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无不胜的林彪解放战争中三走麦城 - 雅虎军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1:06:13

战无不胜的林彪解放战争中三走麦城

2010-09-27 07:51  转载文章  我说两句(5)

林彪

在开国十大元帅中,只有林彪是惟一一个身首异处,最终没能走进八宝山的人,也是惟一一个从大荣走向大耻的人、惟一一个从正面走向反面的人。

有人这样说,林彪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是一个谜。他是一个偏爱在事物的两极走钢丝的“天才”,他的一生可谓大雄大奸、大智大愚、大隐大显、大喜大悲、大红大紫而又大丑大恶。在建国前进行的22年革命战争中,林彪率部所向披靡,百战常胜,建立的功勋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而在建国后的“文革”十年浩劫中,林彪对一个个令人发指的冤假错案,一幕幕令人不可理喻的可悲丑剧,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曾被毛泽东宠爱有加,“钦定”为党的接班人,并正式载入党章;偏偏又是他,阴险策划了反革命的“571工程纪要”,妄图谋害毛泽东,最终阴谋败露,仓皇出逃,落了个折戟沉沙,自我爆炸的可耻下场。

当然,如果从军事的角度来讲,林彪是一个能打仗的军事统帅,这也是毋庸置疑的。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实行军衔制以后,分两次共评出了36位军事家,林彪仍位列其中之一。

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军胜利会师时,林彪是朱德麾下的1营营长。林彪过去与毛泽东从未见过面,但多次从自己的恩师朱德那里听到毛泽东的名字,另外也从湘南的地方干部和群众口中,听说过毛泽东在湖南从事革命活动和发动秋收起义的故事,心里对毛泽东涌起一股崇敬之情。毛泽东也知道朱德领导的革命军在湘南连续取得耒阳城、敖山庙战斗胜利的战绩,但是不知道在这些战斗中立大功的林彪。当陈毅向毛泽东介绍林彪时,毛泽东才知道领导红军打胜仗的是个娃娃营长,便高兴地握着林彪的手说:“你这么年轻,又敢打巧打,很不错啊!”随后,毛泽东得知林彪的两个堂兄分别是林育英和林育南,更高兴。因为林育英和林育南都是我党著名的活动家,是我国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他们与刘少奇、李立三等人齐名,领导过“二七”大罢工和上海工人运动。毛泽东跟他们是好战友。毛泽东从看到和听到的情况里,透出对林彪的满意,决计今后好好培养他一下,以便将来担当重任。以后的实践也证明,林彪是毛泽东一手培养起来的常胜将军,成为毛泽东嫡系中的嫡系,是毛泽东信得过的少数人之一。林彪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多次重大战役,在征战中其军事才能进步很快,从红4军第1营营长、第28团团长、第1纵队司令员到红4军军长,再到红1军团军团长,一直担任红军主力部队中的骨干人物。

1929年6月8日,红4军在闽西上杭白沙镇召开前委会议,明确讨论前委与军委关系问题。时任红4军第1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在这场红4军党内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中,旗帜鲜明地站在毛泽东一边,使毛泽东对林彪在政治上更加信任。

当然,林彪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其思想也发生过动摇,与毛泽东和朱德都发生过争论,甚至与他们唱反调,但毛泽东和朱德都原谅了他,都认为是同志式的分歧和争论。南昌起义后,林彪一度对中国革命失去信心,对红旗能否再扛下去产生了动摇,曾一度脱离革命队伍,差一点成为革命队伍的逃兵。1929年底,已经担任红4军第1纵队司令员的林彪,却发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议论,对革命的前途持悲观态度。为此,毛泽东专门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批评这种思想。

林彪尽管思想上发生过动摇,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作为一名高级将领,林彪在军事上的成就是可圈可点的。他成名时,年纪很轻,职务却很高。他的声名鹊起,与我军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战役密切相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0年冬,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反“围剿”战役,林彪已接替朱德任红4军军长,时年23岁。此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林彪所部第10师俘获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战役中,林彪率红4军担任主攻,赢得了他当军长不久后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可谓赢得开门红。

1933年春,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反“围剿”战役,林彪任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时年26岁。此役,我军共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3个师,俘虏官兵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电台等军用物资,首创了红军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打的最大的一次伏击战。林彪为战场总指挥,取得了诱敌深入的黄陂伏击战、草台岗伏击战这两场经典战斗的胜利。战后,林彪被誉为“常胜将军”,蒋介石称其是“战争的魔鬼”。

抗日战争初期,林彪即担任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时年30岁。1937年9月25日,林彪率部在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进行伏击战,一举歼灭日军精锐板垣第5师团第21旅一部千余人,击毙新庄和桥本2名日军中佐,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200辆,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国全面抗战以来“零的突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役后,林彪也赢得了“抗日英豪”、“民族英雄”、“无敌元帅”、“常胜将军”的赞誉。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6年冬,为了改变东北我军的不利局势,党中央敦促林彪采取攻与防的行动,遏制国民党军全面占领东北的企图。并加强了林彪的权力,任命他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实行一元化领导。接着,林彪率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与国民党军在白山黑水展开了战线与时间都绵长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3个多月时间,林彪及其麾下的刘亚楼、谭政、萧劲光、萧华、李天佑、万毅、刘震、洪学智、赖传珠、韩先楚、梁兴初、杨国夫、吴克华、程世才、李作鹏等战将,经过与敌方杜聿明、廖耀湘、孙立人、郑洞国、陈明仁、侯镜如等高级将领的反复较量,进行了有名的张麻子沟伏击战、焦家岭围歼战、清沟子伏击战、城子街攻坚战、靠山屯围歼战、红石砬子伏击战,至1947年春取得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战术,彻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力量在民主联军的不断打击下遭到严重削弱,转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守。东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8年9月12日,我军首先在东北战场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三大战略决战之一的辽沈战役。林彪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此时,东北战场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比国民党军占优势。战役中,已不打伏击战,以城市攻坚战为主,阵地阻击战相结合。林彪与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共同指挥东北大军进行了义县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黑山阻击战、长春围困战、辽西围歼战、沈阳攻坚战等经典战役战斗,至11月2日,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俘虏范汉杰、廖耀湘、卢浚泉、李涛等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敌强我弱的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东北野战军获得了第一个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宝贵经验,率先成为人民解放军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

1948年11月底,林彪和罗荣桓率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率领的华北野战军共同进行了三大战略决战之一的平津战役。经过64天的军事与政治较量,东北和华北野战军共同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共52.1万人。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的基本方式。