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00:52
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推行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和激励创新。在语文教学民主化思潮的倡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
一 、灵活运用教材,选择好入门的突破点。
1、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要领会大纲精神,了解本课内容在单元,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注、提”实验教材来算实践,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理论的简化形式,教师要探明探明吃透。
2、科学运用教材。
我曾在一份调查表中发现,有90%的儿童入学之初急切地想识字读书,而不是想学习汉语拼音。原因是家庭教育中,家长教会他们会读会写的是部分声母和韵母,只会拼读,不会直呼;同时,儿童生活接触的是大量汉字,就连他们口中的儿歌和古诗,也只会说不会写。他们在想,像大人们一样会读会写文字该多好呀!于是我就经常跟他们讲一些谜语、儿歌、童话,当兴趣正浓的时候,就告诉他们课本里就有你喜欢的东西,只要学好汉语拼音,就可以阅语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就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可是在拼音教学中,会遇到发音不准或者书写错误的问题,我就想法设法帮助他们。例如用吹塑纸剪成半圆和长竖,做成移动式教具,在移动和番转的过程中,有助于区分b d p q 这四个声音;又如s和sh时,就编成歌诀:四是四,十是十,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不觉中学生学会了s和sh的发音方法,把s和sh的发音区分开来;再如,学完声母和后鼻韵母想拼的音节后,编成“小猪小猪太肮脏(zang),小猴挥起千钧棒(bang),大象用鼻挠痒痒(yang),熊猫来把秋千荡(dang)。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锻炼语言,巩固了章节。
二、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的知识,使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合拍,主要凭借是课文阅语。
要知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潜能的人,他们的头脑不只是一个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用激情点燃的火把。只有激活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才能逐渐形成主体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咕咚》一课,一年级的学生对咕咚这一象声词很少注意,我就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走进教室,我就说:瞧,我们班的同学多可爱!
播放《铃儿响叮铛》歌曲,学生有的敲开座位手舞足蹈。
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举手如林。
摁动自行车铃、打鼓,让学生说出分别听到了什么声音。
随机板书:“咕咚”教读。
“咕咚”是一种声音,是我们要学的15课。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有什么要说的吗?”
这样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读一次课文都要有新的具体要求,通过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像,让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验生活。强调语文的具体语境,重视语文学习的心理意义,言语理解的相对性、私人性、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界所关注的一个新的问题。
三、重点问题解决之后,要善于用好悬念,激励学生随着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提出更新更深层次的问题。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归根结底是学生的活动。实施以学定教案 的教学策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放和重点段落的深入阅读结合起来,体会文中描述对象的悲与喜。例如《咕咚》一课,可以抓住野牛拦住大象说:“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让学生用质疑的语气读出来,然后探索:“咕咚”是什么,大家如此害怕,是看见地,还是听见的?学生的自读自悟不是单一语言训练,或者对课本的浅层次的理解,而是需要教师进行深层次的点拨。当学生产生新的悬念进行新的探索时,便鼓励学生看谁还能理出更新的问题。 这样,对教材大胆质疑,主动评价,阐述异议,反复读文,主动领悟,使学生对教材理解更加深入,调动了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积极性,自读‘自疑、自悟的能力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兴趣习惯、意志品格的主动发展。教书育人,收效十分明显。
四、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的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塑造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行,学会对他人负责;有目的地思考问题,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研究问题‘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吸引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些方法、途径、,学生不可能天生具有,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针对不同问题,教师要给予“思维活水”,让学生在热烈讨论、辨别是非中感觉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不要问“对不对”这样的话,也不要轻易判断,更不要把教师的方法强加给学生。第二要从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创造性,倾听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发言,与他们展开讨论,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千万不可爱理不理,置若罔闻。第三学生不可能按一个思维定式向一个水平发展,达到同样程度的学习水平,要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袍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第四,要充分体谅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能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学习语文。
点评:
新的教改方向衍生着新的语文教育观。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审视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法加工,而不是原原本本地将教材内容直接呈现出来,做好教材的充实和变通,化聚知识,分散难点,选择最佳角度,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见解和才华。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教师不可能都考虑到。因此,教学不应当是再现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生命活动多方面相互作用,共同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