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百分之百退休全过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26:23

邓小平挥了一下手,说:"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处。"他理解在座几位政治局常委的心情。此时,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平息不久,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还没有3 个月,大家还希望他来掌舵。于是,邓小平耐心地解释:如果不退休,在工作岗位上去世,世界会引起什么反响很难讲。如果我退休了,确实不做事,人又还在,就还能起一点作用。
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作交待时讲了一番话。他说:"我过去多次讲,可能我最后的作用是带头建立退休制度。我已经慢慢练习如何过退休生活,工作了几十年,完全脱离开总有个过程。下次党代表大会不搞顾问委员会了,还是搞退休制度。我退休的时间是不是就确定在五中全会。犹豫了这么几年了,已经耽误了。人老有老的长处,也有老的弱点。人一老,不知哪一天脑筋就不行了,体力到一定程度也要衰退。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的,领导层更新也是不断的。退休成为一种制度,领导层变更调动也就比较容易。"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了顾问委员会只是为建立退休制度而采取的过渡性措施,下次党代会不需再设立了,要纳入正常的退休制度。
邓小平与新一代党的领导人座谈时,真诚地提出,"我不希望在新的政治局、新的常委会产生以后再宣布我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现在看来,我的分量太重,对党和国家不利。我多年来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邓小平认为,实行退休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坚定地表示:退休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吧。
未等前一支香烟的雾团散去,邓小平又点燃第二支烟,他伸出两个指头说:"第二个问题,退的方式。"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反复考虑,并且也同杨尚昆谈过,就是越简单越好。邓小平认为,简化比较有利,特别是从自己简化更为有利。而利用退休又来歌功颂德一番,实在没有必要,也没有什么好处。
邓小平说:"来个干净、利落、朴素的方式,就是中央批准我的请求,说几句话。"他一一地看着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诚恳地嘱咐:"我退休方式要简化,死后丧事也要简化,拜托你们了。"江泽民、李鹏等常委被邓小平毕生为党、为国、为民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邓小平很快又提到第三个问题,即"我退休时的职务交待".他环视着刚组成不到100 天的中央领导班子,最后把目光落在江泽民身上,说:"军委要有个主席,首先要确定党的军委主席,同时也是确定国家军委主席。"他加重了语气,一字一句地说:"我提议江泽民同志当军委主席。"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还语重心长地谈了新建立的中央领导集体加强团结、加强权威,冷静观察,应付国际形势变化等问题。同一天,邓小平郑重地向政治局呈上了请求退休的报告,要求实现" 全退".这封不足700 字的辞职信,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这位老党员、老公民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邓小平终于说服了中央常委。政治局决定,将邓小平退休问题提交十三届五中全会讨论。
10月,在中美关系紧张的严峻时刻,美国前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访华。当基辛格走进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时,精神矍铄的邓小平身着深灰色中山装,面带笑容地迎上前去同他热情握手。
邓小平对基辛格说:"博士,你好。咱们是朋友之间的见面。你大概知道我已经退下来了。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制度,中国现在很稳定,我也放心。"基辛格说:"你看起来精神很好,今后你在中国的发展中仍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正像你在过去所起的作用一样。你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说:" 我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在需要的时候,我还要尽一个普通公民和党员的义务。你现在不当国务卿了,不也还在为国际事务奔忙吗?"
11月9 日,瑞雪纷飞,人民大会堂却热浪袭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大量的说服工作,中央委员们逐渐理解了邓小平请求退休的实际意义,同意在全会上进行表决。上午9 点多钟,邓小平办公室主任王瑞林来到邓小平身边,向他进述了正在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的情况,重点汇报了全会关于他退休问题的讨论情况。
通过汇报,邓小平得知许多同志对自己恳求退休表示理解,这使他很高兴,如释负重地说:"总之,这件事情可以完成了!"中午吃饭,全家饭桌上的话题自然离不开邓小平退休的问题,有的说:" 咱们家应该庆祝一下。"有的说:"我捐献一瓶好酒。"邓小平则从容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退休以后,我最终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生活得更加简单一些,可以上街走走,到处去参观一下。"孙子笑了,说了一句:"爷爷真是理想主义。"
下午3 时,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表决,接受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消息传来,一直在家等候的邓小平即刻驱车前往会场。在休息厅,江泽民上前一步,激动地握住邓小平的手,建议第三代领导人以及在场的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合影留念。在会议大厅,邓小平同中央3 个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列席会议的代表亲切会见。掌声中,邓小平激动地说:感谢同志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全会接受发我的退休请求。衷心感谢全会,衷心感谢同志们。
代表5000多万中共党员和12亿中国人民,中共中央总书记、继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把邓小平送出了会场。临别时,江泽民表示:"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夜幕降临,喧闹了一天的京城趋于平静。但在邓小平家中,却是一片灯火通明,笑语不断。晚饭的时间到了,四个孙子、孙女跑着跳着来到邓小平身边请他去吃饭,还送给他一张他们赶制的贺卡。邓小平打开一看,贺卡的四个角上别着四个蝴蝶结,分别代表他们自己,中间画了一颗红心,表达了孩子们的心愿。贺卡上边还端端正正地写有一行充满真诚的字:"愿爷爷永远和我们一样年轻!"邓小平眼看贺卡,耳听女儿们的讲解,欢快的神情浮在脸上。大女儿邓林眼疾手快按下快门,留下了那令人难忘的一幕。看完贺卡,孙辈们分别上前来亲吻敬爱的爷爷,刚满3岁的小孙子竟亲了爷爷一脸口水,逗得全家人开心大笑。邓小平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在家人的簇拥下,邓小平来到餐厅。墙壁上,一排鲜红的大字映入眼帘:"1922——1989——永远!" 邓小平理解了家人的心意,脸上浮现出轻松的微笑。
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时间,邓小平又坐在电视机前。这个节目他每天必看,因为这是他了解世界的另一个重要渠道。他知道,今晚《新闻联播》的内容与自己有关。
果然,播音员那准确、抑扬的音调传了出来:"11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对我们党和国家建立的卓著功勋。全会认为,邓小平同志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在自己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辞去现任职务,实现他多年来一再提出的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的夙愿,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 这铿锵有力的声音,走进了千家万户,大江南北,传遍了五洲四海。消息传开,人们从惊愕之后无不对这位中国改革开放伟大的总设计师身体力行,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作出表率,表示崇高的敬意。
11月10日至12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的时候,邓小平又来到参加扩大会议的全体同志之间,并和他们合影留念。这时,军委领导请邓小平讲话。邓小平感到,最近一段时间,自己讲的话很多,没有新的话要讲了。但是,在离开军委领导岗位之时,在自己领导下的这些将军们面前,还是应该讲点话。
于是,邓小平手拿话筒,作了简短的即席讲话。他满怀信心地说:"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我们的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他再一次充满希望地表示:"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做到这一点,几十年的考验证明军队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将军们目不转睛地静静倾听着。他们从心里敬佩眼前这位红军的创建人之一、称呼了几十年的" 邓政委".他们衷心地敬仰这位身无军衔、就任8 年军委主席,在新时期指引人民军队走上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道路的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如今,他主动辞去军委主席职务,功高隐退,怎不令人由衷地敬仰呢!

最后,邓小平满目深情地环视着出席会议的代表们,向大家袒露着肺腑之言:' 我虽然离开了军队,并且退休了,但是我还是关注我们党的事业,关注国家的事业,关注军队的前景。"
11月1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正式会见了最后一批外宾。站在屏风前面的邓小平,容光焕发,同来访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的日本客人一一握手。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邓小平说:"在我离开领导职务之际,应该见见老朋友。你们这个团可能是我见的最后一个正式代表团。我已经85岁了,再不退,不知到哪天就变成终身制了。"短短几句话,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几十位在场的中外记者却由此得到一条重要信息:今天,敬爱的小平同志将正式告别他60多年的政治生涯。
他说:"退就要真退,这次就百分之百地退下来。我今后不再代表集体、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客人,要体现真正退休。"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后又说:"今后有些老朋友来中国,可能不见不礼貌。我可以去客人住地拜访,谈友谊,谈非政治性的事情。要让党、政、军领导放手工作,我不插手。这和他们的成长和工作很有必要。"
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上面。邓小平赞扬说:" 江泽民同志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作为知识分子,他比我知识多,当然经验比我差一些,但经验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他今年只有63岁,有这个领导班子我很放心。" 接着,他又谈到了治理整顿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问题。
会见开始前,记者就把想和邓小平合影留念的愿望和陪同会见的邓小平的女儿讲了。他的女儿很理解记者们的心情,说:"等会儿会见外宾结束后再说,好吗?" 大家高兴地回答:"好!"福建厅内,友好会见正在进行;大厅外,大家已经准备着和邓小平合影。

会见结束后,日本客人握着邓小平的手充满感情地说:"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和日中友好,希望你健康长寿!" 邓小平用力地握了一下手,含笑点点头表示感谢。日本客人刚一离去,记者们就围了上来要求合影。邓小平欣然同意,并幽默地说:" 好,这比会见外宾要轻松得多了。" 大家边笑边说:"这也是您最后一次会见正式记者。"大厅内一片欢笑声。
随后,大家簇拥着邓小平走到屏风前,"咔嚓" 、"咔嚓" 的声音不断响起,有的同志为了离邓小平近点还不时地调换位置尽量站靠在邓小平身旁。邓小平很理解大家的心情。正式会见最后一批外宾,正式接受最后一批记者采访。就这样,邓小平告别了领导工作岗位,正式退休了。
早在1980年8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回答提问"你对自己怎么评价" 时说:"我对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但有一点可以讲,我一生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 ,这是世纪伟人邓小平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和中国人民,正是他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使他无私无畏,无怨无悔。
最高实权人物把一切职务让给后来人,这在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是罕见的。功高身退的邓小平,虽然告别了他那辉煌的充满传奇色彩政治生涯,但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思想和理论,永远钦佩他高瞻远瞩的伟大胸怀。
人总是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邓小平的高明之处在于退得成功,退得顺利,每退一步,其开创的事业都会向前迈进一步。有人说,从1980年辞去副总理职务开始,到1992年南方谈话和接见中共十四大全体代表,邓小平共用了12年多时间完全退下来。这显然做的是很有步骤,并且十分稳妥的。邓小平的退是为了进,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千秋大业。这就是政坛伟人的政治艺术!
室外寒冷,空气湿润,点点雪花伴随着星星细雨飘然而落。老人望着这雨夹雪,感受着寒风的吹拂,语音中带着感慨:" 这场雨雪下得不算小呀,北京正需要下雪啊!" 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他忘却了寒冷,禁不住信步走到庭院,融进了飘飘扬扬的风雪之中,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