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04:09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注释】
钟山:莽莽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
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慨而慷: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追穷寇:《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题解】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这是毛泽东于1949年4月下旬,也就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在全国胜利前夕的紧要关头写下的一首七律。
纵观毛泽东诗词,不曾看到他有关抗日的诗作。但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写过不少有关抗日的文章,如著名的《论持久战》、《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共产党抗日时期的任务》等等。而解放战争期间,从现有的资料看,虽然有《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但是写解放战争题材的诗词,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代表作。
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短短4个多月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在长江以北共歼灭蒋军主力154万人,并隔江直逼蒋介石总统府南京,政治时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进驻北平。
3月23日上午,毛泽东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由西柏坡启程来北平,25日凌晨,在涿县换乘火车,天亮时分安全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
当日上午他和柳亚子先生等一起巡视、游览了颐和园,下午又到西苑机场同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会面和检阅人民解放军,直至晚间才乘车到香山双清别墅……
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集中抓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第二件是筹建中央人民政府。
1949年2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在西柏坡曾同李宗仁委派到西柏坡协商和谈的邵力子、章士钊等人达成了和谈的非正式协议,并于4月1日至15日,和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经过了半个月的磋商,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但到了4月20日签字之日时,南京政府受蒋介石操纵,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这样,毛泽东只好以他和朱德的名义于4月21日凌晨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毛泽东的决心:宜将剩勇追穷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艰难曲折的历史。抗日战争前,中国共产党被打、被杀、被赶、被追、被剿;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和国民党虽时常摩擦,打打停停,但中日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特别是西安事变后,国共关系有所缓和,使毛泽东在陕北这块红色根据地里得到了喘气的机会。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重翻老皇历,又秘密颁发“剿匪手册”,准备对毛泽东再追再杀,下完抗战前他们之间的这盘残局。然而,就在抗日结束前一周,苏军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百万苏军在4000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对日发动进攻,控制了中国的东北。
得了东四省(当时为四省,除现在的东三省外,还有一个叫热河省。引者注。),才可以当“中国王”。蒋介石明白这一道理。因此,在收拾这盘残局之前,他跟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企图从苏联手中把东北接收过来。然而,蒋介石数百万军队和美式装备的几十个旅,当时还分布在西南各处,一时无法空运赶到东北。因此,为了拖住中共的脚步,不让毛泽东接收东北城市,蒋介石马上叫嚷“和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面谈,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蒋介石原以为毛泽东不会赴重庆参加谈判。没有想到,毛泽东甘冒矢石,竟毅然前往。
毛泽东这一去,就戳穿了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双十协定”签订不久,蒋介石很快把协定变为一堆废纸,替而代之的是这本“剿共手册”。蒋介石自恃自己有数百万军队,要与毛泽东下完抗战前还没有下完的那盘棋。但是,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这时候的毛泽东早已胸有成竹,决定“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你要打,我就奉陪你打到底。而且,这一打,果真让决胜权掌握在毛泽东手中。
掌握东北几省后,毛泽东连下了三步绝棋。这三步绝棋就是史上称的“三大战役”,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中,蒋介石失去了150多万军队,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就处在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因迫于连吃败仗、主力基本被消灭而在营垒内日益加大的压力,同时为了迷惑善良人士和蓄备兵力卷土重来,假装“引退”,把李宗仁推到前台任代总统,自己躲到老家奉化玩弄和谈花招。
毛泽东早就看出了蒋介石的花招。早在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1949年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在这篇新年献词里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这个时候,也确有这么一种“国民党的自由主义人士”或非国民党“自由主义人士”,他们劝告中国共产党接受美国和国民党倡议的“和平”。对此,毛泽东例举了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以来蒋介石各种背信弃义的行径,指出:“从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以来,从1945年10月重庆谈判和1946年11月政治协商会议以来,中国人民对于这伙盗匪曾经做得何等仁至义尽,希望同他们建立国内的和平。但是一切善良的愿望改变了他们的阶级本性的一分一厘一毫一丝没有呢?”
毛泽东还引用了古代希腊的一段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
毛泽东用这则《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诫人们:“中国人民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而且老老实实地认为:凡是耍着花腔,说什么要怜惜一下这类恶人呀,不然就不合国情、也不够伟大呀等等的人们,决不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
毛泽东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然而,后来毛泽东从大局出发,还是希望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谈,以迅速解放全国。
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北平,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进行谈判。三天以后,毛泽东就写了《南京政府向何处去?》一文。文章一开头,毛泽东就指出:“两条路摆在国民党政府及其军政人员的面前:一条是向蒋介石战犯集团及其主人美国帝国主义靠拢,这就是继续与人民为敌,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蒋介石战犯集团同归于尽;一条是向人民靠拢,这就是与蒋介石战犯集团和美国帝国主义决裂,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立功赎罪,以求得人民的宽恕和谅解。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正告南京政府:无论他们签订接受八项条件的协定也好,不签这个协定也好,人民解放军总是要前进的。签一个协定而后前进,对大家都有好处,只对蒋介石死党,对帝国主义者不利。
经过半个月的谈判,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4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提交南京政府代表团。但是,正如毛泽东所预计的,国民党反动派所提议的和平谈判,不过是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前推进,以便反动派获得喘息时间,然后卷土重来,扑灭革命势力。4月20日,南京政府果真拒绝了这个和平协定。
毛泽东、朱德立即发出了百万大军渡大江的命令。
遵从毛泽东、朱德的命令,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和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领导的第三野战军,于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21日,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二十二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