萨、威尼斯、因斯布鲁克、科隆、阿姆斯特丹等地,给予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们普遍认为,欧洲国家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和浪漫。事实上,欧洲许多国家在工业、农业、科技、军事、交通、能源、环保和管理等方面,是值得我们取经学习的。但是,只要你到欧洲国家认真观察、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就不难发现中国已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欧洲并非样样都好。

一,欧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城市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和艺术魅力。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凡尔赛宫、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等各自彰显特色并体现着传统与现代艺术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整个欧洲文化的历史缩影;老凯旋门以古朴、庄重为艺术特色,体现了简洁、宏大的艺术风格;繁华宽阔的香榭里舍大街与塞纳河畔宁静的高楼与古老建筑给人留下了张驰有序、极具文化内涵的国际大都市的印象;意大利是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祥地。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哥特式建筑随处可见。在这里诞生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三位世界顶级艺术巨匠,其作品令参观者无不赞叹。在米兰、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的美是独特的,它恬静幽雅,古色古香,自然景色的美和艺术的美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当你置身于雕像林立的广场,置身于那些教堂、宫殿和古建筑群的周围,你就会亲身感受到它浓重的宗教色彩和古老的文化气息;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之恢弘壮观,其建筑之精巧,设计之才思令人遐想联翩,无论它的建筑,还是它的绘画、雕塑,都是人类艺术史上的闪光结晶;游客们来到著名的科隆大教堂旁,由衷的赞叹不绝于耳。只见这座用磨光大理石砌成的大教堂,其内外雕刻物皆似鬼斧神工之作;教堂里森然罗列的高大石柱,鲜艳缤纷的彩色玻璃,精致的拱廊式屋顶以及凌空升腾的双塔皆气势傲然。登至150多米的塔顶,俯瞰市区,科隆美景一览无遗。科隆大教堂的巍峨壮观令所有瞻仰到它的人叹为观止。

二,欧洲的雕刻艺术灿烂辉煌。雕刻艺术在各大城市的教堂表现尤为突出。雕塑作品通过艺术大师之手,已成为城市的宝贵财富和文明象征。在梵蒂冈,我们亲眼目睹了艺术先驱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等大师的传世之作,那让全世界艺术家崇拜的教皇宝座、华盖和近百尊殉道者雕像,给所有参观者都留下了强烈的震憾力;建于公元315年的罗马废墟上的康士坦丁凯旋门,其浮雕圆雕与建筑物完善结合,给后来者留下了多少启发、思考.米开朗基罗最负盛名的广场大卫雕像;凡尔赛宫后花园两侧的雕塑;科隆大教堂、圣马可教堂,巴黎圣母院等教堂内外的雕塑艺术,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徜徉其间,令人留连忘返;协和广场的现代女性雕塑,其姿态或仰或卧,或行或立,或沉思凝视,或流盼梳妆,错落有致地点缀于宽阔的草坪、树墙之间,仿佛使人从远古庄严的殿堂中走进五光十色的现代。雕塑艺术的内涵与外延,雕塑艺术的作用与影响,雕塑艺术的精湛与悠久,欧洲之行感受深切。归结起来,西欧诸国的雕塑有如下特点:一是古典的、具像的、与宗教有关的雕塑较多,现代雕塑作品较少;二是雕塑作品主要集中于教堂、旧式花园和建筑上,城市街路雕塑较少;三是具有文物价值的雕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四是雕塑艺术大大影响了城市建筑,雕塑艺术般的建筑如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宝马公司总部等。
   三,西欧人的信仰与精神支柱。绝大部分的欧洲人是信教的,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当然也包括伊斯兰教等。每个国家都建有富丽堂皇的大教堂,是游者参观的重要景点。在我们考察的10个西欧国家中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凡是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教堂,而且无论是梵蒂冈的大教堂还是小城市或乡村的小教堂,一律免费开放,人们可以自由地前去做礼拜、做祈祷或举行婚礼,基督教精神时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西方国家的大多数人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信仰宗教,主要是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是要人信奉上帝,基督教的核心是“人性恶”即认为恶是人的本性。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有罪的人,需要上帝救赎,要听从上帝的安排,时常忏悔,多做善事,否则就会被打入地狱,灵魂永远受苦。基本精神是劝人弃恶从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其精神是“人性善”即认为善是人的本性。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灌输与道德教育,唤起人的善性潜能的发挥,因而主张人治或德治。

西方国家的教堂虽多,但都是有历史年头的,基本没有新建的。西方国家重视宗教,只是不断地维修教堂,保持教堂建筑的原有风貌水准. 在西欧国家,宗教影响长期广泛而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把宗教当成一种文化和伦理,基督教教义中提倡博爱的思想和理性、自律的行为准则深深地融入了西欧国家的法律制度、文化艺术、道德习俗和教育等各个方面。新教提倡对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行为加以管理,这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规范人的社会行为。

据悉现在欧洲国家信教人员比例大幅下降,新生一代信教比例不到50%,特别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无所谓信仰,他们把自己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眼皮、耳朵、鼻子、口舌甚至肚脐上都挂上金属坠子,身穿带着铁钉皮衣皮裤,成群结队,招摇过市惹事生非。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无所适事和精神空虚,必将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西欧国家里邪教较易传播。
  四,综合国力对比。从总体综合国力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与欧洲发达国家相差不是太大,但我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与欧洲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我国属于国力次强国家,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其内涵非常丰富,其构成要素既包含自然的,也包含社会的;既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既包含实力,也包含潜力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它是一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旅意志、凝聚力等要素的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我国在经济力、科技力和军事力等方面,尽管有较大提升,但与欧洲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科技的创新能力还不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项目还不多; 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高科技含量,以及拥有较高素质的战斗人员方面有待提高; 农业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与欧洲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应该向西欧一些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努力赶超他们。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我们深信,在党中央领导下,再用2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我国的综合国力将进入世界前三名,同时基本达到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要求。到那时,中国才能牢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险体制,加强国家对收入的再分配。西欧国家在工人运动的冲击下,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逐步成为政界与企业界的共识。开辟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先河。二战后,西欧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进行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范围最大、内容最深刻的调整,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力求把竞争机制和社会公正原则相结合,在社会政策和收入分配领域进行了直接干预和调节。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从初建时的单纯救济发展为公民普遍享有的基本权利,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社会福利体系。社会福利体制的建立对缩小贫富差距发挥了明显效果。社会福利体制的建立与税收体制密不可分。西欧国家致力建立严格的税收体制,提高国家干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国家税收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再生产的所有阶段,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重大。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强化了税收体制,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税收的基本原则,一是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通过立法对税务的征收、分配、检查、处罚实行严格的征管制度。如纳税人拒绝交纳税款和罚金,税务部门有权使用一切金融、经济和法律手段强制提取。二是以富帮穷,富人多交,穷人少交,低收入者免交所得税。税收也是直接调配各阶层收入水平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在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险体制及税收体制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西方人的亲情。由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老有所养得到保障。因此, 他们鼓励子女18岁以后独立生活。但欧洲国家子女独立后很少顾及父母,父母也很少尽隔代抚养责任。但是,西方人也有亲情。具体表现在:

1、西方的重要节日:圣诞节。圣诞节就像我国的春节,是西方亲人团聚的重要节日,而且它往往与寒假连在一起,有较长的时间进行多种庆祝活动。

2、感恩节是西方人的又一大节日。在远方学习工作的子女回家团聚,以吃烤火鸡为代表的丰盛的菜肴,举杯庆祝,感谢亲人的养育之恩。

3、家庭节是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一项社区集体活动。该活动不仅孩子们十分开心,大人们也从中得到欢乐。有的慈善机构还专门为不很和睦的家庭组织"亲子营"活动。

4、情人节。每年2月14日的情人节并非仅指情侣间的爱情。它是一个纪念爱情、亲情、友情、恩情的好日子。所以,在这一天,孙辈们会自制一张精美的卡片,写上温馨的话语,来暖化祖辈们孤独的心。男士也会将玫瑰献给自己的情人,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地购置一些精美的小礼物,以感谢恩师的培育。

5、庆祝生日。西方国家对个人生涯中的经历最为重视的是两大节日,即生日和结婚纪念日。值得一提的是,你每到一个商店去参观贺卡商品架时都可发现,他们把祖父母、外祖父母、父亲母亲、兄弟、姐妹、朋友等方面的生日贺卡分别集中摆放在不同的商品架上,便于让顾客选购。

6、西方的主要节日:父亲节。1909年就开始有人建议确定父亲节。据说第一个提出这种建议的是华盛顿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其父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准备为他举行庆祝活动,同时,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议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该协会将建议提交会员讨论,获得了通过。1910年6月,人们便在此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凡是父亲已故的人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亲在世的人则佩戴红玫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7、西方的主要节日:母亲节。母亲节起源于美国。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在美国以解放黑奴为目的的南北战争结束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贾维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讲述着战争中那一个个为正义捐躯的英雄的故事,望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孩子们的脸,一个想法猛然涌上心头:为祖国贡献了这么多英勇战士,保证了战争胜利的,不就是那一个个含辛茹苦地抚育着子女的母亲们吗?她们的儿子血染疆场,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牺牲的,不也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母亲吗?因此,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组织等,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这一提议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响应和支持。母亲节是美国法定的全国性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

在欧洲国家家庭观念较为淡化。老人由政府赡养,子女不必操心,也不必顾及家庭的荣辱兴衰,一切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为转移。这样,母女进餐,各自时帐的情况有之;父亲当议员,儿子领救济金的现象有之;同居多年,子女都成家立业了,而他们还没有法律承认的婚姻资格有之。中国人崇尚的反哺情,崇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关爱、尽责的理念。中国人家庭成员合家团聚,暖融融、情深意切、诚爱有加、尽享天伦之乐、充满亲情。亲情是构成家庭和谐的纽带,家庭和谐是构成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如果亲情淡出人世间,那可能是人类社会的灾难。


   七,西方人的生育观。西方国家生活条件优越,人民富足,也没有法律限制生育,甚至还有多种优惠政策鼓励生育,但人口的增长还是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人口越来越少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生儿育女其实是一种非常麻烦的事,如果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作初始推动力,人们在想到这种头疼的麻烦事的时候就会望而却步。而生殖冲动即性冲动正好就是这种强大的力量,西方国家的男女有多种渠道,能够比较容易的宣泄这股冲动,因此大大削弱了它在生殖上的作用,使西方人在面对生儿育女时不再保持那种有恃无恐的大无畏精神,敢生孩子的人当然就越来越少了。同居现象十分普遍。荷兰就是一个性开放的国家。

造成人口的负增长的原因是欧洲国政府不仅没有限制生育政策,有许多国家有鼓励生育的政策,尽管这样,不少国家或地区人口仍是负增长。因为有就业困难的现实,生存竞争的压力,养育子女的艰辛,没养儿防老的问题存在,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享受观,女人生育后将失去职业等诸多问题,形成许多“丁克”家庭、二人家庭、同居不结婚家庭等社会现象。这是欧洲人不愿意尽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主因。  
  

八,西方“城市病”的困惑。总体来看,欧洲的乡村比城市要美。进入欧洲以后,特别是行进在乡间的公路上,天蓝、水清、气新,给人的感觉确实是特别的清新宜人。一路上看不到裸露的土地,乡间一片绿色,乡间的景物清清楚楚,仿佛永远是雨过天晴一般。河流中野鸭成群,自由游动,它们与人类互不惊扰,和谐相处。肥田的绿草覆盖着大地,田间一群群牛羊悠闲地吃着草,一座座乡间别墅掩映在平原和山间的绿树中。据说,西欧国家绿化一般都达到了70?,绿化程度高于亚洲国家。然而,欧洲的城市与其大自然环境不太协调。市中心街道一般没有中国城市常见的林荫大道,无论是罗马、巴黎、苏黎世,还是布鲁赛尔、科隆、因斯布鲁克、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都如此。本身就不宽的街道,一般道路两边划有停车线,车辆的增长,这是几百年前的规划师们万万没有想到的,由此带来城市交通的拥挤及行人的不便。汽车尾气的污染严重。节假日,他们常是自驾房车和家人一起到效外乡村或海滩去渡假。西方的另一个“城市病”是西欧人喜欢养狗,但带来的狗屎满街都是,你在罗马、巴黎等城市大街上一不小心就会踩上,有的立交桥、人行道口,猫狗的屎尿弄得臭气熏天,让人无法通行。这是世界通病,深圳也有许多人养狗,社区花园里,人行道上,狗随处撒尿,狗屎到处可见。
  
   九,西欧的社会治安。在西欧十国中,多个国家的社会治安有点乱。导游多次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李、钱包,“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有一些有色人种和以国家语种为中心的居民区,这些地方环境不太好,路过那里,有点令人胆怯。街边站满了无所事事的有色人种,经常看到剃着光头、或头发膨散人高马大无所适事的流浪者或讨食者,三五成群, 他们常向你要香烟抽,给人一种恐惧感。那些敌视和排斥华人的群体时常制造血腥事件。就像西方电影中黑社会里的人一样怪诞不拘。这些无论是对久居欧洲人的华人,还是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都会在心里蒙上一层阴影。


   十,西欧失业的困惑。欧洲发达国家,一方面是劳动力缺乏,引进国外劳工,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劳动者失业。欧洲国家的高福利,高消费的国家,造就了一批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干的特殊群体。一般脏活、累活、工资不高的活本国公民很少愿意干,因为他们的失业保险金和救济金,足以维持其温饱。这样像环卫工、保姆、酒店勤杂工等重劳力岗位则让给了东欧及其它外国人。政府支付了一笔额外福利,而本国失业人员还不满意、不服气,认为外国人抢了他们饭碗,经常由此发生排外的暴力事件。这种失业成了令政府头痛而难以驾驭的一匹野马。
   十一,西欧国家的交通管理
 西欧国家为了减少交通事故,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司机行车200公里内必须停下来休息20分钟,以避免疲劳驾驶。车辆自动化的GPS监测系统会监督这一规定的执行,而且在各国的高速公路或国道上都设有停车休息处,从而保证了这一法规的实行。所以考察期间我们行车近万公里,却没有看到发生任何交通事故。大家都按照既定的规则秩序行事,谁也不搞特殊。这规则有利于人们的安全出行、生活,这也是一种和谐。西欧国家的这一科学的交通管理办法很值得我国借鉴。

 

十二,豪华大巴里不允许吃零食。

我们乘坐的是豪华大巴,是一位长期接待中国客人的意大利中年司机。开车时,除了导游,不允许任何人与他说话,不允许车内有特别的响声分散他的注意力。休息时,他热情地与我们交谈。他向我提出这样二个问题:你们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在车内生零食?我无言以对。他说:“这个习惯不好”;他问了第二个问题:“你们交谈时,好像在吵架”,“这个习惯也不好”。我想,这两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