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时期的藩属国琉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44:24
琉球,现在在我们很多中国人的意识中已经把它当成日本领土,但是我从学术的角度不断的提出,我说琉球不是日本国土 。琉球如果不能算成中国的领土,它也不应该算成日本的领土,因为它原来是我们的附属国,大家都非常清楚,1879年被日本并为他们的领土。但是琉球国王是需要被中国皇帝册封的。至迟在民国的时候,我们的国民就已经把琉球视为中国领土。
读一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他怎么说的?他把琉球当成台湾的腹地,是我们家族的一个兄弟,谁都没有把琉球当外人。
中国的琉球:中国明清时期的藩属国是怎样变为冲绳的?
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 琉球三国明确表示向明朝称臣,正式成为明朝藩属。几年后,中山国灭其他两国,中山国国王被明朝册封为琉球王,成立了历史上的琉球国 。
清初,琉球国王被清廷册封为琉球国中山王。清康熙元年,又改封琉球王。1879年,日本增派450名军人和160名警察,拿下了没有军队的琉球“藩王”,    并将王室强行迁移到东京 。琉球国从此变成日本的冲绳县以及一部分鹿儿岛县 。
一、日本看上了中国的藩属国琉球王国
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明朝派杨戴出使琉球三国,分别册封了三国国王。琉球三国也明确表示向明朝称臣,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朝册封为琉球王。
此后,琉球国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隔年进贡,谨守臣节。明朝灭亡后,琉球继续与清廷保持了藩属关系。清军入关不久,琉球国王尚贤就派遣使者金应元前来请求册封。由于琉球使者没有携带明朝的册封印信,因而请封未成。此后恰逢尚贤去世,于是改由其弟尚质继续上表请封,后来琉球国王被清廷册封为琉球国中山王。康熙元年,又改封琉球王。此后百余年,琉球不断遣使进贡,历任琉球新王即位时都要遣使请封,从未间断。
但是,明朝册封琉球200多年后,日本看上了琉球王国。1609年,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率军侵略朝鲜完全结束(1607年)后的第二年,日本就派萨摩藩诸侯岛津氏向琉球敲诈钱财,遭到琉球国王的拒绝。岛津氏遂率军攻打琉球,俘虏了琉球国王尚宁,逼其每年向萨摩藩输粮8000石。日本将历史上的侵略视为“上贡”,并以此证明琉球一向是日本的“藩属”。
1868年,日本维新的“太政官令”传达到了琉球,将琉球王国置于日本鹿儿岛县的管辖之下,随后又将其改为直辖地 。
1872年10月, 借明治天皇亲政之机,鹿儿岛县秉承明治的旨意, 令琉球王子伊江等人进宫朝拜 。
伊江等人从鹿儿岛乘船出发,先抵达品川, 后进宫朝拜 。
第二年,又下诏书命琉球受内务省管辖, 租税上缴大藏省,将其纳入日本内政的轨道,而这一切都没有获得琉球国的同意。
就在日本加紧控制琉球的时候,“牡丹社事丿件”为日本人彻底占领琉球并染指台湾找到了借口。
1871年11月27 日, 66名前往中国进行朝贡和贸易的琉球人, 在回国途中因遇到大风, 船舶漂流到了台湾,被台湾土著牡丹社民误认作敌人,杀死54人,另外12人被清廷护送回国 。
“牡丹社事丿件”的当事人一方是中国子民,一方是中国藩属国的臣民,本与日本无关,但日本却蓄谋吞并琉球,并借机插手台湾 。
1873年日本使者副岛种臣和柳原前光来到中国,他们本是来换取3年前与清廷签订的天津修好条约和通商章程文件的。 但到达北京后,副岛种臣前往礼部商讨觐见同治皇帝的礼节,而副使柳原前光则前往总理衙门,拜见了办事大臣毛昶熙和董恂。
他分别与两位大臣谈起了不久前发生的台湾土著杀死琉球人的事丿件 。
毛、董二人在谈话中无意流露出“杀人者皆属‘生番’, 系化外之民”的意思, 结果被日本人抓住了话柄, 强词夺理地说这些“化外之民”不归中国治理, 进而表示否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为“代表”琉球出兵台湾找借口 。
二、日本借琉球事丿件出兵台湾
就在清廷对日本的侵略意图疏于防范的时候,日本人的侵略行动已经开始了 。
日本先派海军将领桦山资纪和水野遵到台湾秘密考察,后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大藏卿大隈重信为侵台军政长官,出兵台湾 。
但此时的日本还是羽翼未丰,因此向美国寻求帮助。而刚刚走出南北战争硝烟的美国也正伺机向外发展。与日本一拍即合, 派遣驻厦门兼台湾领事李仙得等人为顾问,租借美国邮船“纽约号”,随同日军出兵台湾。不料,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得知了此事。他担心美国卷入中日冲突会打破力量平衡, 破坏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因此向美日两国提出了抗议。
迫于英国的压力,美国只得宣告中立。但日本仍派兵3000人,伙同美国顾问于1874年四五月间在台湾琅峤登陆。此时,清廷从威妥玛口中得知了日本侵略台湾的消息,但仍未对台湾局势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以夷制夷”上,寄希望于外国干涉。由于清廷的消极防御政策,日军在琅峤登陆得逞,15天后进攻了牡丹社,杀死台湾同胞30余人,并将社内房屋全部焚毁。
李鸿章在相继得到英、德、美等国的报告后,才确信日本已出乎他的意料进犯台湾,遂大骂日本人背信弃义。1874年5月,清廷命船政大臣沈葆桢以巡阅为名,率兵到达台湾,企图在悄无声息间解决问题。随后,清廷又派福建布政使潘霨协同沈葆桢处理台湾事务。
沈、潘二人到达台湾后,在军事上展开了部署。此时,在台清军共有一万余人,但由于李鸿章一味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但使清军丧失了战略主动,而且使得日军得寸进尺, 攻破了18个番社。
日本驻华公使柳原前光为了等待前方消息,以日本的台湾问题全权大臣是在台湾的西乡从道为理由, 拒绝与清廷谈判。其实, 在台驻军良久的日军,因水土不服,经常遭受高山族同胞的突袭,伤亡已达全军的1/3 。但西乡从道仍不示弱,一再宣称还要派大部队;而李鸿章也丝毫没有退缩, 宣布打算增兵两万,迫使日本不得不转向与清廷进行谈判。
三、北京专条给琉球亡国埋下祸根
9月1日,日本内务卿大久保利通来到中国。大久保利通向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和美国驻华公使忻敏求助 。
在他们的调停下,清廷答应给日本抚恤银10万两,在台建筑费40万两,先付10万,其余40万在12月20日日本退兵后支付。10月31日,中日双方签订了北京专条3条,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敲诈清廷的阴谋得逞。
《北京专条》,《北京专约》,又名《中日北京专条》、《台湾事件专约》或《台事北京专约》,是1874年10月日本与清签订的有关台湾事件的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承认“台湾‘生藩’曾对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军出兵是“保民义举”;赔偿日本银50万两;日军撤出台湾。
专约条文
(一) 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举,中国不指以为不是。
(二) 前次所有遇害难民之家,中国定给抚恤银两。日本所有在该处修道建房等件,先行筹补银两,另有议办之据。
(三) 所有此事,两国一切来往公文,彼此撤回注销,永作罢论。至于该处生蕃,中国自宜设法,妥为约束,以期永保航客,不能再受凶害。
互换凭单: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中国先准给抚恤银十万两。又日本退兵,在台地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准给银四十万两,亦经议定。准于日本国明治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日本国全行退兵、中国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全数付给,均不得愆期。日本国兵未经全数退尽之,中国银两亦不全数付给,立此为据。彼此各执一纸存照。
但李鸿章为清廷与日本签订的北京专条却埋下了一个隐患,那就是,承认了日本为被杀的琉球人出兵的合理性! 后来日本声称,清朝在北京专约中,已经承认琉球是日本属土,琉球人是日本属民。清朝则指,琉球乃中国属国,北京专约所指之“民”,只是1873年漂流到台湾被生番杀害的小田县(即今冈山县)民,不包括1871年被杀害的琉球漂民。
另一个害处则是使得西方列强更加蔑视中国,将洋务运动在列强心目中建立的自强形象损失殆尽。最大的受害者则是琉球。
北京专条签署后的第二年,日本派兵进驻琉球,并命令琉球尊奉日本明治年号,不再向清廷入贡。眼见形势不妙,琉球国向宗主国清廷告急, 派遣尚德宏到中国求助。尚德宏到达福州后,向闽浙总督何璟和福建巡抚丁日昌说明此事,又通过他们向清廷急报。但清廷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只是给驻日公使何如璋下了个命令,命他调查此事。实际上,当时的日本只有陆军常备军3万余人,海军4000人,军舰15艘,且多破损不能出海 。虽然何如璋对此事尽心竭力,但由于清廷在对日交涉时过分注重情理, 没有适时炫耀武力,反使日本摸清了清朝的懦弱本性,变本加厉。
1875年9月,日本派遣军舰侵入朝鲜领海,逼迫朝鲜与其在次年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四、琉球王国变成日本的冲绳县
日本在朝鲜尝到甜头后,便加紧“处置”始终不肯归顺的邻邦琉球。1878年4月,日本悍然决定废琉球为郡县。
虽然琉球上下并不甘心, 但囿于弱小,无力抗衡日军。日本令琉球国王尚泰到东京听候处置。当时他正身染重病,所以派王世子前往东京,亲自哀求日本暂缓国王赴日的行期,以为缓兵之计。
8月30日,日本在何如璋按照清廷旨意的喋喋不休的交涉声中,正式宣布改琉球为郡县,声明琉球与中国的关系由日本外务省处理,琉球终于没有逃脱被日本吞并的命运。
此时,身在中国的尚德宏赶紧向李鸿章呈上了一封求助信,表示日本要“灭数百年藩臣之祀”,琉球恳请清廷“威惠于天下”,希望能“速赐拯援之策,立兴师问罪之师” 。
1879年3月,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来到中国。在与格兰特的会谈中,李鸿章详细介绍了琉球一案的来龙去脉,并希望利用格兰特的特殊身份从中斡旋 。但格兰特弄不懂儒家色彩浓厚的“册封”、“藩属”等概念, 调停始终不得要领。在调停时,日本人拿出了清廷在北京专条中埋下隐患的条款, 使格兰特哑口无言。
1879年4月,日本派出了一支由450名军人和160名警察组成的队伍,前去拿下了已有200年不设军队的琉球“ 藩王”,不容分说将王室强行迁移到了东京,并废除藩政改为由日本直辖的Okinawa(冲绳) 。
琉球国就这样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 。
转:琉球十辩(修正稿)
一、请问,琉球国就是琉球群岛?
答:琉球群岛的范围从东北往西南分别是吐噶喇诸岛(日本名)、奄美诸岛(日本名)、冲绳诸岛(日本名)、大东诸岛(日本名)、先岛诸岛(日本名);而琉球国仅有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三部分。其中吐噶喇诸岛琉球国曾短暂统治过, 随后被日本以“发现”为由, 并纳入管理范围,大东诸岛直到1884年日本才进行调查,既而划归冲绳县管辖 。
二、请问,冲绳县就是琉球国?
答:现在冲绳县只是琉球南部,原因在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日本南部的萨摩藩侵略琉球后,背着德川幕府私自吞并琉球北部大岛群岛中的八岛(日把这八岛称为奄美诸岛,现为鹿儿岛县的一部分),而剩下国土在清光绪五年(1879年)被日本置为冲绳县,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冲绳县还包括大东诸岛 。
三、请问,光绪六年中日分岛改约时,中国所说的北岛、中岛、南岛分别指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 ?
答:中国把琉球三十六岛分为北岛、中岛、南岛, 北岛指大岛群岛(北部九岛),比奄美诸岛还多了一个现在冲绳县下辖的硫黄鸟岛,中岛指琉球本岛群岛(中部十一岛),没冲绳诸岛中的硫黄鸟岛,南岛指宫古群岛和八重山群岛(南部十六岛),即先岛诸岛,三岛都没涉及大东诸岛。
四、请问,琉球三山时代的北山范围即奄美诸岛,中山范围即冲绳诸岛,南山范围即先岛诸岛?
答:三山时琉球的范围仅有琉球本岛及周围的伊江岛、伊平屋等岛,后来在中山统一山北和山南后,逐步扩展为北起奄美诸岛、中连冲绳诸岛、南至先岛诸岛的国家。
五、请问,中国首次册封琉球王在永乐二年(1404年) ?
答:首次册封应为洪武十六年(1383年), 这年明太祖册封察度为琉球中山王,而永乐二年(1404年)时,琉球已有四王接受过中国的册封。
六、请问,明朝时移居久米村的“闽人三十六姓”住在久米岛 ?
答:大多人们认为久米村就在久米岛,多半由于两者均有“久米”两字之故,其实久米岛并无久米村,据前人所载,久米村在国都首里西五里。
七、请问,琉球最大岛屿琉球本岛面积1210平方公里(或请问, 1176平方公里),其次的大岛, 面积730平方公里?
答:据统计,琉球1km2以上的岛屿有55个(没算吐噶喇诸岛,但包括大东诸岛3岛屿),而最大的琉球本岛面积仅为1206.7平方公里,其次的大岛面积也只有712.3平方公里 。
八、请问,1971年美日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返还”了美国托管的所有琉球领土 ?
.       答:其实美国“返还”托管的琉球领土分为两次,    一次为1953年12月24日的“归还”“奄美”协定(翌日生效),“返还”了琉球北部的领土,另一次就是1971年6月17日的“归还”“冲绳”协定(1972年5月15日生效),“返还”了剩余的琉球领土。
九、请问,冲绳县由160个岛屿组成?
答: 按面积计算,    冲绳县0.01km2以上的岛屿为160个,但日本在计算冲绳县的岛屿时, 把钓鱼群岛的八个岛屿(还有一个冲ノ北岩北,是否属钓鱼群岛,待考)也包括在内,而钓鱼群岛历史上既不属琉球也不属日本,因此应为由150多个岛屿组成 。
十、请问,奄美诸岛只有8个岛屿 ?
答: 一般认为的8个岛屿分别是大岛、喜界岛、加计吕麻岛、与路岛、请岛、徳之岛、冲永良部岛、与论岛.  但这些都是有人岛屿,其实还有许多无人岛,比较大的有枝手久岛、江仁屋离岛、须子茂岛、夕离、木山岛、丹手岛、ハンミャ岛、ジャナし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