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失败非偶然 - actionlouder的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11:26

失败非偶然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成功非偶然》,列举了一些成功者例子来说明偶然性中包含了必然性。其实失败也不是偶然的,偶然性中包含了必然性。

    我有个同学,人很聪明。凡事都能够取巧、走捷径。比如说上学时每月12元助学金,在30年前管吃饭和零花肯定是够的。但他学抽烟,钱就不够了。可是他有办法,每次钱发下来就去买烟、卖电影票请食堂的厨师,看了电影出去喝夜酒。关系搞好了,每次食堂开饭,他的饭菜打得最多,而且从窗口递进去几分菜票,还会到找几块钱饭菜票出来。同学们说,这家伙今后工作了肯定不得了。毕业了,他被分到一家局机关当统计员。干了几年,嫌机关清贫便干起第二职业,赚了6万多(80年代万元户就很了不起了)。于是索性留职停薪下海与人合伙开起小餐馆,不料聪明人被看似憨厚合伙人四川大厨算计,卷款而逃。以后屡战屡败,总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折腾十几年没搞到多少钱,最后上岸回原单位上班,当年的小兄弟一个个都成了单位领导了。做生意光靠“聪明”没有用,世上肯定有傻子、但商场上几乎没有。

    曾经接触过的一个客户。80年代农村光身子出来的,凭着勤俭当上了小老板。此人精于算计,做生意每战必胜。到90年代末的时候身家已经几千万了。可是与此同时,和他做生意的商人每个都损失惨重,还有不少干部因他而倒霉。现在十余年过去了,没有朋友、没有生意,坐吃山空。在商场要相互帮衬,有钱大家赚是正理;无论干什么事,名声比钱重要;靠损人利己终不长久。

    有一个同学仪表堂堂,自我感觉很好。20几岁就在县里某单位当了中层干部。80年代组织上推荐他到武汉某大学进修,恰好与一主要领导同班。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可是他平常就看不上这个“农村妇女”,而此时更觉得可以和领导平起平坐。对领导直呼其名,而且和外地的同学一样跟女领导开荤玩笑。毕业回来后被“靠边站”了一年,觉得不爽。就调到市里一个单位,干了二年仍然不爽。又调了一个单位,还是不爽。总想当官可是没搞到一官半职,以后就疯了,老婆离婚带着孩子走了。在职场有追求就要夹紧尾巴做人,见机会就抓住、没用机会要创造机会,而不是相反。不检讨自己、不改掉毛病,经常换单位是没用的,只会重蹈覆辙。

    84年推行干部年轻化,一批有学历的年轻人人被破格提拔,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当时他们都只有20几岁(最小的21岁),工作经历只有二三年,知识、经验、威望等积累不够用,在没有准备好的状态下被推上领导岗位。拔苗助长纵容了他们的骄娇二气——顺境时盛气凌人、挫折时应对失措。在职场起步很早的干部结局大多不如预期。受了挫折后,有的破罐子破摔最后栽了大跟头、有的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辈子抑郁寡欢。前不久去一个部门办事,偶遇一位。他是我做单身汉时的玩伴,当时大院里的年轻人不多,经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无所不谈。自从84年当了副科长就不与“没身份的人”来往了,他时年只有22岁。26年过去了他竟然还是个科长。闲坐几分钟话题便扯到学历资历上,说局长学历不如自己、连市里某某领导资历也不如自己。哎,背个大包袱怎么能走得远、走得快?

    有一些干部一辈子不欣赏、不学习别人的长处,从不夸奖别人、从不帮助别人,而是敌视、嫉妒、算计别人。最后四面楚歌,结局不佳。不成功的人当中还有另外一种类型的人。有一干部做人本分、与人为善,对任何人都没说过过分的话;做事兢兢业业,每天按时上下班、从不做踩线越线的事,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每次干部提拔时,他总觉得按资历该轮到自己了,但每次都失望落泪,直到年龄过线提拔无望。虽然他从未得罪过人,但也从未帮过人;虽然他从未做错事,但也从没有做过一件让群众敬佩、领导赏识的事,一辈子没有让人感激和感动过。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不自省!

参见

《成功非偶然!》

《职场成败相》

《人的差别是八小时以外形成的 》

《成功需要实力, 背包袱只能更失败!》

《如何做一个好下级? 》

向小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