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委书记关成华:北七家镇燕丹村不拆迁 50个挂账村今年启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位区领导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3:41:38
昌平区委书记关成华:北七家镇燕丹村不拆迁 50个挂账村今年启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位区领导紧盯一个村
2010年01月27日 星期三 08:14
50个重点村今年启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位区领导紧盯一个村
本报讯(记者王海燕 祁梦竹)“只要把西局这个‘局’给破了,咱们丰台区的城乡一体化问题就基本上有解了。”昨天的小组审议,市人大代表、丰台区委书记李超钢特殊的一番开场白,一下子就把小组中所有代表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加快城乡结合部改革发展这一问题上来。
他所说的西局隶属于丰台卢沟桥乡,位于西三环丽泽桥边上,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全市50个市级挂账整治督办重点村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50个村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村,将整体启动拆迁整治。
西局村整治,李超钢亲自挂帅。“这村违章建设多,外来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安全隐患多……总而言之,我能想到的城乡结合部问题这村全具备了。不过既然是‘一把手’,就要啃最难啃的‘骨头’。集中力量把西局村的问题解决好了,丰台另外7个挂账村,包括其它城中村的改造就好办多了。”
城乡结合部改造涉及千头万绪。拆迁盖楼土地指标不够怎么办?建设资金从哪儿来?上楼以后村里的产业怎么发展?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怎么解决?……3个月来,李超钢多次深入西局村民家中询问意见,并带领区国土、规划、建委、人力社保等十几个相关部门到西局村实地调查研究,光现场办公会就开了不下5次。令西局村党支部书记武长亮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月初北京下大雪的那几天,“气温跌到零下十五六摄氏度,书记带着相关委办局领导一早就到我们村开会,研究问题一直研究到下午1点。”在制订规划时,为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李超钢还“惊动”了市规划委主任黄艳。“群众利益无小事,实现城乡一体化,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要慎之又慎。经过深入调研,现在我们已经拿出了西局村改造的初步方案,正在请有关部门研究论证,争取尽快报市里审批。”
和丰台区一样,全市50个市级挂账整治督办重点村所涉及到的9个区县全都实行了领导负责制,由区里的主要领导挂帅,一人联系一个挂账村,协调相关部门,集中力量对所联系的村庄进行综合整治。
“我的联系点是北七家镇的燕丹村,这个村紧挨着天通苑,外来人口比较集中,是昌平区7个挂账村之一。”市人大代表、昌平区委书记关成华告诉记者。如何才能让燕丹摘掉“挂账村”的帽子?去年底今年初以来,关成华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燕丹村密集调研,“能拆迁当然最好了,北坞村、大望京都有成功经验,昌平这几年根据区情特点也摸索出了五种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燕丹村现在还不具备拆迁的条件。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所以我们最后决定还是对村庄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不过,不拆迁并不意味着袖手不管,关成华表示,现在区农委、公安、综治、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正在积极协商,“通过部门联动的机制,改善燕丹村的村容村貌,治安、交通环境,今年特别是在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方面要更上一层楼”。
和别的区县略有不同,大兴区长李长友把联系村扩大到了联系镇。“黄村镇有两个挂账村,一个鹅房村,一个小陈庄村,今年都要拆迁整治。镇里还有其它几个村要整治但不在挂账村名单内,我也顺手‘包’下来了。”李长友向记者介绍,以政府主导的土地一级开发为抓手,大兴今年要完成2个村的拆迁改造,彻底改变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员密度大、环境脏乱、治安状况差等问题。“除了整治环境,还要通过土地的集约利用开拓空间发展新兴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失地农民’成为有岗位、有资产、有保障、有组织的‘四有’新市民。”
辛苦的不止是他们。为加快城乡结合部改革发展,推进全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北京市各区县的领导都在不懈努力,承担着,奔忙着……RJ204 RJ224
百姓感言
>>>
“盼着家乡变个样”
我叫柳和平,今年51岁,海淀唐家岭村人。说起唐家岭,现在全北京城没几个人不知道的,就因为这地方乱。因为挨着中关村软件园,这几年好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到我们村租房,最多的时候有四五万人,我们村才多少人?3000!人多了,管理跟不上,环境当然差,村里密密麻麻到处盖的都是出租房,私搭乱建把马路都给占了,要是着火,连消防车都进不来。
不瞒您说,我们家也出租房子,一个月租金收入过万元。可挣这份钱,我心里不踏实。隐患太多,总感觉不安全。
听说今年我们村要拆迁,我打心眼儿里高兴,谁不愿意住在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小区里?这些天,村干部到各家征求意见,问是想异地拆迁呢还是就地拆迁。在村里土生土长了这么多年,故土难离,我就是想亲眼看着唐家岭翻天覆地变个样儿。
喜上楼,“这个冬天格外暖”
我是丰台花乡新发地村村民胡志锋,去年我们村旧村改造,我们家头一批住上了新楼。和从前的小平房比,楼房没得说,落地窗,大阳台,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三口人住着绰绰有余。楼门口有视频对讲系统,小区里有保安,特安全。
不过我最满意的还是取暖。从前,我们住小平房的时候,冬天烧土暖气,脏就不说了,就怕煤气中毒。现在好了,壁挂的暖气片,天天都是暖烘烘的,在屋子里都不用穿毛衣。还有洗澡也特方便,每天下班回来累了,冲个热水澡,那叫舒服!
上了楼,生活方便了,花销却没跟着涨起来。暖气费、物业费村里都给补贴。村里有二三十家企业,想上班到村委会登个记就行。不愁房,不愁工作,咱村民的日子现在真是越过越甜!
本报记者 王海燕 RJ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