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滋润童心——《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4:44:18
让爱滋润童心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一)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我在两年前就拜读过。当时,对李老师一心向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学习,要把孩子培养成幸福的人的愿望就十分赞赏与钦佩。今天,我又一次细细翻看李老师的这本教育手记,李老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执著的爱又一次深深打动了我。当我们感动于他对学生的细致入微的关怀时,会很多次地看到这样的话语,“我这是在还债呀!” 李老师说:“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但我应该也必须还这笔债。”越往下读,越发觉得李老师的人格特别高尚,也就更多地将李老师作为一面镜子,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于是也越发引起自己心中的震撼。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反思自己,从刚毕业时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职业倦怠,在时间的洗礼下,自己终究还是没能经受考验,曾经对学生的那份牵挂,现在变得非常淡然,或者说是有点麻木了。记得那时候,常常为着有些孩子学习上的困难而伤神,补课补晚了,心里还总担心着孩子回家,路上是否安全,心中总会十分矛盾,非得等到孩子回了家,我给他们打上电话才安心;也曾记得自己挺着肚子颠簸在乡间小路上,只为不想让自己和学生们失去一个同学,在我的努力下,迷途的羔羊终于找回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还记得自己和所带的中队队员利用双休日去敬老院和贫困伙伴家中慰问的情景,也还不时想起自己生病住院时,孩子们来看望我时那关切的眼神,那声声祝福的话语……那时的我,对学生付出的是真诚的关爱,而我收获的更是学生满满的爱的回报。无论是那些憨厚的小助手,还是那个在我喉咙沙哑时提醒我轻声教课的有心人;无论是那个花了好常时间编制中国结又将它偷偷塞进我手心的胆怯女孩,还是那几个在我参加排球比赛前不断捡球给我练习、又不断朝我喊加油的调皮蛋,他们的行为都是爱的表现,这份特殊的爱值得我珍藏一生一世。然而岁月流逝,它终究具有尘封记忆的魔力,回到低年级工作的我,曾一度收起了对孩子的关爱。小孩子都不太能理解老师那苦口婆心的教育,在这群不懂事的孩子面前,再有理的说词都显得苍白无力。面对一个个行为自控力差的孩子,自己的耐心早已消磨得一干二净,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少了,多了的是对他们的埋怨和斥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孩子,这是一种特殊力量的奉献,教师要用美好的爱,用对人的尊敬和美好、深信的精神来塑造人。”是啊,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
李镇西老师认为,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到学生中间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老师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我决心赢回孩子们的爱。课间,当我换上球鞋,和孩子们在操场上一起活动时,他们一个个朝我递上了手中的毽子,只为我能用他们的毽子来锻炼。那一刻,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被孩子们纯真的爱包围着。孩子是多么慷慨,作为老师的我,当然再也不能吝啬地表达自己的爱了。课堂上,当孩子们有精彩的发言时,我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把孩子们美得一个个小脸通红;课间,当孩子们不经意摊坐在地上玩耍时,我用调侃的话语代替了严厉的斥责,“瞧,xx成小狗了!”孩子们会马上领会我的意思,从地上爬起,羞红了脸……我突然发现,原来,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在这么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而且效果出奇地好。我坚信: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老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已经现出成功的曙光!
为了迎接这屡成功的曙光,我会坚持向李老师学习,以爱育人,让爱滋润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