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 - 国内 - 云南产权交易所 国有产权 产权交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6:34:47
《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8-08-14 12:13:17 | 作者: | 来源: | 浏览:1644次 ]
前 言
湄公河次区域地域范围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云南省。
中国与次区域国家有着长期的友好交往和悠久的历史渊源。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得到长足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已经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构筑一个和平与繁荣的湄公河次区域是中国和中南半岛各国政府与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将遵循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参加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中国与次区域各国将创造出共同发展的新机遇。通过不懈努力,共同把湄公河次区域构筑成中国连接东南亚的陆域经贸通道,实现次区域各国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实现次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次区域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外交部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一、 湄公河次区域
二、 湄公河次区域的中国云南省
三、 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贸易
四、 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回顾
五、 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交通运输合作
六、 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水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合作
七、 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农业合作
八、 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环境保护合作
九、 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贸易与投资合作
十、 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十一、 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禁毒合作
一、 湄公河次区域
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总落差5167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亿立方米。湄公河次区域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显要。该区域总面积233.19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亿。这一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历史悠久,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见表1)
表1 湄公河次区域基本情况简表(2000年)
湄公河次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明显,涵盖了寒带、温带、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具有雪山冰川、高原革甸、深山峡谷、浅山丘陵、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多种地理特征。湄公河次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孕育了闻名于世的自然、文化遗产。虽然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湄公河次区域文化的多元性,但区域内国家间山水相连、民族问血脉相承,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文化与商业交往,构成了湄公河次区域独特的地缘文化与地缘经济。


  湄公河次区域各国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又同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受外来入侵和战乱等多种因素影响,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其中缅甸、老挝和柬埔寨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近年来,次区域各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加强湄公河次区域内各国间的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整体发展能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新的增长极。
二、湄公河次区域的中国云南省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是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省份,也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路桥梁,有"南方丝绸之路"的称誉。云南省国土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低悬殊,山脉、河流众多。
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历史上有15个少数民族与周边国家跨境而居。云南自然资源丰富,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等美誉。云南省植物资源有1.8万多种,动物资源有1万多种,矿产资源142种,水能资源蕴藏量1.04亿千瓦。云南省拥有的岩溶地貌、高原湖泊、雪山峡谷、热带雨林、地热火山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中国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云南省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36亿美元,与1979年相比,年均增长9.5%。农业是云南省重要的基础产业,是中国最主要的烟叶、花卉、热带农作物的产地。工业以烟草加工业、电力、冶金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成长,尤其是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云南省以中国大西南为依托,省会昆明市为中心,边境开放城市为前沿,面向次区域各国和东南亚的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云南省将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城镇化战略、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把云南省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次区域以及东南亚的陆域经贸通道。
三、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贸易
近年来,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双边贸易在经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得到恢复性增长,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2000年,中国与次区域五国贸易额累计达到9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见表2)
表2 中国与次区域五国进出口贸易额
中国与缅甸双边贸易额2000年比上年增长23.4%。中国向缅甸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钢材、日用工业品、家电产品和医药等;从缅甸进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木及锯材、宝石及宝石材、锰矿砂等。
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额2000年比上年增长28.8%。中国向老挝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日用工业品、汽车及汽车部件、摩托车等;从老挝进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木及锯材。中国与泰国双边贸易额2000年比上年增长57.1%。泰国是中国目前在次区域中进出口额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向泰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钢铁、化学制品、机电设备、轻纺产品、自动化设备及零部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部件等;从泰国进口的商品除大米、天然橡胶、蔗糖等传统农产品外,工业品主要有机电、轻纺产品、自动化设备及零部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部件等。
中国与柬埔寨双边贸易额2000年比上年增长39.7%。中国向柬埔寨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钢材、纺织品、家电产品、摩托车等;从柬埔寨进口的主要商品是天然橡胶、锯材及胶合板。
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额2000年比上年增长87%。中国向越南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摩托车、成品油、纺织品、钢材等;从越南进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油、合成纤维、铁矿砂、农产品和天然橡胶等。
云南省是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贸易的重要省份之一。2000年,云南省与次区域国家贸易总额达5.15亿美元(含边境贸易额)。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的边境贸易从以物易物、边民互市起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与上述三国边境贸易已经成为云南省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云南省边境小额贸易达到3.56亿美元,占其对三国贸易总额的69%,比上年增长23.8%。(见表3)
表3中国云南省与次区域五国进出口贸易情况(2000年)
四、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回顾
自1992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等机制,还与湄公河委员会建立了正式对话关系,在这些机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994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前期研究协调组",负责协调国内有关事务。
中国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多次阐明中国政府在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态度和立场。1997年,江泽民主席与东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确定面向21世纪中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声明确认在开发湄公河盆地方面双方有共同的利益,承诺通过促讲贸易、旅游和运输领域的活动,加强对沿岸国家的支持。中国政府支持召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首脑会议,并已将湄公河区域合作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5个重点领域之一。
在2001年11月的中国-东盟领导人(10+1)会议时,中国总理朱镕基和东盟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在未来的10年内建立包括所有次区域国家在内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且对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部分产品实行特殊优惠关税安排。
2000年4月,中、老、缅、泰四国交通部长正式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议》;2001年3月,四国交通部签署了《实施四国政府商船通航协定谅解备忘录》,建立了澜沧江一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调联合委员会;2001年6月,中、老、缅、泰四国实现了正式通航。为了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四国就实施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达成了共识。2001年9月,四国专家合作完成了《上湄公河中缅边界243号界桩至老挝会晒航道改善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2002年4月初,在中、老、缅、泰四国政府批准环境评估报告后,中国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该工程施工正式启动。
为配合东盟开展的"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的前期工作,中国有关部门已完成了《云南省对外铁路新通道规划方案》和东、中、西线方案中国境内段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己与老挝、越南签署了政府间双边汽车运输协议。中国有关航空公司现已开通由中国昆明通往曼谷、新加坡、万象等国际航线。
中泰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泰王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购电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到2017年中国向泰国送电300万千瓦。2000年底,中、泰双方已经完成了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输电系统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2年4月,中国水利部与湄公河委员会签订了《关于中国水利部向湄委会秘书处提供澜沧江—湄公河汛期水文资料的协议》,在今后5年将为泪委会各成员国的防洪减灾提供上游汛情预报。中国与次区域各国签署了双边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政府间农业合作与交流已进入一个稳定、有序的发展阶段。
中国高度重视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中国政府出资设立了"中国—东盟合作基金",根据东盟及次区域各国的要求,已经多次举办了有关学术研讨会和专业技术培训班。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云南省积极参与了"次区域环境监测和信息系统"、"次区域环境培训和机构强化"、"次区域边远地区扶贫与环境管理"、"次区域国家环境战略框架"、"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等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项目。
中国先后与次区域有关国家签署了一系列禁毒协议和荼毒行动计划,确立禁毒合作伙伴关系,实施了绿色禁毒和毒品替代种植计划,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毒品预防教育、缉毒执法、信息交流和戒毒治疗合作。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建立边境地区缉毒执法合作联络官制度,并积极推进周边国家毒源地替代种植和替代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打击了跨国毒品犯罪活动。中国云南省与老挝、缅甸、越南在边境地区实行了旅游方面的互免签证;经第三国来云南省的外国旅游者可在昆明机场办理口岸签证;由有关旅行社事先提供名单的国外旅游团,可在昆明机场办理登记入境;第三国的旅游者持有效证件,可经瑞丽、河口、畹町、磨憨等中国边境口岸出入境。
五、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交通运输合作
公路合作 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是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的重要通道,全长1887公里,其中老挝境内的247公里需要进行改造。中国将认真参与老挝段公路改造的前期工作,并就公路的选线、技术标准、工程财务估算、设计方案、融资安排以及建成后的运营与养护等问题积极与泰、老两国及亚行进行磋商。中国企业将积极参加该工程建设的投标。为确保三国间汽车运输长期顺利的开展,次区域有关国家将签署汽车运输协议。
铁路合作 中国赞赏东盟兴建"泛亚铁路"的构想。东盟方面提出优先实施的东线方案与中国铁路建设规划相吻合,中国将根据越南与柬埔寨间新线建设进度,同步实施东线方案中国境内段工程,同时对中、西线方案的前期工作也持开放态度。中国愿意发挥铁路建设方面的优势,通过企业投标等方式参与"泛亚铁路"中国境外线路的建设。
航运合作 中国政府一贯重视澜沧江一湄公河的航运开发,将这条河流看作是连接沿岸各国人民的纽带。为保证船舶安全航行,中国与有关国家合作,尽早完成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中国作为2001-2003年度澜沧江一湄公河四国商船通航协调联合委员会的主席国,将努力与有关国家一道就港口手续与收费、海关边防监管、水上安全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友好协商,为跨境航运的发展,创造便利、安全的环境。
航空运输合作 中国已开展了昆明新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中国有关航空公司目前正在筹措开通中国昆明一缅甸曼德勒国际航线,继续寻求与次区域国家航空公司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在2005年以前争取实现中国北京或昆明与所有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的直航。
六、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水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合作
湄公河上游的澜沧江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737万千瓦,是中国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其中已经和将要建设的有漫湾(装机150万千瓦)、大朝山(装机135万千瓦)、小湾(装机420万千瓦)、景洪(装机150万千瓦)、糯扎渡(装机550万千瓦)等工程,具有巨大的发电和防洪效益。其中景洪水电站是中国与泰国合作开发项目,并为泰国输送电力。
澜沧江(湄公河中国段)出境水量只占湄公河流域总水量的18%左右。在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上修建水力发电设施不会减少入海口的总流量,不但不会对下游国家带来不良影响,相反,还会通过蓄水调节,减少汛期洪水流量和增加枯水期的流量,提高下游地区的防洪、灌溉和航运能力,减少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海水倒灌。同时,由于在水库水量调节的过程中蓄水拦沙,还可减少下游河道淤积。
中国将积极参与湄公河水文信息方面的国际合作,及时向下游国家通报汛情。中国将加强水文网站建设,不断提高为下游提供水文报汛资料的能力。
   七、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农业合作
中国将根据《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框架,与次区域各国确定今后五年的合作设想。中国将与次区域各国共同开展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状况、产品特征的调查研究,制定合作规划,规范农产品贸易活动。
中国将继续加强与次区域国家在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中国将与次区域国家积极磋商建立疫病监测、预报和防治体系,互相交换动植物疫病信息和资料,加强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合作;中国将利用在生产实用技术和装备方面的优势,为次区域国家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

  中国政府继续推动毒品替代种植的发展,积极争取国际合作与援助,充分利用湄公河次区域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产业。
八、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环境保护合作
中国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湄公河流域上游,搞好天然林保护,使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加强澜沧江水质监测和水资源保护,积极推行清洁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严格控制流域上游各城市排污入河量。
中国将加大对湿地的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继续与次区域国家和国际社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开展合作。加强次区域林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查,联合开展科学考察和评价,合作制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开展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次区域国家在典型区域建设实验区。
中国将积极参与次区域自然灾害防治的国际合作。加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报与防治;与次区域有关国家联合建立人机联合预测预报系统,加强灾害管理及信息的交流。继续开展中缅地震监测合作,中方可对缅北地震高发区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持,以提高监控能力。继续开展中缅红河断裂带地质构造基础研究与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合作,自效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九、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贸易与投资合作
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开展次区域各国的贸易与投资,欢迎次区域各国家的企业来华投资。中国政府希望与次区域国家共同努力,改革和完善各国的贸易体制,改善投资环境,为相互的贸易与投资提供法律上的保证和制度上的便利。
中国希望次区域各国尽早建立起贸易和投资的政府合作机制,通过定期会晤、磋商、谈判,共同推进有利于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政策形成。
中国希望加快次区域内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和信息化。在重要贸易口岸建立双方海关、检验、检疫会晤机制,首先应在简化通关手续、检验检疫标准化、认证认可等方面创造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中国将加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和人员跨境运输协定》的国内协调,并尽快签署该协定。中国愿与次区域各国共同努力,建立次区域贸易和投资信息服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为贸易商和投资者提供服务,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形成。
十、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中国希望在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鼓励中国有条件的学校与次区域国家合作办学,逐步增加中国主要大学招收次区域各国留学生的数量。中国希望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建立以昆明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基地,为次区域国家政府和企业举办管理和应用技术培训班。中国提议建立面向次区域的远程教育网络,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中国愿在重点疾病监测、疫苗和药品等方面与次区域国家开展合作。通过建立和完善次区域疾病监测网络,提高对爱滋病、疟疾、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暴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及处理能力。同时,对中国生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新型抗疟药品和诊断试剂、乙肝疫苗等可向次区域国家提供相应的服务。
十一、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禁毒合作
中国将加强与次区域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磋商与合作,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境内外毒情信息的交流,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联合禁毒行动。同时加强预防教育的深化与创新、戒毒治疗的科研与推广、毒品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禁毒工作的交流与互助。
在次区域禁毒合作机制的框架下,中国政府积极帮助境外开展替代种植并探索建立次区域国家间替代发展产业的协调机制。中国政府倡议次区域各国政府加强磋商,尽早签订相应协议,确保替代发展产业的顺利进行。中国建议在湄公河次区域的各种合作机制中应重视并列入替代种植和替代产业的合作计划,支持各国企业和国际组织参与毒品替代种植和替代产业发展。建立替代产业发展的项目库,以供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企业选择使用。中国将加紧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如制定替代种植的农业生产资料及境外生产农副产品出入境的免税政策实施细则;简化动植物检疫和车辆、货物、人员的出入境手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