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没走过的路便是捷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3:22:34
别人没走过的路便是捷径 | 2010-6-8 19:23:00


 

    听了张齐华老师的课和他的讲座感慨很多,细细琢磨每一句话用心品味每一个例子,意蕴深长,耐人寻味。我在教学中隐约感受到的一些数学的美,被他意想不到的加以诠释,得到凸现。

      于是想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也要设计出一些让自己眼前一亮、有滋味的能打动人的问题,在感觉已经到位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思索,说不定会有更好的发现,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对于学生思维的有序、深刻、逆向批判等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渗透”。

    张齐华在“求真,让孩子拥有数学的头脑中引导学生思索:争论到最后,我们听信了谁:答案:”听信了我们自己。”“不,是听信了实验的结果,听信了真理”数学学习中,没有谁是权威,真正的权威就是数学本身。“这个例子中,暗含着一种人文教育:真理不是道听途说来的,是从无数人的实践中得来的。使学生明白不盲从别人,也不能强求别人屈从于自己的发现,公平的做法是都动手做一做。

    可以说数学是一种算术知识,他给予人的是一种智力游戏。但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数学更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日常思维的新的思考方式。”只是对于有的人感觉是隐形的,有的人感觉是显性的,就像张齐华显性到能用文字表达出来。

    我们在和学生观察表格寻找规律时;我们在和学生共同探讨一种类型的思考题时,那种探寻、思索的过程,因互相启发而有意外收获时,比如:学生在不得其解时突然顿悟,找到了和旧知识的连接处,比如:老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又引发出了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更深层次的发现,这样我们同时也感受了不同于日常思维的新的思维方式。

    我们要结合本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做事的教育: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崇尚真理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从小做不迷信权威,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立自信的人。但这种教育以何种方式进行,告诉她们光荣的历史、勤奋的祖先,显得是如此苍白无力如浮光掠影,甚至点不到学生动心之处。直白的告诉似乎是一种不思进取的炫耀。

    怎样才能让数学史打动自己,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张启华在教学《圆周率的历史》中:列举了无数实例,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他的富有意味的提问,则深入学生心灵:“在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驱使人们一次次完成着圆周率小数位数的超越?”引导学生感叹人类的探索精神。这些较之于“祖冲之最早.....”显然更有意义和价值。读史使人明志,而学生不能悟出时,更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教师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数学教学,审视其所蕴含的价值,在精炼的数学语言中体现出来,渗透给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数学教师要随着知识的教学把数学中蕴含的真、善、美潜入学生心灵,浸润学生的心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并在自己身上确立这种美,美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源泉”。

    非常欣赏他的这段话:“我期待以一种亲近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姿态重新诠释和表达数学。结论正确与否固然重要,但方法的优美、过程的优雅、思路的简洁、视角的独特、不同方法的殊途同归,探索过程的一波三折,教学结论的出人意料,所有这些都是数学充满审美情趣的特征。如同匆忙赶路的行者,停下脚步,放眼沿途的景色,才发行原来真正的风景在途中。这便是一种审美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