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不再为文化垃圾而激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6:08:24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个鲜明的表态:“述而不作”,并且批判说:“有这样一种人,虽然无知或者一知半解却敢于创作,我不会这样做。”今天的许多人因此而嘲笑孔子思想上的保守和不思进取。http://wangxingzhi.360doc.com

的确,如果人类的智者都不创作,完完全全的陈陈相因。人类的文化怎么可能丰富和发展呢?事实上,哪怕在《老子》、《论语》等等之后,许多伟大的著作也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但是,孔子的概念不容偷换,我深信,那些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的著作,学而不厌的孔子一定不会反对,他只是含蓄地提醒人们:创作切忌不负责任,创作者必须对历史负责。有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重在阐述、讲授而不自以为是地创作的孔子,其智慧影响了中国甚至人类社会几千年,直到今天!

在这个写作泛滥的时代,各种主张、见解、“声音”充斥报刊网络。比如这年头的文学创作,已经再没有什么“神圣”的感觉,在好多人眼中,甚至跟缝纫、糊纸、砌砖等等手艺活儿也没什么区别。许多的作者,别提什么“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了,“高手”们一个月就能写出一部长篇,撒泡尿的工夫就能“搞定”一部中篇的构思。有人这样表达了心中的愤怒:“什么叫创作?创作就如同女人脱衣裳,一件一件脱给你看!”米兰·昆德拉在《笑忘录》中说:“著书癖在人群中泛滥,其中有政治家、出租车司机、女售货员、女招待、家庭主妇、凶手、罪犯、妓女、警长、医生和病人。这向我们表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作家,没有谁例外,所有的人都有权利冲到大街上高声大喊:'我们是作家’!”http://wangxingzhi.360doc.com

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近70万种期刊,60余万种新书,电台电视台900多万家,微波通讯塔几十万个,雷达站几万个,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随时都在增加,各类传播工具时刻向我们反映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大事件以及层出不穷的新观点。这些信息中,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所以有人这样说:如今的世界所有资源都匮乏,惟独人口和信息过剩。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中说:“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中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曾经公务繁忙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说,就理解和领会能力而言,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中空空如也同样糟糕。索尔仁尼在1978年指出:“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圣保罗早就这样警告过我们:不要滥用新奇的名词,制造似是而非的新学问。培根也指出:“某些人专喜欢那些新鲜的名词术语,不是让意义支配词藻,而是让词藻支配意义。”柏拉图也认为,一切知识不过都是旧知的回忆。所罗门恰好也有相似的见解,他认为:阳光之下本无新奇的事物所有被认为新奇之事物,都只是由于已被人们遗忘了而已。

主编《四库全书》的清代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南怀谨先生对此深以为然: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强调来说,无不是中国古人说过的话。所以纪晓岚一生之中,只是编书——整理前人的典籍,将中国文化作系统的分类,以便于后来的学者们学习,他自己的著作只有《阅微草堂笔记》一册而已。

在整体荒芜的时代,个人的生存是盲目的。人们常常靠个人成功、权力与金钱的获得来填充生命意义的空缺,结果却使生命更加盲目。倘若仅仅注重谋生的小聪明小智慧,那么领悟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必将日益暗弱。

两千多年前荀子就主张“解蔽”,而现代文明之蔽更多,已经解不过来;数量与日俱增的各类心灵垃圾,更如雪上加霜落井下石。所以,受当代流行文化与教育的影响越大、越深,人之蔽可能越多,人的迷茫也就越深。

人的精神中包含着反思。一个否定精神、贬低精神、流放精神的时代,意味着没有反思和缺少反思。现代文明所缺少的,正是深刻的反思。反思人类的现状、人类的未来,反思科学的真实意义,反思发展与生存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生命的真谛……现代文明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了!http://wangxingzhi.360doc.com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似乎是历史的必然,但标新立异并不见得就是好事,今人许许多多的智慧,并不见得真的就超越了我们的祖先。

人类社会总要不断发展,但发展的前提是善于继承。许许多多的所谓创新,其实是对传统的“回归”。所以,最新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现代社会的垃圾是多样而丰富的,但以文字垃圾的危害为甚,因为它对人的心灵的腐蚀和毒害更加巨大,影响更加深远。人类文明由文字而继承,也可能由文字而毁灭!

说到底,文字垃圾的诞生都是因为人的关系,而现代人脑袋里的垃圾空前的繁多,或许,这跟我们大吃垃圾食品有着特别的关系。

一位管理学博士呼吁学生们懂得“深阅读”。他说阅读的本质在于形成一个人文化底蕴的积累,只有细读、深读、精读,才能真正吸取书本养分,过量“浅阅读”,会使人心变得更加浮躁。

当然,值得人们“深阅读”的,只能是经典,绝不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