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的「文字通假」--以诗经数篇为例,探寻从音以求本字之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0:58:01
论汉语的「文字通假」--以诗经数篇为例,探寻从音以求本字之方式

壹、前言:

  文字之初,字数当然不会很多,常常一字而数用。而古代文化教育多为口耳相授,所以往往用音同与音近字(同音代替字)来取代本字;因而有本字和借字的产生,所以文字通假是古籍里常见的一种现象。

贰、如何从音辨别文字通假:

  段玉裁<周礼汉读考>云:「汉人做注,于字发疑正读,其例有三:一曰读如读若,拟其音也。二曰读为读曰,易其字也。三曰当为,定为字之误、声之误,而改其字也。形近而讹,谓为字之误;声近而讹,谓为声之误。字误声误而正之,皆谓之当为。凡言读为者,不以为误,凡言当为者,直斥其误也。」(注一)从文献上去找寻通假的线索,可以透过比较典籍的异文或是典籍传注中指明的「读曰」、「读为」「古字通用」等情况;亦可依据语音依据,注意在同时代语音上进行比较(如上古音音同、音近等)。
  又通过通假求本字,主要是分析语音关系,从语音上分析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一)双声迭韵字(二)声纽相同或相近字(但韵部要相近)(三)韵部相同或相近字(但声纽要相近)。(注二)
  黄侃在《论学杂着?求本字捷术》一文里说明了求本字有音同、音转、音近三例,并提出了「大抵见一字,而不了本义,需先就《切韵》同音字求之,不得,则就古韵同音求之,不得者盖已鲜。如更不可得,更就异韵同声之字求之。更不可得,更就同韵、同类,或异韵、同类之字求之。终不能得,乃计较此字元音所衍之字,衍为几声,如有转入他类之音,可就同韵异类之字求之。若乃异韵异类,非有至切至明之证据,不可率尔妄说。」(注三)本篇论述即参照上述说法,用抽样方式于诗经数章中,辨别本字与通假字。

参、诗经数篇通假字诠证

  诗经并非章章都有通假字,笔者的学长在外校中文系有做过训诂学的作业,以小组方式来汇整诗经的通假字,这个构想促发笔者写作此文,如果只是单纯平文献索引找出通假字,却不探寻其中为何通假的意义,那对研究学问一点都没有帮助。笔者所学甚浅,但是非常喜欢中国文化,想以实例应证理论,而非仅是空谈而已。本篇研究诗经篇章有廿三章,原文可参照附录,主要以《广韵》和《四家诗恉会归》及《重校增订音略证补》为参考资料,并且依据声韵学所学的知识做判断。研究方法为先寻求诗经之异文,汇集齐、鲁、韩、毛四家诗之异文比对,找出通假字与本字,其次,由诗经注解里,再作进一步探寻。再则,考其音义之关系,而诠证通假字之本字,进而了解诗经篇章意义。廿三篇之通假字,按先后篇章次序,予以整理,俾使阅者易于考察对照。匆促成篇,不免疏漏,还望指教。(注四)

一、<伯兮>、<有狐>二篇,取自卫风。
(一)<伯兮>中「伯兮朅兮」,毛传:「朅,武貌。」而韩诗「朅」作「偈」,按说文无「偈」字,广雅云:「偈,健也。」玉篇人部「偈,武貌。诗曰:伯兮朅兮。」陈乔枞云:「朅字即偈之通假。」而征之于广韵得以下结果:
  1.朅(p.498)丘竭切,溪纽,入声十七薛韵。
   偈(p.497)渠列切,群纽,入声十七薛韵。
根据黄侃古声十九纽,得之今音读群者,求古音当入溪类,溪为本声,而群为变声,所以「朅」、「偈」二字通假。

(二)<伯兮>中「邦兮桀兮」,玉篇人部、众经音义五引:「桀亦作杰」,陈奂云:「桀者杰之假音,正月载芟传并以杰特同训,与此同。」而征之广韵得以下结果:
  2.桀(p.497)渠列切,群纽,入声十七薛韵。
   杰(p.497)渠列切,群纽,入声十七薛韵。
   两者同音同切,所以「桀」、「杰」二字通假。
(三)3.<伯兮>中「焉得谖草」,「谖」字,释文作「萱」,鲁诗作「萲」,韩诗作「諠」,征之广韵皆为况袁切,字异而音同,都能通用,其音相同,毛传云:「谖草,令人忘忧。」所以「谖」与「萲」、「諠」、「萱」诸字通假。

(四)<有狐>中「有狐绥绥」,齐诗「绥绥」作「 」,」征之广韵得以下结果:
  4.绥(p.56)息遗切,心纽,上平声六脂韵。
    (p.250)猪几切,知纽,上声五旨韵。
  字根据古无舌上音,知纽是由端纽变来的,而 所属的旨韵,与绥所属的脂韵,是平上相承的韵目,证明古韵是同属脂部,没有分别,以 为本字,「 」、「绥」二字通假。

(五)<有狐>中「在彼淇厉」,胡承拱云:「传明知此厉非深则厉之厉,但厉必深水,其旁水浅处亦可名厉。(案:毛传:「厉,深可厉之旁。」)实则此厉当为濑之借字,史记南越传下厉将军,汉书作下濑。」征之以广韵,得以下结果:
  5.厉(p.378)力制切,来母,去声十三祭韵。
   濑(p.383)落盖切,来母,去声十四泰韵。
  厉、濑二字同声纽,而祭、泰二韵古韵合部,顾炎武、江永皆列支部,段玉裁、孔广森为脂部,王念孙、江有诰祭部独立,章炳麟泰部,黄侃曷部,陈新雄月部,凡此种种不同分部名称,接收去声祭、泰、夬、废为同部,由此可证「厉」、「濑」两字通假。

二、<黍离>、<中谷有蓷>、<兔爰>三篇,取自王风。
(一)6.<黍离>中「中心摇摇」,「摇摇」三家诗作「愮愮」,玉篇及众经音义二引诗,亦并作「傜傜」,征之广韵则「摇」、「愮」、「傜」三字(p.148),皆是余昭切,同属喻纽,下平声四宵韵,此是联绵词字形不定之证,三字通假,由此可看出形声字同声母的关系。

(二)7.<黍离>中「悠悠苍天」,韩诗「苍」作「仓」,阮元云:「仓是苍之本字。礼月令:驾仓龙,服仓玉,衣仓衣。」征之广韵,则得「苍」、「仓」二字(p.180),同为七冈切,清纽,下平声十一唐韵,二字通假。

(三)8.<黍离>中「彼黍离离」,王先谦云:「又作蠡蠡。刘向九叹:览芷圃之蠡蠡。王逸注:蠡蠡犹历历。与蠡蠡声近义同。」征之广韵,「离」、「蠡」(p.45,p.46)均为吕支切,来纽,上平声五支韵;而「历」(p.520)为郎击切,来纽,入声二十三锡韵,据段玉裁古韵十七部,把支、佳及入声陌、麦、昔、锡合为第十六部支部,可见「离」、「历」二字亦是同声纽(来纽),而古韵同部,是为通假,所以「离离」、「蠡蠡」、’「历历」是联绵词。

(四)<中谷有蓷>中的「蓷」字,毛传:「蓷,鵻也。」,尔雅释草「蓷,萑。」,征之以广韵,得以下结果:
  9.蓷(p.98)他回切,透纽,上平声十五灰韵。
   鵻(p.57)职追切,照纽,上平声六脂韵。
   萑(p.57)职追切,照纽,上平声六脂韵。
  按照钱大昕所主张的,照系三等字古读舌头音,黄侃言端为本声,而照为变声,则声近透纽,皆是舌头音,而古韵灰、脂同部(顾炎武、江永列为支部,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章炳麟列为脂部,黄侃列为灰部);由此可证,「蓷」、「鵻」、「雈」三字通假。

(五)<中谷有蓷>中「有女仳离,啜其泣矣。」,韩诗「啜」作「惙」,王先谦云:「人心忧则气短而下泣,明此诗当作惙。」征之广韵,得以下结果:
  10.啜(p.499)昌悦切,穿纽,入声十七薛韵。
    惙(p.499)陟劣切,知纽,入声十七薛韵。
  根据古无舌上音,可明知纽古读端纽;而根据照系三等字古读舌头音,则穿纽为透纽之变,所以「啜」与「惙」二字声纽古皆读舌头音,又属同韵,惙为本字,二字通假。

(六)<兔爰>中「尚无为」,毛传:「尚无成人为也。」,马瑞辰云:「按为与伪古通用,凡非天性而为人所造作者,皆为也,即皆伪也。」征之广运,可得:
  11.为(p.41)薳支切,为纽,上平声五支韵。
    伪(p.349)危睡切,疑纽,去声六至韵。
  由此可见,两者为平去相承之韵,所以古韵相同,亦符合黄侃所言:「形声字有声母,有声子,声子必从其声母之音。」(说文条例之七),所以「为」和「伪」二字迭韵通假。

(七)<兔爰>中「逢此百罹」,陈奂云:「说文无罹字,疑古毛诗作离。释文:罹,本又作离。斯干无父母遗罹,传:罹,忧也。」征之广韵,得以下结果:
  12.罹(p.45)吕支切,来纽,上平声五支韵。
    离(p.45)吕支切,来纽,上平声五支韵。
  「离」与「罹」两字同切语,是为同音通假。

三、<缁衣>、<清人>、<羔裘>、<遵大路>、<有女同车>、<狡童>、<褰裳>、<东门之墠>、<溱洧>九篇,取自郑风。
(一)<缁衣>中「还予授子之粲兮」,毛传:「粲,餐也。」陈奂云:「粲为餐之假借字。」征之广韵,可得:
  13.粲(p.402)苍案切,清纽,去声二十八翰韵。
    餐(p.121)七安切,清纽,上平声二十五寒韵。
  两字同声纽,韵部为平去相承,古韵无别,所以「粲」、「餐」二字通假。

(二)<清人>中「河上乎逍遥」,韩诗「逍遥」作「消摇」,征之以广韵,可得以下结果:
  14.逍(p.146)相邀切,心纽,下平声四宵韵。
    消(p.146)相邀切,心纽,下平声四宵韵。
  15.遥(p.148)余昭切,喻纽,下平声四宵韵。
    摇(p.148)余昭切,喻纽,下平声四宵韵。
  「逍」、「消」两字同切语,同音通假。「遥」、「摇」两字同切语,同音通假。「逍遥」、「消摇」为联绵词。

(三)<清人>中「左旋右抽」,三家诗「抽」作「搯」,征之广韵,可得:
  16.抽(p.206)丑鸠切,彻纽,下平声十八尤韵。
    搯(p.156)土刀切,透纽,下平声六豪韵。
  根据古无舌上音,可知彻纽古音念透纽,所以二字同声纽;而根据段玉裁古韵十七部,尤韵属幽部,豪韵属宵部,幽,宵旁转,所以「抽」、「搯」二字通假。

(四)<羔裘>中「洵直且侯」,韩诗「洵」作「恂」,征之广韵,可得以下结果:
  17.洵(p.106)相伦切,心纽,上平声十八谆韵。
    恂(p.107)相伦切,心纽,上平声十八谆韵。
  「洵」「恂」二字同切语,是为同音通假。

(五)<羔裘>中「彼其之子」,韩诗、鲁诗作「彼己之子」,「其」、「己」二字,征以广韵,可得:
  18.其(p.60)渠之切,群纽,上平声七之韵。
    己(p.251)居理切,见纽,上声六止韵。
  二字声纽同属牙音,韵目平上相承,古韵无别,是为通假。

(六)<羔裘>中「舍命不渝」,韩诗「渝」作「偷」,征以广韵,得以下结果:
  19.渝(p.76)羊朱切,喻纽,上平声十虞韵。
    偷(p.214)托侯切,透纽,下平声十九侯韵。
     根据喻四古归定,可推得「渝」、「偷」二字古读舌头音。而根据段玉裁古韵十七部,虞韵属鱼部,侯韵属侯部,鱼、侯二韵旁转。「渝」、「偷」二字通假。

(七)<遵大路>中「掺执子之袪兮」,毛传:「掺,擥。」李黼平云:「今说文手部无掺字,惟有操字,云:把持也,与孔所引说文训亦不合。掺,毛读为擥。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曰:遵大路兮揽子袪。可见当时诗有作揽者,故传以掺为擥,是掺与擥字通。揽,俗字也。」征之广韵,可得以下结果:
  20.掺(p.337)所斩切,疏纽,上声五十三豏韵。
    擥(p.332)卢敢切,来纽,上声四十九敢韵。
    揽(p.332)卢敢切,来纽,上声四十九敢韵。
  「擥」、「揽」两字切语相同,同音通假,「掺」读正齿音疏纽,古与齿头心纽无差别,而「擥」、「揽」属舌头音来纽,而三者古韵同部(段玉裁古韵十七部之覃部,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之谈部),所以三者为迭韵通假。

(八)<有女同车>中「颜如舜华」,鲁诗「舜」作「蕣」。征广韵得:
  21.舜(p.395)舒闰切,审纽,去声二十二稕韵。
    蕣(p.395)舒闰切,审纽,去声二十二稕韵。
  两字同切语,是为同音通假。蕣为本字。

(九)<有女同车>中「佩玉将将」,鲁诗「将」作「锵」,陈奂云:「凡言玉声,其字当作玱玱;今诗作将将,借字也。」征之广韵,可得:
  22.将(p.175)即良切,精纽,下平声十阳韵。
    锵(p.176)七羊切,清纽,下平声十阳韵。
    玱(p.176)七羊切,清纽,下平声十阳韵。
  三字声纽同是精系字,同韵,是为通假。

(十)<狡童>中「维子之故」,陈奂云:「王篇:唯,为也。它家诗作唯,毛诗皆作维,维与为古声相同,故义得相通,凡维与为同义者放此。」征之以广韵,可得:
  23.维(p.55)以追切,喻纽,上平声六脂韵。
    唯(p.55)以追切,喻纽,上平声六脂韵。
  为(p.42)薳支切,为纽,上平声五支韵。
  「维」、「唯」二字同切语,同音通假。而为属为纽,维、唯属喻纽,根据黄侃古声十九纽,喻和为都是影纽之变声,古音皆读影,且脂、支韵旁转,所以三字通假。

(十一)<褰裳>中「褰裳涉溱」,王先谦云:「褰、骞,皆攐之借字。」,「溱」,说文、水经皆作「潧」。征之广韵,可得:
  24.褰(p.142)去干切,溪纽,下平声二仙韵。
    攐(p.142)去干切,溪纽,下平声二仙韵。
  25.溱(p.108)侧诜切,庄纽,上平声十九臻韵。
    潧(p.108)侧诜切,庄纽,上平声十九臻韵。
  「褰」、「攐」二字同切语,是为通假。「溱」、「潧」二字同切语,亦为通假。

(十二)<东门之墠>中,「墠」字据正义云:「遍检诸本,字皆作坛,左传亦作坛。其礼记、尚书,言坛墠者,皆封土者谓之坛,除地者谓之墠。坛墠字异,而作此坛字,读音曰墠,盖古字得通用也。今定本作墠。」征之广韵,可得:
  26.墠(p.291)常演切,禅纽,上声二十八狝韵。
    坛(p.108)徒于切,定纽,上平声二十五寒韵。
  根据周祖谟提出的禅母古音近定母,黄侃古声十九纽以禅母归定,而寒韵、狝韵古韵同属元部,可知二字为通假。

(十三)<溱洧>中「方涣涣兮」,韩诗「涣」作「洹」,齐诗「涣」作「灌」,鲁诗「涣」作「汍」。征之广韵,可得以下结果:
  27.涣(p.404)火贯切,晓纽,去声二十九换韵。
    洹(p.123)胡官切,匣纽,上平声二十六桓韵。
    灌(p.403)古玩切,见纽,去声二十九换韵。
    汍(p.123)胡官切,匣纽,上平声二十六桓韵。
  「洹」、「汍」二字同切语,是同音字,桓、换韵为平去相承的韵目,古韵无别,此四字既有迭韵关系,是为通假。

(十四)<溱洧>中「方秉蕑兮」,陈奂云:「众经音义卷二引字书云:葌与蕑同,葌,兰也。」又云:「故郭璞注中山经云:葌亦菅字,本汉志也。」征之广韵,可得:
  28.蕑(p.129)古闲切,见纽,上平声二十八山韵。
    葌(p.128)古颜切,见纽,上平声二十七删韵。
    菅(p.128)古颜切,见纽,上平声二十七删韵。
        三字双声,同声纽,同属古韵元部,所以为通假。

(十五)<溱洧>中「洵讦且乐」,鲁诗「洵」作「询」,王先谦云:「释诂:恂,信也。洵本恂之借,独此借询为恂,言其地信广大可乐也。」征之广韵,可得:
  29.洵(p.106)相伦切,心纽,上平声十八谆韵。
    恂(p.107)相伦切,心纽,上平声十八谆韵。
    询(p.106)相伦切,心纽,上平声十八谆韵。
  三字同切语,是为同音通假。

(十六)<溱洧>中「浏其清矣」,韩诗「浏」作「漻」,征之广韵,可得:
  30.浏(p.203)力求切,来纽,下平声十八尤韵。
    漻(p.146)落萧切,来纽,下平声三萧韵。
  二字同声纽,而古韵尤韵属幽韵,萧韵属宵韵(据段玉裁古韵十七部),幽、宵旁转,所以二字通假。

四、<还>、<南山>、<卢令>三篇,取自齐风。
(一)<还>中「子之还兮」,韩诗「还」作「璇」,征之广韵,可得以下结果:
  31.还(p.141)似宣切,邪纽,下平声二仙韵。
    璇(p.141)似宣切,邪纽,下平声二仙韵。
  二字同切语,是为同音假借。

(二)<还>中「并驱从两肩兮」,鲁诗「肩」作「 」,马瑞辰云:「说文:豜,三岁豕,肩相及者。引诗并驱从两肩兮。是作豜者正字,作肩假借字。」征之广韵,可得:
  32.肩(p.133)古贤切,见纽,下平声一先韵。
    豜(p.133)古贤切,见纽,下平声一先韵。
  二字同切语,是为同音通假。

(三)<南山>中「雄狐绥绥」,韩诗「绥绥」作「 」,二者征之广韵,可得:
  33.绥(p.56)息遗切,心纽,上平声六脂韵。
     (p.56)息遗切,心纽,上平声六脂韵。
  二字同切语,是为同音通假。

(四)<南山>中「衡从其亩」,齐诗「衡」作「横」,征之广韵,可得:
  34.衡(p.184)户盲切,匣纽,下平声十二庚韵。
    横(p.187)户庚切,匣纽,下平声十二庚韵。
  两字同声纽,同韵,是为通假。

(五)<卢令>中,「令」三家诗作「鏻」,韩诗又作「泠」,征之广韵,可得:
  35.令(p.196)普丁切,滂纽,下平声十五青韵。
    鏻(p.196)普丁切,滂纽,下平声十五青韵。
    泠(p.196)普丁切,滂纽,下平声十五青韵。
    三字同切语,同音通假。

五、<十亩之间>一篇,取自魏风。
  <十亩之间>中「桑者泄泄兮」,三家诗「泄」作「詍」,征之广韵,可得:
  36.泄(p.378)余制切,喻纽,去声三十三祭韵。
    詍(p.378)余制切,喻纽,去声三十三祭韵。
    二字同切语,同音通假。

六、<扬之水>一篇,取自唐风。
(一)37.「扬之水」,鲁诗「扬」作「杨」,征之广韵,可得「扬」、「杨」皆与章切(p.170),二字同切语,同音通假。

(二)「云何其忧」,鲁诗「何」作「胡」,征之广韵,可得:
  38.何(p.161)胡歌切,匣纽,下平声七歌韵。
    胡(p.81)户吴切,匣纽,上平声十一模韵。
  两字双声,同声纽,通假。

七、<东山>一篇,取自豳风。
(一)39.「慆慆不归」,三家诗「慆」作「滔」,征之广韵,可得「慆」、「滔」两字(p.156)皆土刀切,透纽,下平声六豪韵,是为同音通假。

(二)「蜎蜎者蠋」,三家诗「蠋」作「蜀」,征之广韵,可得:
  40.蠋(p.461)之欲切,照纽,入声三烛韵。
    蜀(p.461)市欲切,禅纽,入声三烛韵。
  二字声纽古为照系字,舌头音,而同韵,是为通假。

八、<天保>、<采薇>、<出车>三篇,取自小雅鹿鸣之什。
(一)<天保>中「俾尔单厚,何福不除」,鲁诗「单」作「亶」,征之广韵,可得:
  41.单(p.121)都寒切,端纽,上平声二十五寒韵。
    亶(p.283)多旱切,端纽,上声二十三旱韵。
  「单」、「亶」同声纽,而为平上相承之韵,古韵无别,是为通假。

(二)<天保>中「吉蠲为饎」,鲁诗「蠲」作「圭」,「为」作「惟」,而齐诗「蠲」作「圭」,征之广韵,可得以下结果:
  42.蠲(p.136)古玄切,见纽,下平声一先韵。
    圭(p.91)古携切,见纽,上平声十二齐韵。
  「蠲」、「圭」同声纽,通假。

(三)<采薇>中「彼尔维何」,三家诗「尔」作「薾」,
征之广韵,可得:
  43.尔(p.245)儿氏切,日纽,上声四纸韵。
    薾(p.269)奴礼切,泥纽,上声十一荠韵。
  根据娘日归泥,可知两者古同声纽,而一属鲁部、一属支部,鲁、支旁转(依据段玉裁古韵十七部),是为通假。

(四)<采薇>中「载渴载饥」,齐诗「饥」作「饥」,征之广韵,可得:
  44.饥(p.52)居夷切,见纽,上平声六脂韵。
    饥(p.65)居依切,见纽,上平声八微韵。
  两字同声纽,古音脂、微合韵,所以通假。

(五)<采薇>中「莫知我哀」,齐诗「知」作「之」,征之广韵,可得:
  45.知(p.49)陟离切,知纽,上平声五支韵。
    之(p.58)止而切,照纽,上平声七之韵。
  两字根据黄侃古声十九纽,知、照纽皆端纽之变声,故通假。

(六)<出车>中「王命南仲」,齐诗「仲」作「中」,征之广韵,可得:
  46.中(p.344)陟仲切,知纽,去声一送韵。
    仲(p.343)直众切,澄纽,去声一送韵。
  两字声纽皆为照系三等字,古读舌头音,而韵同,所以通假。

肆、结语:

  将诸通假字,征之《广韵》的结果,列表如下:
通假字 项目编号 取材 声纽 韵纽 备注
朅、偈 一、(一)1. 卫风<伯兮> 古同 同 古声十九纽
桀、杰 一、(二)2. 卫风<伯兮> 同 同 同切语
谖、萲、諠、萱 一、(三)3. 卫风<伯兮> 同 同 同切语
绥、 一、(四)4. 卫风<有狐> 古同 古同 古无舌上音
韵四声相承
厉、濑 一、(五)5. 卫风<有狐> 同 古同 韵古韵同部
摇、傜、愮 二、(一)6. 王风<黍离> 同 同 同切语
苍、仓 二、(二)7. 王风<黍离> 同 同 同切语
离、蠡
历 二、(三)8. 王风<黍离> 同
同 同
古同 同切语
韵古韵同部
蓷、鵻、雈 二、(四)9. 王风<中谷有蓷> 古同 古同 声舌头音同
韵古韵同部
啜、惙 二、(五)10. 王风<中谷有蓷> 古同 同 声舌头音同
为、伪 二、(六)11. 王风<兔爰> 古同 韵四声相承
罹、离 二、(七)12. 王风<兔爰> 同 同 同切语
粲、餐 三、(一)13. 郑风<缁衣> 同 古同 韵四声相承
逍、消 三、(二)14. 郑风<清人> 同 同 同切语
遥、摇 三、(二)15. 郑风<清人> 同 同 同切语
抽、搯 三、(三)16. 郑风<清人> 古同 古同 古无舌上音
韵旁转
洵、恂 三、(四)17. 郑风<羔裘> 同 同 同切语
其、己 三、(五)18. 郑风<羔裘> 古同 古同 声牙音同
韵四声相承
渝、偷 三、(六)19. 郑风<羔裘> 古同 古同 声舌头音同
韵旁转
掺、擥、揽 三、(七)20. 郑风<遵大路> 古同 韵古韵同部
舜、蕣 三、(八)21. 郑风<有女同车> 同 同 同切语
将、锵、玱 三、(九)22. 郑风<有女同车> 古同 同 声齿音同
维、唯
为 三、(十)23. 郑风<狡童> 同
古同 同
古同 同切语
声影韵旁转
褰、攐 三、(十一)24. 郑风<褰裳> 同 同 同切语
溱、潧 三、(十一)25. 郑风<褰裳> 同 同 同切语
墠、坛 三、(十二)26. 郑风<东门之墠> 古同 同 禅母近定母
洹、汍
涣、灌 三、(十三)27. 郑风<溱洧> 同 同
古同 同切语
韵四声相承
兰、葌、菅 三、(十四)28. 郑风<溱洧> 同 古同 韵古韵同部
洵、恂、询 三、(十五)29. 郑风<溱洧> 同 同 同切语
浏、漻 三、(十六)30. 郑风<溱洧> 同 古同 韵旁转
还、璇 四、(一)31. 齐风<还> 同 同 同切语
肩、豜 四、(二)32. 齐风<还> 同 同 同切语
绥、 四、(三)33. 齐风<南山> 同 同 同切语
衡、横 四、(四)34. 齐风<南山> 同 同 同音
令、鏻、泠 四、(五)35. 齐风<卢令> 同 同 同切语
泄、詍 五、36. 魏风<十亩之间> 同 同 同切语
杨、扬 六、(一)37. 唐风<扬之水> 同 同 同切语
何、胡 六、(二)38. 唐风<扬之水> 同 双声
慆、滔 七、(一)39. 豳风<东山> 同 同 同切语
蠋、蜀 七、(二)40. 豳风<东山> 古同 同 声舌头音
单、亶 八、(一)41. 小雅<天保> 同 古同 韵四声相承
蠲、圭 八、(二)42. 小雅<天保> 同 双声
尔、薾 八、(三)43. 小雅<采薇> 古同 古同 声娘日归泥
韵旁转
饥、饥 八、(四)44. 小雅<采薇> 同 古同 韵古韵同部
知、之 八、(五)45. 小雅<采薇> 古同 声端双声
中、仲 八、(六)46. 小雅<出车> 古同 同 声舌头音

  所以黄侃所言从音求本字的方法,有好几个层次,但同韵异类之说不能成立,兹说明如下:
一、《切韵》是否同音,此例最易明了,只要在《广韵》(《广韵》较《切韵》后出而完善,故为查考依据)中查索,如属同一切语,则为同音。这是通假必要条件的最好证明。

二、如果《切韵》不属同音,则看其上古韵部是否同音。而韵部同音的条件可以放宽,只要声同,主要原因以下相同即可视之同音,可以有开合、洪细的差异。

三、如果古音不同音,则视其古声是否同声,若上古声母同一声纽,而韵部有对转、旁转的关系,也能具备通假的条件。

四、同韵同类者,是指古韵相同,而声母非同一声纽,却是同一发音部位的旁纽双声。

五、异韵同类者,韵部虽不同部,但有对转、旁转的关系;而声母为旁纽双声。

六、如果只有古韵同部的关系,而其声母并无关系,应是其谐声偏旁所衍之声来断定,然则根本就没有同韵异类的存在,因为在黄侃之后,曾运干研究出喻纽古归定、钱玄同研究出邪纽古归定,则和第二项说明的古音相同或是第四项说明的同韵同类没有差异。

七、至于异韵异类,则不具通假条件。

伍、附录诗经研究篇章之原文
(一) (一)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伯兮>」
(二) (二)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三) (三)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四) (四)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五) (五)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有兔爰爰,雉离于罿。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六) (六)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七) (七)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八) (八)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九) (九)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十) (十)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十一)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十二)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十三)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十四)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十五)齐风<还>:「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闲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十六)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十七)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镅,其人美且偲。」
(十八)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十九)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廿)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廿一)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廿二)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曰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廿三)小雅<出车>:「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陆、附注
(注一):间接引自《训诂学(上册)》,第228页。
(注二):本段文字参考自《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第116页。
(注三):黄侃<求本字捷术>一文,间接引自《训诂学(上册)》,第229页至第230页。
(注四):以下所言书名太多,故省略《》的标记,仅诗经篇名加注<>,特此说明。

柒、附录参考书目
(一)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徐超着,五南图书公司发行。
(二)古音学入门,林庆勋、竺家宁着,台湾学生书局印行。
(三)四家诗恉会归第二册,王礼卿教授着,青莲出版社印行。
(四)四家诗恉会归第三册,王礼卿教授着,青莲出版社印行。
(五)重校增订音略证补,陈新雄着,文史哲出版社印行。
(六)训诂学(上册),陈新雄着,学生书局印行。
(七)新校正切宋本广韵,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印行。

撰文者:砚琇/国立台中女中实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