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正逐渐清晰-我应该再寡断一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6:21:52
人生规划正逐渐清晰
[ 2007-12-8 0:06:00 | By: 旅程无限 ]
中午约好友LS吃饭聊天,好久没有见面,他的气色与状态非常好,意气风发的样子。他自己说是在做感兴趣的事,所以做得很开心。除了事业发展顺利外,他的个人生活也有条不紊地发展着,他将于明年2月举办结婚典礼,也算了完成了一件大事。他还谈到了自己的职涯规划,他说再做一两年想到机构去做负责人,如果做得好能够出成绩则希望向上走走,如果做得不好,就回到省公司。他的生涯规划应该是很清晰的,真羡慕他。
反观我自己,一段时间以来都在选择犹豫过程中,虽然看了许多关于人生规划的书,但还是不能够很清晰地制定出明确的生涯规划。患得患失、优柔寡断是我的一个需要克服的缺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的人生规划已经逐渐清晰,虽然有一些是公司改革不尽如人意的客观因素,但主要的还是从自己的兴趣、强项、优势等角度去考虑。下午L总谈了他自己的打算,也邀请我加入。我觉得这是个选项,但还是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刚才搜索“优柔寡断”的时候,找到了我很喜欢的李笑来的文章:《果断与寡断》,刚好为我的寡断做了很好的解释,转贴过来,与大家分享。
据说果断是优点,那相对地(优柔)寡断就算是缺点了。可真的如此么?
面对选择的时候,如果其中的选项不需要任何代价,那么事实上只需要考虑哪个最好就可以了。比如,天上掉下来100万砸在你的头上,没把你砸晕,于是你可以选择把它花掉。那买什么呢?一套房子,还是一辆好车?去欧洲玩,还是去泰国?这样的时候,实际上果断只会减少快乐——因为,每多犹豫一阵子,就多一份快乐。(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劳而获)
然而,反过来,如果这钱是你的全部资产的话,境况就完全不同。这个时候,选择即意味着放弃。不像刚才那种情况,在刚才那种情况里,每个选择都只意味着获得。而现实里往往没有那样的好事,选择的本质是为了获得而放弃。
如果,一个人清楚自己想要获得的是什么,而为了获得想要的而必须放弃的是什么,这样的时候,他会显得非常果断——尽管同样会心痛。如果,最终获得的确实是想要的,那么对放弃的就不应再去惋惜;如果,最终获得的竟然并不是想要的,事实上,后悔来不及了的情况并不是很多——除非,他那个时候已经90岁了。
事实上,我们平时看到的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往往并不知道最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穿透表象看实质的话,很多人要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牛逼”——希望自己有一个牛逼的人生,到哪里都受到尊重,在哪里都是风头最劲,站着光芒四射躺着四射光芒才好(汪国真对此句有贡献)。然而,这些人却并不知道为了“牛逼”要付出什么,要放弃什么——只想要,就要“牛逼”——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选择了一个不可能的选项。
我总是认为,一个人寡断不仅是正常的还是理性的,除非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者——没有什么东西可放弃。一个有产者(包括有形资产比如年薪、无形资产比如名誉)甚至必须寡断——因为我们并非无产,所以我们必须回避风险。
从理性角度出发,回避风险的最佳策略就是“寡断”。决策是有风险的,事实上,只有具备风险的选择才称得上“决策”。如果没有风险只有收益,不可确定的只有收益多少的话,抛硬币是最合理的方法,无需为此花费任何脑细胞。
决策越多,风险越大。简单数学:如果一次重要决策成功的概率有90%的话,那么,一生总计做了5次重要决策的人,最终成功概率应该是0.95=0.59049,即60%不到。而另外一个人,非常果敢,经常做出一些重要决策,最终他一生总计做了50次重要决定,那么他最终成功的概率应该是0.950=0.005153775,即大约0.5%。
谁愿意果断谁果断去。人总是要承担后果的,并且自己承担。如果我选择了寡断,那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再在“寡断”前面加上个“优柔”也无所谓,整个社会都把“优柔寡断”当作贬义词又怎么样?不能听整个社会的,因为最终的责任、后果只能由我自己来承担。
我想,我应该再寡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